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07日
第A44版:创新园区 海口

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破浪前行

海口高新区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博科海南智能智造总部基地

  乐泰(海口)医药生产基地

  美安生态科技新城

  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

  ▶  本报记者 李洋 特约通讯员 陈慧玲


  早春二月,万物复苏。海口高新区药谷工业园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生产流水线不停运转,各类机器马力全开。一个个玻璃药瓶在流水线上经过灯检、贴标、入托、装盒等工序,即将投放市场……从机器轰隆作响的园区企业生产车间到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项目建设工地,海口高新区处处呈现一派忙碌景象。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得益于海口高新区过去一年来招商引资牛气冲天的成绩单。


  川广者鱼大,山高者木修。海口高新区是海南自贸港惟一涵盖“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的园区。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过去一年,海口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牛劲”十足,支柱产业不断升级,特色产业建设蹄疾步稳,优质服务吸引龙头企业纷至沓来。

  数据显示,2021年,海口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865家,同比增长145.6%;签约落地产业项目38个,合同投资总额78.36亿元。新开工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53.6亿元;新项目平均建设时间缩短为18个月。园区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个个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产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落户海口高新区,进一步夯实了园区经济“行稳”的坚实基础,培育了经济“致远”的增长动力。2021年,海口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完成300.4亿元,同比增长2.8%,占海口市47%;工业出口总额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22.5%,工业进口总额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47.8%。在全国生物医药园区百强榜中排名第29位,在海南自贸港30个产业园区考核中排名第3位。

  创新思路

  招商引资结硕果

  一直以来,海口高新区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等相关政策优势,紧紧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开展招商,着力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强化以商招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一批体量大、产业层次高、牵动性强的大项目,通过集聚发展动能,撬动转型引擎,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办海口高新区禁塑产业招商推介活动、海南自贸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政策推介会;承办2021博鳌禁塑产业论坛夏季峰会;协办2021海南省禁塑论坛暨产业集聚区建设与供需对接专题活动、全国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班。参加全国大健康园区产业园共同体成立大会、全国技术创业协会年会、海南生物医药发展座谈会……2021年,海口高新区招商团队一直奔跑在路上,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寻找突破口,将招商引资的触角向省外区域延伸,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赴外招商促进活动。

  “我们将招商引资的触角向广东、上海、北京、江浙等区域延伸,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寻找突破口,以优势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海口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提升招商效率,打造一支“铁”的队伍,海口高新区优化年度招商考核目标,实行“日调度周培训月考核”制度,分组制定招商指标,选派干部赴省直部门跟班学习。开展各类商务活动,接待企业客商近千人次,平均每周出差一次考察目标企业。

  不仅如此,海口高新区招商团队立足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原产地政策,聚焦“三个瞄准”,主动对接国内外知名商协会和重点企业,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目前在谈项目400余个,其中,重点储备项目100余个。

  “靓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园区不断创新的招商思路——通过产业招商、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依靠园区现有企业“内生”发展的同时,大力气走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之路,做好做足服务,推动园区进一步形成集聚产业、强壮企业的良好发展形势。”海口高新区招商部门负责人表示。

  以企业出面招商,可以“现身说法”,不但更具说服力,也更直观,有时还带来“引进一家,带来一串”效应。

  连花清瘟生产企业以岭药业、知名医疗器械产业运营商海凭医疗、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智能电表出口商海兴电力、创业板上市企业苏州斯莱克以及海南自贸港首个国际数据交互试点——中国电信国际数据中心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如源头活水般注入海口高新区这片热土。

  “下一步,海口高新区将构建‘3+X’产业招商体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围绕‘拉新、留存、促活’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补短板式招商,引导项目围绕产业集聚落地。壮大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打造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特色产业,升级食品饮料加工产业,强化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招商。”海口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完善服务

  项目建设掀热潮

  2022年1月,位于海口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海南美亚高性能铜加工材生产基地项目现场,钢管架林立,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百余名建设工人忙碌在各自岗位上,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我们面前的这栋一号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及装修,预计今年6月份建成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二号楼也大干快上在加紧施工中。”据海南美亚高性能铜加工材生产基地项目现场负责人林来弟介绍,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他们在工地上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掀起项目建设大干快干热潮。

  项目全速推进的背后,离不开海口高新区的高效服务。“在项目前期,我们向园区反馈施工遇到的管网、电缆阻碍问题,他们马上就帮我们解决了。不仅如此,项目的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这些审批也非常快速。得益于此,我们的项目进度比预期快了一个月以上。”谈起海口高新区的服务,林来弟赞不绝口。

  2月,在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现场,墙体砌筑、钢筋绑扎、二次结构装修……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勾勒出时下最亮丽的风景线。

  “1月25日,项目的主要单体和中试车间完成主体封顶,目前正在进行二次墙体砌筑和外墙施工。另一边的办公楼和车间也在有序推进中。”看着眼前的施工场景,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刘海涌激动地说。

  据悉,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于2021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一期主要建设单体有示范车间、综合仓库、中试车间及综合办公楼等。

  “整体进度比预期要快,我们从正式开工到取得目前的施工进度大概经历了一年半,这在我们公司的其他类似项目要花两年半的时间。”刘海涌介绍,项目全速推进,一方面在于加大了资金、人力、材料、机械等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在于海口高新区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园区给项目配备的‘企业秘书’隔几天就来到施工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避免我们多头跑。‘企业秘书’的协调下,项目的各项行政审批以及土方堆放、临时用水用电等问题都迎刃而解。”

  据悉,海口高新区是海南省“极简审批”试点园区之一。在“多规合一”前提下,采取取消或简化审批事项、以区域评估取代单个项目评估、告知承诺制、函证结合、审批后置、联合验收等具体做法最大限度地简化了项目审批,2021年园区行政许可类即办件比例从20%提升至70%,已完成省级权限下放39项,正在承接市级审批权限事项下放37项。此外,海口高新区还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企业秘书”服务制度,目前,已为园区106家企业、139个项目,匹配56位管委会中层以上干部担任“企业秘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

  此外,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深入推进,海口高新区进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密集、快进”阶段。在此背景下, 海口高新区率先推出临时用地行政审批改革,推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保护方案+临时用地审批行政改革实施方案”组合拳举措,审批材料及办理时间大幅缩减,有效节约了企业成本。

  “组合拳”举措实施后的首个审批项目——乐泰(海南)医药生产基地项目,从提交材料到完成审批只用了两天,为企业节省了近2个月的审批时间和约25万元的前期资金成本。

  当下,在位于海口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乐泰(海南)医药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约210名施工人员正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彰显了他们决心。

  据乐泰(海南)医药生产基地项目负责人张维峰介绍,目前,项目的制剂车间一号主体工程完成50%,制剂车间二号主体工程完成30%,仓库砌筑工程完成20%。项目预计4月份封顶,11月份进行试投产。

  如今,这项制度集成创新成果,成为海口市4个案例之一入选海南省“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案例。

  为提升企业的吸附力,推动企业享受自贸港政策红利,海口高新区依靠自贸港建设的良好态势,一方面本着集约用地的原则,积极推动企业通过租赁厂房在琼布局,另一方面推动产业用地企业通过提前租赁厂房,在项目用地建设期间提前享受自贸港政策红利。

  “此外,我们积极配合海南省自贸办探索加工增值政策扩区事宜,对接海口沟通政策测算公式,协助园区企业海南平野、先声药业、舒普生物等企业开展加工增值政策试算工作,为政策扩区做好承接试点项目筹备,争取让园区更多企业享受自贸港政策红利。”海口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口高新区还逐一解决园区道路、水渠、雨污水管道改造、燃气管道迁改等影响项目落地的堵点问题;协调解决71个在建项目审批服务、用水用电、生活排污等问题。解决交通难题,调整、新增一批途径园区企业的线路及站点。建成3288套人才房,已为63家企业提供约573套,计划再开展6000套人才房建设。海南大学观澜湖校区和海南省人民医院观澜湖园区落地建设。

  政策红利释放

  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海口高新区是海南自贸港惟一的国家高新区,总规划面积85.44平方公里,以“一区七园”格局多元化发展。一直以来,园区致力于重点打造“3+X”产业,“3”即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高端食品加工、节能环保产业,“X”即先进制造业等产业。

  2021年,为实现医药产业升级,海口高新区围绕“自贸港政策+乐城双‘国九条’政策”叠加优势,鼓励并指导园区企业运用真实世界数据研究政策与加工增值30%货物内销免征关税政策,推动未在国内上市的国外创新药落地海口高新区生产;加快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试点建设,利用专项资金支持齐鲁、海药、双成等企业8个品种落地,产业化品种完成产值超16.9亿元。针对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薄弱问题,引进建设海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聚焦产业内生动力不足短板,联合海南省药监局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联合海南省工信厅出台《海南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成立海南首个药械创新服务站。

  “落户海口高新区药谷工业园4年以来,我们的年研发投入增长了近10倍,营收也在不断增长。2021年公司总营收4亿元,比2020年增长近30%。”海南倍特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争光介绍说。与此同时,该公司在2021年启动的无菌制剂生产楼建设工程,现已完成主体建设,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今年3月份正式投产。

  “新年新气象,我们总投资近7亿元的高端智能加工制造中心项目已完成建设工程总量的80%,其中投资1.9亿元的固体制剂车间已经于去年11月底顺利投产,其余部分还在建设中,预计今年6月正式使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民介绍说。

  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是海南省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致力于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小分子靶向药物等领域的创新研发。2021年度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已有14个产品获得了103个国际上市许可。截至2021年底,有3700万支注射剂、1200万片口服剂出口。

  在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领域,海口高新区组建专班围绕改性、制品、检验检测、技术研发、交易展示等环节,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已对接目标企业约140家,累计落地企业19家,具备产能约19万吨,其中2021年新落地6家,已投产10家,产能6.78万吨。

  如今,海口高新区的产业越来越多元化。过去一年来,规划建设离岸数据中心示范区,落地中国电信国际数据中心项目,该项目是自贸港首个国际数据交互试点。乐泰集团、华益泰康药业、以岭药业、中国抗体、湖南海凭、上海柯渡等医药医疗产业项目,海兴电力、苏州斯莱克、康赛妮、佛山照明等先进制造业项目,全国奶业龙头企业光明雨帆国际高端饮品生产基地等高端食品加工项目,大胜达纸浆模塑环保餐具智能研发生产基地等可降解材料项目,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扩大项目规模企业长安二期、博科二期相继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海口高新区产业的蓬勃发展,还得益于园区近年来不断积蓄的创新力量。

  过去一年来,海南省降解塑料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海南医学健康研究院、齐鲁制药浙江大学联合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平台落地园区。

  园区70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9家企业获得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2家企业获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3家企业获得海南省高企研发经费增量奖励,占海南省16.2%。

  海口高新区创业孵化中心以优秀等次通过2021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获批建设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试验区。拓展国际合作渠道,以俄罗斯为中心建立海外创新中心-海口站,为海口高新区与俄罗斯嫁接深入合作桥梁。

  接下来的一年,海口高新区昂首阔步向着“十四五”目标迈进:

  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高企数量达到300家以上。着力培育“1个100亿、3个50亿、4个30亿、5个20亿、一批10亿”级医药企业发展梯队。其中,海口药谷产业园营业收入保持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25年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海口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的一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海口高新区一直奋勇担当、砥砺前行。展望2022年,海口高新区势头强劲,将继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布局更多生产规模大、研发能力强、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着力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品牌、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人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精准专业招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新的一年,海口高新区将奋楫扬帆,勠力同心,山海可蹈,未来可期。

  本版图片来源:海口高新区

2022-03-07 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东风破浪前行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6269.html 1 海口高新区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