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伟
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做好黄河生态保护,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沿黄国家高新区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在践行黄河发展国家战略中贡献“高新力量”?12月18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指导,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共同主办的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与会人士深入探讨了以上话题。
合力打造 “创新共同体”
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好东中西部协同联动的“创新共同体”是其中的重要抓手。
“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在科技、人才、产业、区位等方面的资源和条件差异较大,亟需加强协作,促进东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支撑和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张卫星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加深合作、共谋发展,合力开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是摆在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新区‘立足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向‘高’而攀、向‘新’而行。”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宏志说:“希望各国家高新区在深入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思想碰撞中开拓思路,搭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努力开创全域共兴发展新局面,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高新乐章。”
“遍览全球创新驱动模式,除了社会资本、企业家资本之外,核心就是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实现技术资本化、资本高能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房汉廷认为,一个经济体如果做到了让这两个核心要素的协同创新,就会实现内生型增长,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增性发展。
此外,房汉廷在科技金融创新政策上提出的4点思考,对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打造“创新共同体”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一是优化国家科技成果引导基金,设立根技术产业基金;二是让创业投资回归本源,为创业投资全面松绑;三是试点设立给政策的科技银行;四是发展并购基金,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作为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的参会代表,榆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贾正兰就“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出3点建议:一是在黄河流域高新区重点布局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二是在国家高新区每年轮流举办“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强化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合作交流。三是建议科技部火炬中心对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在技术咨询、项目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定点帮扶、倾斜支持,从国家层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的创新动力。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建议以大视野谋大格局谋划“创新共同体”建设,沿黄流域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联合打造“黄河科创走廊”,构建沿黄经济带,补齐科创短板,实现高质量连片发展;建立 “创新共同体”协调和实施机制,成立“黄河科创走廊联盟”,集中科创资源办大事。
兰州高新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杨晓妮认为,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创新要素协同是篇大文章,要不断拓展联动的深度和广度,建议在技术协同创新上下功夫,错位布局建设重要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发布需求清单,围绕共性技术进行研发攻关,共享创新成果。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践行黄河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协作,形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支柱、国家创新的战略方阵、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当如何作为?
论坛上,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揭牌。与会人士一致认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建引领是关键。
“国家高新区不仅仅是创新热土,更应该是党建高地。”张卫星表示,科技部火炬中心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联系高新区、服务高新区、评价高新区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
对于如何以党建引领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张卫星提出三点想法。
一是要以党建工作引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助推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张卫星说,截至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已推动建立了长三角国家高新区区域党建联盟、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新揭牌了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正在筹建大湾区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希望沿黄各国家高新区能够依托党建联盟加强合作交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党建工作串起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集聚人才链,通过组织能级提升带动园区治理能力提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领头羊和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建立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协同发展机制。张卫星说,科技部火炬中心将认真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形成促进沿黄国家高新区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搭建沿黄国家高新区沟通政策、交流经验、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的工作平台,支持“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由沿黄国家高新区持续轮流举办,促进形成互补、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
三是稳步推进沿黄国家高新区绿色转型。张卫星表示,黄河流域是我国资源能源富集地区,沿黄国家高新区在能源化工、制造业等方面具有较强基础。但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深入实施,沿黄高新区在减碳降碳、绿色发展方面的压力和约束会不断增加。“各高新区要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将减碳的压力转化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前瞻谋划推动园区产业实现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升级。”
共同贡献“高新力量”
为努力构建黄河流域“一条龙、一体化、一盘棋”的科技创新格局,论坛上,《沿黄国家高新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宣言》发布。
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代表均表示,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率先扛起践行黄河国家发展战略的大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共同宣言》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把握新发展阶段,成为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锋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实施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着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新力量”。
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成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排头兵。坚持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促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大力培养和引进绿色人才,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扶持创新创业,推动绿色技术供给,实施绿色、低碳、循环、数字化改造,形成集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为一体的绿色廊道和产业高地。
四是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成为资源共享、产业互通、服务共融的引领者。充分发挥黄河流域国家高新区党建联盟作用,团结一心,取长补短,加快人才交流、项目合作与产业对接,通过“云见面、远程受理、异地办、邮寄送达”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建立政务服务跨区域业务办理新模式,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和党建经验。
五是促进科技与文化结合,成为传承黄河文化和新时代创新创业文化的模范生。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发扬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敢为人先、不怕失败的创新精神,以舍我其谁、久久为功的耐力和劲头,将黄河打造成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标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创新要素资源高效集聚、开放创新合作持续扩大,是践行黄河发展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沿黄流域国家高新区代表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