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宋桔丽 肖鳕桐
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实现综合实力跃进攀升、经济体量持续增长、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城市能级全面跃升。
未来5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坚持创新驱动,巩固和提升发展质效,树牢“天堂硅谷”这“一面旗帜”,并将深化拓展创新创业生态,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引领辐射带动跨区域产业共富,成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引擎”,打造更加系统性、更具时代性、更有创造性的“硅谷天堂”。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2021年,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和浙江省高质量发展领头羊,杭州高新区(滨江)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锚定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实现综合实力跃进攀升、经济体量持续增长、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城市能级全面跃升,交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靓丽成绩单。
数据最具说服力。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22.6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居杭州市第一;人均生产总值超3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5.9万元,居浙江省第一;实现财政总收入406.99亿元,同比增长13.5%。
未来5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坚持创新驱动,巩固和提升发展质效,树牢“天堂硅谷”这“一面旗帜”,并将深化拓展创新创业生态,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引领辐射带动跨区域产业共富,成为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一个引擎”,打造更加系统性、更具时代性、更有创造性的“硅谷天堂”。
十年磨一剑
科技创新奋力突围
“笛——”,随着一声鸣笛,近日杭州高新区(滨江)企业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代潮流能发电机组稳稳进入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总成平台内,在舟山实现成功下海。
林东新能源董事长林东表示,LHD海洋潮流能发电项目历经10年时间成功研发,是我国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掌握了海洋潮流能稳定发电并网运行技术,成为我国海洋清洁能源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未来LHD项目团队和合作伙伴将继续致力于实现潮流能发电成本低于火电的目标,实现“滨江研发、杭州制造、舟山总装、未来全球运行”,为人类贡献由中国研发的便宜海洋清洁能源,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贡献中国科技力量。
像林东新能源这样数十年扎根科技攻关的企业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还有很多。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和雏鹰、瞪羚企业培育等计划,在全国率先试点企业增信机制,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壮大创新企业群体。202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32家、有效数突破1900家,居浙江省第一;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74家,居浙江省第一;新增注册企业15653家,累计达6.7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0家,累计达63家。
科技创新硬核实力离不开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布局。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不断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打造高端创新平台体系,北航杭州研究生院建成,国家安防质检中心滨江实验室、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滨江创新中心揭牌。支持链主型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搭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开展一批“无人区”颠覆性技术攻关,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变成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1年,全区新增优质创新联合体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研发中心56家,省级以上研发载体累计达501家。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带来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截至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14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79.1件。仅2021年,该区新增专利授权量179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086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29项、中国政府质量奖提名奖3项、浙江省政府质量奖和杭州市政府质量奖各1项、中国专利奖6项;发布全国首个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团体标准,累计主导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8项,获得浙江省首批“科技创新鼎”。
人才爱滨江
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引进人才36927名,其中硕博人才9084名、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54名;5年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8万名,培育国家和省级海外高层次创业类人才、省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数量均位居浙江省前列、杭州市第一。
为什么这么多“最强大脑”选择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这片热土上追梦?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尤其敏给出了答案: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杭州高新区(滨江)不仅有着非常好的创业环境,也给企业提供了优惠政策和发展机会。
“创新驱动是我们的核心引擎,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恒心和定力搞创新。”杭州高新区党工委、滨江区委书记章登峰表示,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创新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创新资源配置力和辐射力,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创业生态。
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机制,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在“5050计划”基础上,发布“5050人才基金”“5050创业金”“5151人才创业协同计划”,构建“5050”生态体系,走出了人才带技术、技术带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的“滨江路径”,让更多人才爱上滨江、扎根滨江,一个“全球人才蓄水池”正在形成。
同时,杭州高新区(滨江)始终聚焦人才需求和痛点,深化人才生态,切实解决人才住房、教育等问题,努力实现“双创一件事”“生活一件事”和“安居一件事”。开发“人才e达”数字化程序,聚焦“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大要素,设计涵盖人才计划申报、办公场地申请、工商注册、企业融资、求职招聘、上市辅导等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事项54项,将碎片化资源进行系统集成,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服务“一键触达、一码推送、一门办理”,让人才能够在滨江快乐创业、幸福生活,形成“滨江爱人才、人才爱滨江”的生动景象。
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龙头企业顶天立地。杭州高新区(滨江)孵化一颗颗创新的种子长成到参天大树,构筑起一个“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引领着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省级9家,市级以上孵化载体累计达117家,在孵企业3548家,数量列浙江省第一。这些在孵企业中,培育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有400家、高新技术企业有153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13家。
延展共富图
数字经济+新制造业双轮驱动
和着春天的脚步,杭州高新区“一区多园”的战略部署又迈出了新步伐——继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推进后,2022年3月初,杭州高新区(滨江)萧山特别合作园正式揭牌。该园区规划面积13.48平方公里,先行区面积4.5平方公里,发挥国家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持续推动先进制造大项目和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跨区域落地,构建形成杭州市域内闭环的“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生态。下一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坚持并优化提升各特别合作园区的合作机制,走出一条具有“高新特色、滨江特点”的产业共富之路。
发展先进制造业,数字为基。2021年12月,浙江省经信厅发布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综合评价位列浙江省第一。其中,该区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政府与社会数字化4项排名中均获得第一名。
据悉,自浙江省发布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至今已夺得综合排名“四连冠”。“数字滨江”已经成为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标杆与高地。
而放眼全国,杭州高新区(滨江)较早驶入数字经济这条赛道,形成了一整套以企业为主体、面向经济主战场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近年来,杭州高新区(滨江)更是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领域,出台了“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关于打造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发展“双引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意见》,全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形成相互叠加、持续迭代的“乘数效应”,通过“强基础”“补链条”和“提能级”等各项举措深化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打造并形成了一条从关键控制芯片到大数据的信息经济全产业链体系,并在产业链上关键节点培育出从龙头企业到隐形冠军等代表性企业梯队。
如今,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这条长长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网易、吉利、新华三、大华、正泰、华为杭研所等一批创新能力强、体量较大的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和创新平台落地生根,电子商务、数字安防、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医疗等产业集群不断长成……一幅数字产业“树大根深”的发展图景在这片土地不断绘制,“数字滨江”的独特魅力正在不断显现。
依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壮大,杭州高新区(滨江)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能级,构建更有高新特色、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增长极和优势产业集群,让经济发展的底盘稳、动力足。数据显示,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1.1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3377.4亿元,同比增长19%;进出口规模首次破千亿元,同比增长35%,展现出强劲的产业韧性。
亚运核心区
城市能级全面跃升
回望创新发展之路,杭州高新区(滨江)从杭州跨江发展的“桥头堡”、科技新城,到拥江发展示范区、未来城市先行区,再到主城核心,这一路奔袭的身影,正是高新区城市能级全面跃升的真实演绎和现实投射。
以时间为尺,就能丈量城市能级与民生福祉同步跃升的高度。2021年,杭州高新区(滨江)系统开展总体城市设计,杭州奥体主体育场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杭州奥体网球中心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同时,顺利完成民生实事24个子项30个分项、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16个子项和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19个子项。
过去5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实现地铁成网、路网成型。成功创建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跃居浙江省第一,实现省市医联体双覆盖、儿科医联体全覆盖,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示范的智慧健康养老基地。积极推进“美丽河道”“美丽河湖”、口袋公园等建设,美丽宜居的底色为这座国际化的科技新城增添了创新创业的砝码。据悉,杭州高新区(滨江)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0.1802吨,远低于浙江省、杭州市平均水平,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2022年9月,全球还将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见证一场“中国风范、浙江特色、杭州韵味、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作为杭州2022年亚运会开闭幕式主会场,亚运会田径、网球赛事和羽毛球比赛场馆所在地,杭州高新区(滨江)既迎来城市能级再次跃升的重要机遇,也肩负做好东道主的重大使命。
接下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将把握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杭州构建特大城市、杭州亚运会举办的历史机遇,走亚运城市建设带动未来城市变革之路,让城市环境更宜居更宜业,不断激发内生张力。围绕城市国际化、发展现代化,精心谋划“一心一带一园一谷”功能组团,加快实现全域均衡发展,提升城市空间承载力;擦亮“亚运主界面”,联动奥体中心和物联网产业园,塑造面向世界的“滨江门户”;串联“锦绣滨江带”,一体谋划钱塘江沿线,加快提升智慧新天地,打造城景交融的未来城市空间;赋能“智慧创新园”,依托中部互联网产业基础,加快提升智造供给小镇,成为“中国智造、滨江供给”的集聚区;打造“山水科创谷”,彰显南部山水生态价值,加快提升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呈现科创版的“富春山居图”,在2022年以及未来一个时期,向世界展示一个更加国际、更具魅力、更有品质的杭州高新区(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