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
第A13版:高新产业

北京“十四五”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  本报记者  张伟

  在新形势下,北京如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产业投资,加快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双创+投资+产业基地”的优良生态系统,率先探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突围之路?

  12月10日,在以“创‘芯’机,育‘芯’才”为主题的第五届“芯动北京”中关村IC产业论坛与“华为杯”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决赛上,线上参会的各界人士给出了相关答案。

  创新高地效应凸显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了中关村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北京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集成电路发展基地之一,对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理事长魏少军着重指出,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自成立以来,已成为北京IC创新企业及从业者的创新创业家园,有力地促进了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作为发展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目前已有兆易创新、兆芯、地平线、豪威集团、比特大陆等IC头部企业为代表的60余家企业入驻,并有包括星巴克、汉堡王、吉野家、潇湘府、谭鸭血等知名连锁品牌在内的50余家商铺为园区周边提供创芯一站式生活服务。园区芯创空间孵化器投入运营一年,推出创业体验服务、芯创路演、大手拉小手等特色品牌服务,快速促成产业集聚,一期入驻率突破90%, 已经入驻了核芯互联、明瞰科技、比普芯、冲量科技等小微企业27家;二期筹划中,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十四五”谋篇布局

  集成电路产业位列《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四个特色优势产业”之首。

  根据北京市“十四五”规划部署,集成电路将以自主突破、协同发展为重点,构建集集成电路创新平台、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集成电路装备和材料于一体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十四五”期间,北京还将推动建设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二期,对标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园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断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发展。 近年来,园区在推动原创技术研发、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撑了北京集成电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着力再上新台阶

  “我国集成电路经过初创阶段、成长阶段,到如今已经进入高速发展乃至成熟阶段,但“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魏少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要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演进,以拼搏的精神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二是坚持以产品为中心,把握市场脉搏、把握应用主线,把技术研发与进步作为企业着眼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三是企业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坚持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相结合,坚持产业上下游联动,更好地支撑和服务好市场和用户。

  不容忽视的是,在国际贸易态势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如何在集成电路产业变局中加快产业链布局,打破贸易壁垒,构建自主创新的集成电路生态,是“中国芯”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为引领的北京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在稳步前行中紧抓机遇,正在探索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芯’发展之路。”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赵长山表示,随着数字“新基建”的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元宇宙、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正在催生集成电路产业新一轮快速增长。

  赵长山强调,中关村发展集团立足中关村搭建国内外创新网络,围绕科技创新成果的全生命周期,着力构建空间、投资、金融、技术等共性服务体系,竭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普惠、精准、集成服务,“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深化完善集成电路垂直细分领域的科技服务体系。

  “由于提前布局了产业链条最难和最需要时间的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企业,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北京地区形成了国内半导体产业生态的主体,具有领先和示范作用,今后只要脚踏实地、坚定不移、持之以恒,中国半导体产业很快能跨上一个新台阶。”中芯国际资深副总裁、中芯北方总经理张昕满怀信心地说。

2021-12-20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314.html 1 北京“十四五”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