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7日
第A42版:创新园区 宜春丰城

宜春丰城高新区:激扬高歌猛进的时代新声

  宜春丰城高新区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开园

  华伍制动股份公司装配车间

  宜春丰城高新区第三期政企圆桌会议

丰城市2022年第一次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江西省全国人大代表在宜春丰城高新区视察

  宜春丰城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大楼

  ▶  本报记者 李洋 特约通讯员 蔡学贤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如此描绘丰城这座城市的神韵与风采。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丰城,可谓俊采星驰。宜春丰城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正在激扬高歌猛进的时代新声。

  从2001年设立到2006年获批省级工业园区,2011年更名省级高新园区,2012年获批重点省级园区,再到2018年3月晋升国家级高新区,宜春丰城高新区砥砺前行,完成了从一个县域园区到省级园区进而跃升到国家级高新区的“三级跳”。

  刚刚过去的2021年,尽管受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但宜春丰城高新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步履依然稳健坚定。数据显示,2021年,宜春丰城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40.19亿元,同比增长31.5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4.04亿元,同比增长33.93%;完成利润总额91.85亿元,同比增长4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81亿元,同比增长16.67%;完成税收49.1亿元,同比增长31%。


  科技创新集聚新优势

  过去的一年,宜春丰城高新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争取科技专项扶持资金,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科技创新力和研发能力,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多点开花。

  2021年,宜春丰城高新区成功认定1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批国家级载体3个,省级平台及载体18个;新增工业入规企业33家,较去年净增22家。全年专利累计授权量为1137件,同比增长4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8件,同比增长123.5%。R&D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收入比重为1.12%,提升0.2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0.23%。

  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宜春丰城高新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存量企业创新活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2.2%以上。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创新主体培育成效显现,园区企业丰临医疗和春光新材料获批省级瞪羚(潜在)企业,实现丰城市“零”的突破;格林循环获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恒顶食品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正在申报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招商引资是支撑园区发展的强大引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宜春丰城高新区咬定招商引资不放松,制定“产业招商项目攻坚大会战”工作方案,开展“三比三促”产业招商竞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充分利用四大产业链招商小分队和中介机构招商,形成了上下合力、内外联动的全员“大招商”工作格局。

  2021年2月,宜春丰城高新区与上海纳尔股份公司在上海纳尔总部大楼举行纳尔丰城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拟投资8.8亿元,采用同行业先进工艺装备,打造光学、电子功能膜材料、数码喷印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预计建成后可实现年总产值40亿元,利税3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签约第二天,宜春丰城高新区就成立了项目建设服务专班,“无缝对接”服务项目建设。

  “丰城干事创业氛围浓厚、招商引资力度大,我对投资宜春丰城高新区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并实现当年部分投产充满信心。”上海纳尔股份公司董事长游爱国高兴地说。

  大招商,招大商。园区通过领导带头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云上招商、全员招商等方式,多渠道、宽领域打开产业链招商新局面。

  广东马可波罗陶瓷有限公司的智能陶瓷家居项目原本计划分散投资于各地,由于主要领导的多次推动,项目最后全部落户丰城,总金额达61.8亿元,这进一步促进了丰城陶瓷产业的转型发展。

  过去的一年,园区招商引资成效实现量质齐升。园区共签约项目71个,特别是亿元以上项目45个,“50”项目2个;“20”项目7个。其中,纳尔、赣锋锂业、今飞轮毂、麦得豪等8家企业是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5家企业是上市企业,1家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签约资金较去年增加约52亿元,同比增长14.5%;“5020”项目较去年增加2个,同比增长28.6%,达到大会战预期战果,实现完美收官。

  “项目引进来,还得留得住,发展得好。”宜春丰城高新区围绕新引进的项目,优化服务、深耕细作,千方百计抓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保障项目用地指标,从源头上加快项目推进和落地,2021年,园区管委会加强上下沟通,采取多层级联动方式,紧密对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完成新一批土规延续方案和土地连片开发方案,彻底解决加美陶瓷、纳尔等15个项目约2045亩用地指标的问题,获批规模属历年之最。

  为提升服务质效,加快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宜春丰城高新区出台《项目推进联动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建立重大在建及拟开工项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尽管在2021年有着“双碳”政策要求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加上项目能耗指标和用地指标双重约束,开工、投产率较往年仍然保持稳步提升。

  产业升级催生新动能

  传统优势产业是几代人奋斗积累的家底,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宜春丰城高新区意识到,要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内涵集约发展,需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老树发新芽”。

  近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大力实施“1+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全面实施产业链长制,做好铸链补链强链扩链工程,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和调度,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首位产业集聚度,发挥主导产业带动力。

  过去一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继续做大主导产业,增强内生动力。预计全年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95亿元,同比增长9.68%,占比10.32%。现代家居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79亿元,同比增长0.52%,占比8.59%。

  继续做好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能级。现有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企业4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0.26%,同比增长92.74%;成功申报10家战略新兴企业,引进机械电子产业项目24个。

  做优传统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制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倒逼企业向智能制造要效益。过去的一年,已指导和美陶瓷、新高焦化等80余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总投资132.28亿元。

  宜春丰城高新区充分依托丰城有70多年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史,是江南最大、全国闻名的废旧物资集散地的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首位产业。截至目前,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已签约入驻企业130多家,协议总投资超500亿元,形成了废旧资源回收、拆解、分选、熔炼、精深加工的完整循环产业体系,已基本建成再生铜、再生铝、再生塑料3条特色产业链,正在同步推进稀贵金属、羽绒加工特色产业链条建设。此外,园区还相继引进国内标杆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如中国城市矿产第一股格林美、全国稀贵金属研发示范企业中国瑞林、港深上市公司固废处置行业标杆东江环保、再生铅第一品牌骆驼股份、全国轮毂生产知名企业今飞集团等,在各自细分领域引领行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过去一年来,宜春丰城高新区继续做强做深循环经济首位产业,不断提升首位产业集聚度,2021年循环经济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52%,首位产业集聚度已达69.3%,提升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园区继续补链壮链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及医药产业,优化提升发展陶瓷家居产业,开拓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着力推进各产业链的稳链、补链、畅链、延链、强链工作,聚焦聚力产业集群发展,助推产业集群化发展扬优成势,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营商环境得到新改善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催化剂,也是提升科技创新新优势的助推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宜春丰城高新区坚持对标一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企业为本,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要求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用更高效的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来,园区从环境提升入手,制定《2021年宜春丰城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设立“蜗牛奖”和“踢皮球奖”等反向激励措施,开展营商环境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政企圆桌会议”“剑邑商谈”“入企听诉”等方式,共收集企业问题175个,解决173个,化解率98.9%。推行重大项目全程代办制,帮助90家企业办理各类证照228个。受理12345工单68件,办理率100%,回访率100%,满意率98%以上,被宜春选为优秀典型12345工单2件。

  过去一年来,园区从降本增效入手,全年通过“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方式帮助76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超3.6亿元,在税收返还、补贴奖励等方面帮助企业减负超4.6亿元;积极对接市金控集团,大力推行非融资担保改革,提供工程保函代替工程支付保证金服务,为江西科邦、恒顶生物等15家企业释放流动资金3000余万元。大力加强人才建设,推动高层次人才产业园顺利开园,协助企业申报人才补贴超150万元,培训技术人才1400余人。

  过去一年来,园区从节地增效入手,全年盘活港元硅业、恒兴源、南方水泥等闲置土地1337亩,消化批而未用土地170余亩,推动供而未用土地建设447亩。全面推动15项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园市政道路管网工程、创新产业园道路管网工程、高端标准厂房、人才公寓工程等项目建设,已建设标准厂房37.1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楼3栋,总建设资金超15亿元。

  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

  过去的一年,宜春丰城高新区启动园区绿色行动5年计划,为高耗能企业量身打造绿色工艺改造方案,依托省级绿色园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宜春丰城高新区正在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经济高效发展新路。

  全面推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建设雨污管网约25公里。大力开展清洁园区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专项行动,指导54家企业完成雨污分流改造。

  引入第三方环保管家,为177家企业建立了生态环保档案“户口”,实现管理手段的集约化、数字化、精细化。加快推进“数字环保”进程,升级一体化环境监控平台,为园区环境安全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制定实施专项污染防治实施方案,聚焦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不仅如此,宜春丰城高新区瞄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绿色生态园区建设,按照“园区就是城区”的理念,推进绿色生态园区建设。围绕打造绿色生态样板园区的目标,立足增强“环境驱动优势”,坚持做到处处有绿、步步有景、遍地有园,真正把园区变为园林,主干道总绿化面积达52.7万平方米。高新区把园区绿化与企业绿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生态建设主人翁精神,彰显企业个性,建成了华伍、和美陶瓷、佛吉亚歌乐等一批园林绿化示范企业,传播企业绿色人文情怀,宜春丰城高新区完成企业绿化提升面积24.3万平方米,企业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

  在推进绿色生态园区过程中,宜春丰城高新区坚持道路铺设到哪里,绿化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园区火炬大道、高新大道、创新大道等主干道打造成风景如画、和谐共生的景观长廊。

  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启新征程

  “回顾过去一年,全区上下一心,谋事、干事的氛围越来越浓,谋发展、议发展的精气神越来越足,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愈加凸显,转型升级的架构正在形成。”宜春丰城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绩代表过去,接下来,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2022年,宜春丰城高新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江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牢牢把握“稳住、进好、调优”的原则要求,对标省内先进高新区,实现进位赶超。

  ——坚持发展为要,抓招商引资,促经济总量壮大。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推进“招商模式”创新试点改革,通过飞地招商、平台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项目,力争2022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50项目1个,20项目4个。推进“公司制”改革,探索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管理模式,补齐短板弱项,强化招商引资牵引力,不断做大经济总量,争创千亿园区,确保2022年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均超1000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00亿元;工业固投达到180亿元;首位循环产业集聚度超70%。全面优化园区各项考核评价指标,建设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进宜春丰城高新区在全国、江西省争先进位。

  ——坚持产业为主,抓结构调优,促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江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需要把握的六个方面重大问题,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食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大力引进一批低能耗、附加值高的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结构。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链主企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端化,产业链现代化。

  ——坚持创新为重,抓内培外引,促科技水平提升。围绕宜春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华伍股份、和美陶瓷等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协助江西红品、同天等争创众创空间和双创示范基地。实施高企倍增计划,围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催生和培育高企。力争2022年新增高企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小巨人企业2家。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的虹吸作用,以高端人才为核心要素,与现有江西红品、工业设计小镇等载体进行融合,加强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南昌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合作交流,推进南昌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究院成功落地。

  当下,在宜春丰城高新区,各家企业也早早按下“加速键”,开足马力抓订单、忙生产。面对2022年,宜春丰城高新区将以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锐气,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豪气,蓬勃向上、奋发有为的朝气,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士气,奋力冲刺千亿园区,为丰城迈入中等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来源:宜春丰城高新区

2022-03-07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6270.html 1 宜春丰城高新区:激扬高歌猛进的时代新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