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7日
第A7版:创新园区

郑州高新区:“1+N+N”模式带动人才集聚和产业创新

  ▶ 本报记者 于大勇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以来,郑州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各项任务举措,全力加快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持续强化创新要素集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郑州高新区大力引进建设高端研发机构和创新团队,建成投用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探索“1+N+N”模式,构建若干稳定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带动相关人才集聚和产业创新。与中国计量院、中科院微电子所、苏州医工所、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合作,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进核心团队等模式,建设新型研发机构8个。支持区内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及新华三等龙头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7家。河南省级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占郑州市的57%、河南省的25%。

  在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坚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郑州高新区紧跟国际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围绕战略主导产业,通过项目申报、技术悬赏等模式,建立颠覆性技术清单库,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攻坚和就地产业化,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荐27个项目参加全国颠覆性技术大赛,部分实现产业化;高性能ITO(氧化铟锡)靶材制备、硅基气体敏感薄膜兼容制造、半导体芯片精密划切用系列超薄砂轮、16层螺旋CT等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为持续强化高端人才引育和人才队伍建设,郑州高新区在落实郑州市“黄河人才计划”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人才十条”,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开展核心技术研究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同时,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码农计划”每年培养超过1万名数字产业人才。

  加强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郑州高新区通过实施瞪羚独角兽梯度培育双十条、高企倍增计划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创新能力,形成了1家准独角兽企业、6家种子独角兽企业、28家瞪羚企业、74家潜在瞪羚企业、1123家高新技术企业、2428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3730家在孵企业团队的科技企业梯度发展培育体系。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6.4%,占郑州市的38.5%、河南省的17.9%;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50.3%,占郑州市的39.1%、河南省的17.8%。依托4所高校规划建设25.2平方公里的创新街区,构建“美丽宜居环境生态系统+产业融合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生态。

  多措并举发展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郑州高新区聚焦主导产业,推动招商向战略主导型项目转变,建设产业大脑平台,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突破口,通过全产业画像诊断和资源链接,摸清家底、找准短板,在全球产业参照系中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破局点和发力点。明确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精密测绘为重点的北斗应用、超硬材料为主的新材料等4个领域作为主攻方向,梳理重点研发机构、龙头企业和人才团队,建立产业招图谱,出台针对性政策,实施战略主导型精准招商,紫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中国长城自主创新基地、新华三大数据等一批战略型项目落地投产。

  郑州高新区构建“院校机构+赛事展会+产业”的要素集聚模式,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创办世界传感器大会,成为行业全新品牌。依托信息工程大学连续5年举办“强网杯”中国网络安全挑战赛,成为全国网络安全产业的风向标,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合作举办北斗应用大会,北斗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21年世界传感器大会、北斗大会共签约项目31个。

2021-12-27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516.html 1 郑州高新区:“1+N+N”模式带动人才集聚和产业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