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查娜
有数据显示,近5年,我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水平,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增强适应性,调整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迸发出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
为推进新工科建设全面深化,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教育部和工信部近日发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
现代产业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围绕国家和区域产业布局,建设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特色专业(群)。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营造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加强实践训练,强化“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建设“浸润式”产学研融合实践平台。建强教师队伍,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专家表示,培养战略人才,要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高校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养分量,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企业要把培养环节前移,同高校一起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行校企“双导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中关村建产教融合升级版
为贯彻产教融合政策,1月11日,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成立产教融合专委会。该联盟产教融合专委会秘书长卜祥正向记者介绍了专委会建会主旨与重点任务:启动招募专委会成员单位,设立专项工作组;打造人才培养体系及人才标准,建设以产教融合为特征的课程资源,出版5个示范性教材;联合中央部委及主管部门开发至少3个职业技能认证;助力企业与高校联合组建不少于5家产业学院;建设3个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实习实训基地;举办1场全国创新赛事等。
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执行会长龚梅强调了产教融合专委会设立的重要性,她说:“联盟产教融合专委会将持续探索产业教育创新模式,目的就是要发挥引领效能,把行业技术、产品能力通过教育课件输送到市场当中,并带领更多企业完成教育领域的能力建设。”
启明星辰高级副总裁孙涛也表示:“产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升级,各界从政策、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用协同等不同层面探索新的路径。启明星辰牵头产教融合专委会网络安全板块,将依托网络安全和产业教育的储备能力,推进联盟及专委会相关工作的开展。”
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培训中心常务副校长高怀国说:“联盟产教融合专委会是链接企业、高校和机构的优质平台,中关村软件园培训中心发挥与联盟共建的‘数字工程师基地’的作用及在人社部、教育部等产业人才培育中的经验成果与资质能力,与联盟及腾讯、科大讯飞等主任委员单位一起推动平台发展及重点任务落地。”
广东打造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首届广东省产教融合大会暨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年会近日在广州举行。此次大会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协同育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人才建设与发展,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凌靖波介绍,“十四五”期间,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将协助并指导学校、企业共同打造50个产教融合创新和实训基地,重点建设20个相关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健全省产教融合促进会的核心组织体系。
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协助并指导建设50个产教融合标杆企业、50所产教融合示范学校,形成产教融合的优质平台体系。同时,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将指导建设10个产教融合型行业、10个产教融合试点县(区),促进应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和校企人才共建共享。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2019到2020年,广东省财政投入68.3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20年,广东省高职总投入284.83亿元,中职总投入309.33亿元。预计到2025年,广东省将建设100个左右由骨干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组建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联盟,建设一批综合性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打通教育行业产品能力与行业人才融合通道,将是产教融合的新突破,也是企业发力教育行业,形成联合聚力拓宽市场半径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