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第A10版:双创动态

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点亮成果孵化灯塔

  ▶ 孙佳丽

  2018年10月,盛其杰独自背着包从西安出发,代表西北工业大学到宁波寻求合作机遇。当时的宁波,正处于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的关键时期,故西北工业大学和宁波市政府双方一拍即合,于4个月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开园投用。

  此后,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迅速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前沿,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建成了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宁波推进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加强院地合作的典型。

  院地合作跑出“加速度”

  如何让新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跑出“加速度”?盛其杰感受深切的是宁波这块“地”——土好、肥好、能出活儿。

  西北工业大学与宁波的缘分,源于2018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所属高校在宁波召开的首届产教融合对接会。宁波扎实的产业基础、活跃的市场主体、优越的营商环境,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而西北工业大学强大的科研攻关力量也让宁波“怦然心动”。

  2019年2月,宁波市政府与西北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9月29日,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揭牌成立,双方共同开启了院地合作的新篇章。

  “谁能想到,随后从揭牌成立到正式开园,只花了7个月时间。”盛其杰说,期间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一座长12米、宽12米的卫星天线基座的建设。

  作为微小卫星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的必备设备,原方案无法满足重达100吨的基座的建设要求。宁波高新区管委会为此开了两次协调会,并在一周内就找到最优“解法”。

  “到现在为止,诸如此类的困难,只要我们说出一句话,甚至一条微信、一个电话,他们就帮忙解决。有一次,我在宁波高新区管委会领导考察时提到一句‘附近没有公交线路,不利于学生出行’,不到一个月时间,定制18号线就等候在西工大宁波研究院门口,准备载着学生前往地铁站。”盛其杰感慨地说。

  破解科技产业“两张皮”难题

  “大多数人认识我,是因为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其实我还有另一个身份——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责任教授。卢米蓝与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后,发展速度很快,攀上新台阶。”谈起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对企业的帮助,卢米蓝董事长陈志宽感慨万千。

  据他介绍,双方联合研发的双主体绿光及红光主体材料已进入测试阶段。该材料可突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专利限制,有效提升发光器件效率与寿命。

  与卢米蓝一样,获得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助力的企业还有很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应用,各流程的中间环节一直存在堵点和断点。破解的关键,就是解决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的难题,这也是我们研究院成立的初心和使命。”盛其杰说。

  为了倾听宁波产业的具体需求,开园前,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就与均胜电子、激智科技、长阳科技、永新光学、卢米蓝、兵科院宁波分院等企业和机构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向宁波上市公司和高技术企业发出一封特别的招聘启事,所招收的15名工程博士,可以带着原先在企业中操作的课题,到西工大宁波研究院上课、做科研、做转化,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

  开园以来,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经常举行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技术交流活动,搭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供需平台,促进宁波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动能转换、做好技术难题对接,力争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

  截至目前,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已与中国一汽红旗、宁波卢米蓝、西安宏星电子等企业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与宁波当地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博士95人,服务制造业中小企业超过200家。

  力图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我们已完成第五代仿蝠鲼智能水下航行器的研制,相关产品即将建成生产线,不久的将来,可以再孵化出一家科技企业。”望着西工大宁波研究院正在建设的生产线,无人航行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曹永辉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与其他企业的孵化方式不同,从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引进和孵化的科技企业,有一条独特成长路径:听取企业需求后,西工大宁波研究院技术中心会与大企业横向合作,实现创新项目和技术产品的应用。生产线壮大后,再孵化出相应的科技企业,使其成为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大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一环。

  这样引进来和孵化出的企业已有12家,今年总产值已破1亿元。宁波维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该企业在去年成立后,不愁产品研发,也不愁市场销售,当年营收就突破1000万元。

  对于立志成长为宁波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地的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而言,引进和孵化科技企业,只是其中一项举措。目前,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已汇聚高层次科研人才120多名,培养研究生200多人,累计形成新技术或新工艺6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26件,获批7个浙江省、宁波市级创新平台。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的柔性电子团队已开发出新一代TADF材料,红光主体材料实现全球领先;智能传感芯片团队突破了MEMS微振镜设计、制造和应用的关键技术;水下无人航行团队完成了第五代仿蝠鲼智能水下航行器的研制……

  “从目前来看,我们取得的成果已远超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的阶段性目标。”盛其杰表示,下阶段,西工大研究院将继续以“引育行业顶尖人才、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催生高科技企业、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为目标,助力宁波制造业创新转型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

2021-12-20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351.html 1 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点亮成果孵化灯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