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第A1版:封面

第十一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举办

  本报讯 (记者 张伟) 12月1日,第十一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中国北京、意大利罗马及那不勒斯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致辞中指出,开放合作是世界各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中意友谊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中意科技创新合作取得务实成果,焕发勃勃生机,中意创新合作周深受两国科研人员喜爱。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两国科技界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抗疫经验,体现了共克时艰的可贵精神。在此背景下举办中意创新合作周,将为双方坚定合作信念、扩大对话交流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中意双方应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共建“一带一路”,对接集群—园区,拓宽全球视野,推动中意科技合作扬帆远航、行稳致远,携手为疫后复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同应对全人类挑战贡献科技力量。

  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部长玛利亚·克里斯蒂娜·梅萨指出,科学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中至关重要。科学能够团结全人类,各文明之间只有通过合作和相互学习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进步。中意创新合作周释放了两国对深化合作充满信心的积极信号。意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继续在优先合作领域扩大合作,促进科学界、产业界交流,加强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并继续共同办好中意创新合作周。

  开幕式前,两国科技部长举行线上双边会晤,就本国科技发展情况、两国科技关系、双边合作成果及未来优先方向等深入交换意见,并通过两国科技部长联合声明。有3个合作项目在开幕式上签约。

  本届创新合作周为期3天,以“共同研究创新,更好影响未来”为主题,以“线上为主”方式在两国举办,内容包括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暨项目签约仪式、4个重点合作领域平行论坛、中意科技创新项目一对一对接会等,吸引了来自中意两国200家机构的500余位代表注册参与。

  在4个平行论坛中,来自中意双方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36位代表围绕高能和天体粒子物理、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含碳中和)等重点领域开展深入交流探讨。中方近50家科技机构的100余位代表与意方近40家科技机构的80余位代表在线上进行了近40场科技项目一对一对接会。

  据悉,中意创新合作周作为中意合作的品牌活动,每年在中意两国轮流举办,已成功举办十届。该活动由中国科技部、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意大利科学城承办。

  自2010年首次举办以来,中意双方通过创新合作周,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农业与食品安全、绿色化工、中医药、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参会代表达8400余人,共推动双方企业进行技术对接6100余项次,达成合作意向1050余项,在两国8个城市设立分会场,成为链接中国与意大利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两国整合双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政府间创新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了两国技术转移和创新资源的交流共享。

2021-12-13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5289.html 1 第十一届中意创新合作周举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