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3日
第A10版:创新软件园

杭州高新软件园:用数字化重构企业服务体系

  ▶ 金轶城

  杭州高新软件园抓住数字化改革机遇,拆解业务场景,破解传统工作模式下企业服务不及时、资源对接不匹配、企业需求难触达等痛难点问题,构建多场景、多平台综合集成数字经济系统,整合上线多个高频应用场景,运用数字化力量打破部门、街道、平台服务企业的数字壁垒和职能壁垒,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触达率和有效性,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杭州高新软件园在全国软件产业基地中排名第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1917.2亿元,同比增长15.5%。

  建立优质企业发现机制

  如何及时发现发展势头好的优质企业,一直是园区工作中的难点之一。2020年9月,杭州高新区落实科技部“关于试点推广创新积分制的若干建议”批示精神,率先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工作试点,首创基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科技企业增信机制和优质企业发现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杭州高新软件园从客观真实的政府数据着手,挑选在税务部门有研发加计扣除、知识产权申请和授权及获得各类资质荣誉的企业。设置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成长性和辅助指标四大评价维度。相关部门可根据业务需要,设置评分标准及等级划分标准,建立企业预备库。根据今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需要,园区划定重点培养对象企业610家,优质培养对象845家。截至目前,共推荐新认定510家,创历史新高。基于企业定量评价系统开发的企业侧应用——“浙科贷”已在浙里办上线,通过政府权威数据形成的企业评价结果与金融机构受信机制匹配,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截至目前,已上线银行7家,申请贷款企业189家,发放贷款4.22亿元,获得浙江省科技厅的试点推广。

  搭建联动一体化平台

  为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杭州高新区软件园着力建设经济治理大数据平台,已形成上下贯通的经济治理应用体系。

  实现经济数据归集。对接高新区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等部门,通过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人工上传数据等方式,涵盖企业基本信息、从业人员信息、上市公司信息等61项指标,已有10亿条经济运行数据。其中企业基本信息、企业迁移信息等18项指标可实时更新。

  打造数字空间体系。整合楼宇信息、地块坐落、用地性质、用地面积等60万条相关数据,打造地块-楼宇-企业空间治理体系。如,在三维地图中选择中控软件园,可以查看对应土地证面积、建筑面积等地块信息及楼宇内194家企业的营收数据、税收数据等经济数据。

  平台上下贯通。在经济治理大数据平台现有基础上,纵向打通省市区以及街道、平台信息,统一纳入浙政钉用户体系,为实现“152”与“141”体系贯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平台直观展示全区经济总量、企业数量、就业人数、营收税收的同时,同步可实现各平台、各街道经济数据一屏掌握。

  实现企业需求实时精准触达

  杭州高新软件园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对企业供需进行精准服务。

  洞察区内产业链发展情况。结合本地优势产业链特色和发展实际,积极创新个性化场景应用“产业链图谱”,目前已上线数字安防、生命健康、智能物联产业链。例如,数字安防产业链共梳理了图像传感器、芯片等15个关键节点,归集了区内的741家企业、9624名科技人才、11227件专利数据,为本地企业设立360度科创全景画像,形成区内数字安防产业链优势、潜力、薄弱、缺失环节清单,作为精准实施强链补链、锻长板补短板的具体抓手。

  建立全球产业链专题数据库。沿着产业链梳理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人才团队、项目成果、金融资本等要素信息,组建全球产业链图谱专题数据库,收录全球企业50.4万家,关联人才数据800万条,并汇集了约607万条国内外专利数据与2.3万条投资机构数据。通过产业链图谱专题数据库可筛选一批优质强链补链企业。

  促进企业技术供需对接。基于产业链图谱专题数据库,结合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赋能,上线“找技术”“找合作”模块,实现“需求一键提交、资源智能匹配”的全新业务模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资金困难。目前已助力普利复建、糖吉医疗、三坛医疗等多家企业达成技术合作,如近期举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海康威视专场对接活动,根据企业画像识别技术特征,自主筛选目标参会企业,自动发送邀请短信,共邀请20余家企业参会,其中有15家企业的技术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杭州高新软件园将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三链耦合,为入驻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推动更多企业走出产业、科技与资本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12-13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5234.html 1 杭州高新软件园:用数字化重构企业服务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