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第A5版:创新园区

江阴高新区:让科技创新迸发澎湃动力

  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 图片来源:江阴高新区

  ▶  本报记者 刘琴

  科技创新,企业勇当主力军。在11月3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密度高可靠电子封装关键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由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至此由江阴高新区企业主持或作为重要课题参与方的科研攻关项目,已累计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就有3项。

  江阴高新区企业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背后,是高新区科技创新活力迸发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围绕机制体制创新与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育、创新生态优化,开展系列创新工作,积极服务和引导企业致力于前沿技术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活高质量发展“源头活水”。

  高质量创新体制机制

  江阴高新区因改革而生,更因改革而兴。自2014年10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为更好地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江阴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制定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形成以高新区为主体、辐射联动“三街四镇”创新园的协同创新、协同发展。此外,还完成招商引资及招才引智体制机制改革,所有人员打破原有身份界限,竞聘上岗,构建了“基本底薪+考核薪酬”的薪酬体系,激励主动作为,形成了“双招双引”强磁场。

  “企业全链通半天办结!”今年以来,江阴高新区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更是让企业切切实实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今年10月,无锡华发七弦琴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从千里之外送来感谢信,为江阴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的优质服务点赞。据悉,华发七弦琴公司法人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到场办理营业执照变更手续,行政审批局推出云端“绿色”通道,为开办企业提供“全链通”快手服务,半天时间内便完成了从材料核准到执照下发的全链服务,解决了企业股权变更难题。

  此外,江阴高新区还围绕“1220”和“区内事区内办”,进一步推动赋权事项变全、权限变大;围绕“大厅服务一站式、业务受理一窗式、网上办事一网式、服务事项标准式、自主服务终端式、项目服务管家式、项目审批全链式”“七个式”要求,加快打造政务服务“3.0版”,打响了江阴高新区营商环境品牌。

  高起点建设创新平台

  10月19日,太库(江阴)创新赋能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的启用,对江阴高新区深入开展异地孵化、网罗创新资源、集聚合作伙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接下来,该中心将通过“研发孵化在京沪、成果加速及产业化在江阴”双基地模式,进一步为企业创新发展赋能,架起江阴与北京、上海多地合作共赢的桥梁。

  让科创“飞”!近年来,江阴高新区主动融入一线城市,探索建立异地孵化器,让科创资源实现“全球研发、一线城市孵化、江阴产业化”。目前,高新区已建成北京、上海、深圳、西安4家异地孵化器。同时,在中瑞海外孵化器建设运营基础上,积极布局中美、中德、中以海外孵化器。

  除了成功探索异地孵化模式外,江阴高新区又如何在区内部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依托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主导产业建平台成为其又一重要举措。

  今年4月,江阴市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在江阴高新区揭牌启用。该研究院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教授团队与江阴高新区共建,研究院启用后拟实施智能装备产业重点项目,加快突破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卡脖子”技术。

  未来5年,江阴高新区将新增科创载体100万平方米,依托中信泰富特钢、中芯国际、中国中药3个“中字头”龙头企业,围绕“1+3+1”产业发展规划,打造特钢新材料、大数据、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领域的5个主题产业园,并按照“一个产业园一所研究院一个龙头企业一套扶持政策一个产业基金”“五个一”架构,全面推动主导产业集团化、特色产业集群化、战略产业集聚化。

  高水平培育创新主体

  创新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江阴高新区积极培育创新企业,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11月25日,江苏独角兽企业暨高新区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评估结果公布。江阴高新区有11家企业上榜,其中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省潜在独角兽企业2家,省级高新区瞪羚企业8家,充分凸显了高新区近年来培育企业的重要成果。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打造高企培育梯队:高新区培育库—省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构建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民营科技企业为生力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集群。

  为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江阴高新区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力度。今年4月,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江阴分中心揭牌成立,主要职能是完善高新区资本市场、提升科创水平、助力产业升级,进一步壮大资本市场“江阴板块”。

  此外,江阴高新区成立了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整合集聚金融、财税、法务等各类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转贷、供应链金融、企业财税策划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同时,还构建了从企业初创、加速、上市到破产重组全链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帮助企业通过专利创新获得资金支持,2020年实现科技保险保费、知识产权保险保额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亿元;2021年在江苏省首创技术交易供应链试点,已为4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近千万元。

  高标准引育创新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在江阴高新区,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涌向这里,成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今年6月,昆承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入驻江阴高新区创智产业园,由归国创业博士团队领衔,将高压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在江阴进行产业化。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核心纳米纤维产品达标达产后,年销售预计超3000万元。

  昆承新材料创业团队是江阴高新区实施“双招招引”战略,以项目引人才的一个缩影。当前,江阴高新区坚持“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和一个创业团队,带动一个新兴产业”的理念,积极探索以项引才、以才引才、以企引才等模式,加快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00余人,其中诺贝尔科学奖得主6人、两院院士11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24人和省级各类人才92人、江苏省双创团队6个。目前,江阴高新区拥有各类人才总数4.2万余人。

  此外,江阴高新区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对标先进园区在政策导向、要素集聚、引才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创新实施人才激励政策,推出“蟠龙英才”品牌,进一步完善项目资助、薪酬补贴、安家补贴等支持,积极探索打破年龄、社保、户籍等条件限制,拓宽“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路径,以政策红利激发人才集聚动能。

  高品质优化创新生态

  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江阴高新区近年来相继出台了产业强区20条、科技创新30条、人才激励20条等创新政策。同时,围绕两个主导产业,出台生命健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超5亿元扶持创新创业。

  10月下旬,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拿到了江阴高新区兑付的500万元“生命健康产业专项资金”。与此同时,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也拿到了兑付的240余万元“生命健康产业专项资金”。据了解,这次拨付的专项资金超1500万元,涉及区内16个企业22个项目,是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出台后拨付的首批资金。

  除了政策扶持,在优化双创服务机制上,江阴高新区建成启用苏南自创区创新创业一体化服务平台、江苏省首个设立在县(区)的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地方分中心,每年举办科技金融、人才培训、创业辅导、项目路演等活动超50场。

  此外,江阴高新区积极争取先行先试政策,编制江阴高新区绿色发展5年行动方案,力争列入首批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启动实施企业“创新积分管理”,获批国家高新区第二批企业创新积分试点,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激活企业自主创新“大能量”。

  今年,江阴高新区还以“国批十周年”为契机,举办了“1+10”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扬子江知识产权论坛、2021江阴高新区未来产业科技人才合作恳谈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等活动。一年一度的双创大赛今年首次设立了4个异地分站赛,力争通过大赛落地一批高质量、有潜力的科创人才项目。

  “下阶段,我们将始终保持拼搏奋进的精气神,上下拧成一股绳,奋力打赢科创提质突围战。”江阴市委副书记、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表示,高新区将聚力科创载体建设、高企引育、专业孵化和科技合作,力求在争先进位排名上、创新型企业数量上、科创载体建设上和科创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当好“科创江阴”主力军,为“创新中国”尽绵薄之力。

2021-12-13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5275.html 1 江阴高新区:让科技创新迸发澎湃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