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一涵
作为北京冠新医卫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洪继群带领冠新软件团队走过20年的风风雨雨。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冠新从1998年医院财务管理的单一业务模式,到2003年医院业务线产品的多线发展,再到如今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健康”模式,助力医疗体系的多元化升级。
在洪继群的带领下,冠新在医疗信息化行业一路深耕,相继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海淀区创新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等资质;产品围绕居民、医疗卫生机构、行政管理部门3方面,通过综合监测管理、医疗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四大信息化服务手段,实现三方互通互融。
立足基层加速医疗体系升级
1998年,就职于河北省卫生厅的洪继群,在导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课题组。期间,他联合几位北航的研究生,利用业余时间研发出了一款适合新会计制度的医院财务管理软件——财星。这款操作简单、界面简洁且极具用户体验的软件,在计算机并未普及的年代,为那些对计算机相对陌生的财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在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进行的全国医院财务软件测评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这次经历使洪继群深入了解到基层医疗系统的现状,洪继群深知健康中国道路仍在起步阶段,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希望通过科技手段为医疗产业信息化赋能,惠及和服务于更多机构、更多人群,因此一头“扎”进了基层医疗信息化领域。
近20年的深耕,造就了冠新软件的良好口碑,也因此收获了大量基层医疗机构用户。目前,冠新推出涵盖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家庭医生签约和居民健康档案四大领域服务,已成功地为河北、新疆、山东、安徽等多个省份的8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200多家乡镇卫生院以及6万家村卫生室提供了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支持,覆盖总人口约1.4亿人,累计年服务达7.8亿人次。冠新软件也因此成为基层信息化改革的开拓者、引领者和实践者。
随着国家“新医改”的推进,冠新承建了3个覆盖卫健委下属所有医疗机构的国家级管理平台,分别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平台”“基层医疗机构综合管理平台”“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平台”。建立了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临床业务及运营数据的通道,为14亿居民的健康档案调阅服务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保障,为国家医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工具。
以数据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路径日渐清晰,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开始提供互联网问诊服务,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机制、医疗质量监控机制等方面也在逐步完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政策也加速支撑医疗产业信息化应用的快速发展。
洪继群说,冠新搭建的医疗机构SaaS服务平台,融合基层云HIS、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EMR、家医签约、LIS、PACS等系统于一体,规范共享大数据标准,实现了与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系统的无缝对接,并且可根据所需的业务需求,灵活配置相关流程。同时,医疗机构SaaS服务平台支持各业务模块自动数据采集的区域设置、差异分析及审核提交,大幅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效率和管理能力,实现了卫生主管单位与医院之间的临床及人、财、物业务的有效协同。
洪继群表示,冠新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前瞻性布局,顺应新医改的发展趋势,掌握了未来居民接受公卫服务和医疗服务的界面和流量,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在助力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过程当中,冠新通过SaaS服务平台,建立了大量的针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服务通道,实现医患合理匹配,为医生提供服务平台,依托网站、手机客户端等载体,实现了家庭医生与签约患者的实时交流,并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预约转诊、慢性病随访、延伸处方等一系列医疗服务。
探索健康产业新未来
提及冠新与医疗信息领域的未来,洪继群认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用户对健康大数据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包括健康征信、药品研发、健康管理、健康账户制度等呈爆发趋势。5G技术下的智慧医疗将拓展出更加多元的应用,医疗水平、医疗技术也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医疗信息化与技术场景的联系将更紧密。
洪继群说,我国的健康医疗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就近几年发展状况看,无论是市场需求的驱动,还是科技进步和融合的必然结果,都要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在提高医疗效用的同时,找准医疗痛点,才能使医疗服务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冠新发展至今,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人员占比高达75%以上,持续的高技术人才建设和对技术研发的高投入,也让洪继群对冠新长期立足于健康医疗领域前沿充满了信心。
未来,冠新将肩负“让健康更容易”的使命,秉承着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初心,不遗余力地推动国家医疗健康事业大发展。
(转自:中关村东升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