▶ 本报记者 邓淑华 特约通讯员 龚智宏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兰州高新区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交出一份亮丽的科技经济发展“成绩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4亿元,增长7.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2022年,兰州高新区将勇挑重担、勇毅前行、争先进位,着力培育新兴引领的产业集群、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打造智慧生态的品质园区、塑造开放合作的发展格局、推进扎实有序的乡村建设、建成共享发展的民生福祉,奋力谱写开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篇章。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兰州高新区“一区多园”蓬勃生长,展现韧性和活力,交出一份亮丽的科技经济发展“成绩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4亿元,增长7.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
“兰州高新区锚定国家自创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产业品质跃升支撑区、人才资源集聚区、东西合作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五区’定位和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两区’目标,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担当,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应对挑战,毫不松懈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精会神、奋斗追赶,不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育新机、开新局。”兰州市委常委,兰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兰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金泉表示。
如今,兰州高新区科技实力显著提升,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福祉不断增强,全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为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深化“放管服”政策
持续释放科创引力
位于兰州高新区的兰州空间物理技术研究所,这里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空间电推进综合测试技术及应用”,去年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兰州高新区创新大街,智慧城市街亭、智慧导视牌、智慧座椅等设备给人们带来新体验,智慧屏幕、智慧光柱、互动全息投影等设施让这里充满科技感;兰州高新区定远镇,“小兰帮办”微信小程序以服务“暖心”汇聚发展“合力”,“和易报”疫情防控填报软件助力镇村景像疫情防控工作……
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的研发新成果,到点亮城市之美的街区新景像,再到建设智慧村镇的重要新支点……兰州高新区科技同社会、文化、生态深入融合的背后,是坚实的科技基础和深厚的创新底蕴,是政策引领下持续释放的科创引力。
为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步伐,2021年5月21日,兰州高新区发布了《兰州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该政策是兰州自创区“4+7”政策的完善和持续,在实际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精准性,奖补力度也更大。
兰州高新区以此次政策发布为契机,全力打造“管理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手续办理最简、落地时间最短”的高新区。兰州高新区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兰州高新区发挥兰州科技大市场、丝绸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港、兰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功能,畅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渠道,2021年新引进科技型孵化企业100多家,引进急需紧缺及高层次人才38人,区内科研院所1名科学家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兰州高新区积极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圈,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双创”大赛,加快建设兰州高新区(北欧)离岸创新中、西北(兰州)海创中心,推进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甘肃省中药经典名方研究院,与上海张江开展中医药创新合作研究,谋划陇粤共建“大湾区·兰白自创区中医药创新发展示范区”、人工智能算力产业园、无人机产业园等项目。
“兰州高新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去年新增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1家。”兰州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孙裕介绍说。
产业品质提档升级
带动企业高速发展
产业是高新区发展之基。兰州高新区坚持产业为先,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定不移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首位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孙裕介绍说,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兰州高新区编制了《生物医药产业专项规划》,启动建设生物安全基地。如今,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首位产业优势凸显,已获批国家生物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集聚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达200多家。中农威特口蹄疫疫苗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60%,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肉毒毒素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77%。
去年,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取得新突破:兰州肽谷研究院针对脑瘤、胃癌、肝癌、白血病等方向的30个靶标筛选出28组多肽活性分子,进入多肽序列优化阶段;兰州华帜天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导的胃癌新靶点UPX单克隆抗体项目完成靶向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改造,新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兰州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名企荟萃、百舸争流。耐驰(兰州)泵业有限公司、兰州海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在单螺杆泵、油气装备、增材制造等领域形成了国内领先优势。中铁西北院产业基地、中国航天510所高新产业基地、宝武集团兰州智能化铝制易拉罐生产线等项目擘画着崭新的未来。
新材料产业是兰州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不懈努力,全区在纳米功能材料、记忆合金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成果。如今,金川科技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正形成集聚化发展态势。
“去年,我们积极推动耐驰(兰州)泵业‘出城入园’,宝武集团兰州智能化铝制易拉罐生产线正式生产,开工建设甘肃省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等项目;鲲鹏计算产业项目落地产业链生态企业2家、洽谈10家,链接甘肃省内企业47家,培养本土鲲鹏开发者695人。”孙裕表示。
产业提档升级,带动企业高速发展。截至目前,兰州高新区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96家、甘肃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家,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总数达到410家,新增市场主体2319家(其中企业1162)、总数达到15449家(其中企业9297家)。
探索孵化发展新模式
完善双创服务新体系
在双创及孵化器建设方面,兰州高新区走在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的前列,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的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已认定30家众创空间和15家孵化器,其中13家孵化器被纳入科技部统计系统。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孵化器发展新模式,继续当好“店小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完善孵育链条建设,积极打造孵化载体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增值孵化服务,确保创业孵育链条高效运行,连续多年被科技部火炬中心考核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A类)。
过去一年,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继续扩大孵化面积,管理的孵化面积已有高新大厦、电商大厦、创新工场等4处(含创立方众创空间);新增兰州睿创博迪信息公司“兰州市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基地—数据智能联合实验室”、甘肃聿肃科技发展公司“兰州市共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实验基地—虚拟仿真实验室”2个创新平台。创新工场作为兰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的科技企业加速器,累计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600余人,甘肃易坤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兰州高新区采取“政府引导、公益服务、市场参与、资源共享”的运营模式,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业辅导平台、项目申报平台、中介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等,创业孵育链条高效运行。
兰州高新区建立的“兰州高新区科技创新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科协专利信息应用服务平台”,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免费文献检索、科技查新等服务,访问量累计已超过18万次,文献资料下载超过4.3万次;建立的兰州高新区院士专家工作服务中心、“海智计划”甘肃基地工作站、甘肃老教授工作站等,为构建人才基地、促使产学研用高度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
兰州高新区探索设立了多支风险投资基金,包括与金城资本合作设立的4.5亿元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金,与甘肃兴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20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与兰州高新创业置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的220万元兰州高新区中小企业投资基金,已投资广州太力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4000万元、兰州西脉国际医疗有限责任公司2000万元,已认购甘肃华大方瑞医学检验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款120万元、兰州尚方医药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款100万元。
兰州高新区还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研究制定了《兰州高新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发展有关扶持政策》,与甘肃丝路天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兰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培训合作协议》《兰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园招商合作协议》《兰州市跨境电商产业园运营合作协议》3个委托协议。
“2022年,兰州高新区将努力建设一批专业孵化器和特色产业孵化基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孵化服务质量。”兰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兰州高新区将完善孵化管理平台,提升孵化服务水平;聚焦主责主业,助力企业发展;抓好平台项目建设,创造内生发展活力;完善服务内容,开展综合评价考核。”
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投资结构持续向优
建立“四办四清单”月报管理制度,厘清即收即办事项83项、限时办结70项,提供“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事项占比100%;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建立覆盖4级便民服务平台,全面推广“为民服务代理制”“一站式”服务,“放管服”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新上产业项目试点“工业标准地”出让模式,完成5宗“工业标准地”供应……一年多来,兰州高新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在兰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模拟填报中企业开办、纳税、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指标排名靠前。
兰州高新区对标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指标,细化分解任务,逐级压实责任,补短板强弱项,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精准服务,按照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定位,一切为了企业、一切服务企业,“不来即享”兑现政策,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审批办事不求人,靠前服务,主动介入,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去年,兰州高新区试点完成5宗产业项目“工业标准地”供应;获批全国首批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实施单位;新增减税降费和政策性税收减免11.63亿元,“银税互动”为184户企业发放贷款2.75亿元,举办8场金政企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3亿元。
兰州高新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去年全年推动续建项目120个、新建项目40个,总投资1639亿元,年度投资238亿元。兰州高新区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前期手续办结率、开工率、入库率分别达到100%、100%、97.5%。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西北)健康科技产业园医美基地、甘肃省生物制品批签发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实施。
“兰州高新区去年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7.4亿元,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7000万元;储备‘十四五’重点项目165个,总投资1489亿元。”孙裕表示。
发挥科创策源地功能
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兰州高新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科学精准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面对“10·18”疫情防控遭遇战,兰州高新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踊跃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建成蔬菜应急转运场地,有效保障兰州市“菜篮子”稳价保供,为兰州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去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挑战超出预期,但实际发展成效好于预期。”孙裕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的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带给我们宝贵的机遇,蓄积向高质量发展跃升的强大动能。我们将勇挑重担、勇毅前行、争先进位,奋力谱写开创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篇章。”
2022年,兰州高新区将着力培育新兴引领的产业集群、构建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打造智慧生态的品质园区、塑造开放合作的发展格局、推进扎实有序的乡村建设、建成共享发展的民生福祉。
兰州高新区将更好地打造创新发展环境,以更大力度推动“放管服”改革、管委会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和自创区优势的运行机制和服务品牌。
兰州高新区将坚定不移首位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产业化基地,积极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链,打造西部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
兰州高新区将拉开智慧园区布局建设,以定连园区经十二路等17条道路EPC建设为基础,带动定连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推进,部署5G通信网络、物联网终端、智能化传感器、充电桩等,推动园区新型基础配套信息化、智能化、低碳化,启动建设高新火炬大厦项目,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打造高端品质园区。
“我们将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紧盯区域协调发展机遇、抓好强工业、强科技、强省会、强县域行动‘四强’战略行动机遇、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创新策源地功能、坚定培育驱动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全面打造内外联动的开放创新高地、着力营造品质一流的园区发展环境、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民生发展格局。”杨金泉表示。
本版图片来源:兰州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