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我国也同样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院长秦荣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我国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只有融合发展,才能让数据释放价值、爆发力量,才能实现以数字技术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
秦荣生表示,新发展阶段,我国将数字经济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新空间、新增长点。因此,需要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站位,塑造数字经济的健康生态,促进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对于如何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秦荣生说,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需要明确几个路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满足需求作为出发点;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降低成本作为主要抓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创新发展作为驱动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高质量发展作为目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应以数字人才培养作为支撑。”
虽然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仍需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落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的追求,需要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关键在政府引领,重点在全民参与,基础在企业发展,最终目的在惠及人民。”秦荣生说。
秦荣生建议:第一,要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第二,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潜能作用,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第三,要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创新协同治理模式;第四,要建立健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空间实体身份管理,完善数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线,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