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3日
第A9版:创业孵化

北京营商环境改革5.0版如何服务双创

  ▶ 本报记者  张伟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活力”5.0版改革政策,助力北京率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2021年12月29日联合召开“创新+活力”北京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场发布会,对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试点高企认定“报备即批准”

  “截至目前,北京已有77家企业通过政策试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从申请认定到取得证书用时仅一个月,较常规流程大幅压缩80%以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施辉阳介绍说,2021年7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并取得积极成效,目前该内容已被纳入2021年12月15日正式发布的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改革5.0版方案中。

  据悉,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分为自我评价、注册登记、提交材料、专家评审、认定报备、公示公告等环节,其中备案环节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组成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周期较长。北京市以“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

  “以前,我们要抽调10个人组成专门的工作小组,用7-8个月的时间完成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工作。‘报备即批准’后,只用了1个月,天新福作为改革试点,就拿到了北京市第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后的认定证书,编号为GS20211000001。”位于中关村昌平园的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燕以生动的案例,向记者说明了此次改革试点带来的便利性。

  大力推进“三减”

  施辉阳介绍说,政策试点规定,对在北京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满足从业一年以上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条件的,实行“报备即批准”。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即可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等相关政策。

  此外,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在国家赋予的“一降”(即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由不低于60%降为不低于50%)“一减”(即减备案环节时限,对试点企业实行“报备即批准”)政策优惠的基础上,按照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三减”。

  “‘一减’是规定动作,‘三减’是自创动作。‘减’出企业获得感,‘增’强企业满意度。”施辉阳向记者详细阐述说,所谓“三减”,一是减流程。取消线下受理环节,对企业申请认定实行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全国高新认定办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为北京市开通了专门入口,企业可 “一键直报”申报材料。二是减材料。对通过政务大数据共享能够联网取得的数据,如企业登记注册、知识产权、人员等情况,企业无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减时限。对企业申请认定实行“随申请、随认定、随报备、随批准”。

  出台研发费用

  加计扣除新政惠企

  北京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中,对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调整。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企业所得税处副处长胡佳介绍说,为促进纳税人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积极性,方便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与原政策相比,主要有四方面变化:一是提高了制造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二是允许预缴申报时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三是调整优化了“其他相关费用”限额的计算方法。四是增设优化简化研发费用辅助账样式,精简辅助账信息,调整优化操作口径,降低填写难度。

  “天新福主要生产三类植入性医疗器材。我们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比例由75%提高到100%的新政策,一年可以节约出60万-70万元的资金用于研发和可持续发展。”邢燕说,“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凝心聚力,周密部署,按照‘真实发生、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工作要求,坚持首善标准,深入推进新政落地工作。”

  “截至2021年10月份征期结束,北京市共有2万余户企业享受了研发费加计扣除新政,加计扣除金额1000多亿元。其中,4305户企业享受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的优惠政策,新增加计扣除额90.37亿元。”胡佳说。

2022-01-03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638.html 1 北京营商环境改革5.0版如何服务双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