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欣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
2022年1月17日,成都高新区企业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敲钟开市,正式登陆创业板。这是成都高新区2022年诞生的首家上市公司,也是资本市场迎来的四川A股“第一股”。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成都高新区上市培育工作交出了一份出色成绩单——全年新增上市公司及过会企业16家,其中上市公司11家、过会企业5家,创成都高新区历史最高记录,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四。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公司总数达49家,已过会企业达5家。此外,还有6家企业在沪深港交易所及北交所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6家企业在四川证监局辅导备案,50余家企业完成股改,累计120余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400余家企业在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新上市公司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不断完善的企业培育和服务体系,以及区域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企业上市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佳缘科技董秘尹明君表示,成都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很适合科技企业在此发展。
近年来,聚焦培育世界级本土领军型企业,成都高新区从人才发展、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业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多维度出台政策,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创新创业创造。
同时,成都高新区还构建起“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潜在)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4级梯度培育体系,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
此外,在助力企业上市方面,构建了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起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和“上市培育梯度化、上市服务标准化、问题解决个性化、扶持政策链条化、上市培训体系化”的上市工作“五化”服务体系。
2021年2月,登陆科创板的纵横股份,就是典型的成都高新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纵横股份董秘、副总李小燕介绍说,“早期公司主要做飞控,2015年才开始做无人机,刚开始是作为一个科研团队。后来在公司成长的过程中,在场地扩张、研发补贴、市场开发、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都得到了成都高新区不少的支持。”
像纵横股份这类企业,成都高新区还有很多。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近期,成都高新区提出,未来5年将广泛征集“合伙人”,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推出总计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为企业成长量身定制从天使投资到上市融资的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力争在若干细分领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高峰。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企业培育和服务,为各类企业成长壮大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性企业集群,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