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明强 黄政正
2000年,钟辉带领团队创立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20多年来,企业从一家小作坊起步,逐渐成长为广东东莞大岭山镇整厂自动化生产线行业的领先者,公司产值近两亿元。
从最初做贸易起家,到2006年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再到2007年公司搬迁到东莞大岭山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广东汇兴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辉用创业经历践行他的理想。
向院士借智创新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让梦想更精彩。”钟辉说,借助院士工作站这一高端平台,汇兴智造成功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让创新得到充分彰显。
2016年,汇兴智造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签订合作协议,聘请孙玉院士为首席顾问。“院士力量的引入,不仅带来了技术层面的创新,也为企业招引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钟辉说,院士进工厂的做法带动更多研发人员关注企业,企业发展有了人才支撑。
2017年,汇兴智造与孙玉院士团队共建东莞市院士工作站,针对“基于物联网的智慧车间关键技术”课题进行共同研发。钟辉坦言,孙玉院士团队让汇兴智造不少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在双方努力下,他们开发出数字化车间系统、分拣软件系统等技术成果,改变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助于传统车间的智慧升级。数字化工厂为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指明了方向。
同时,院士工作站采用物联网+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模式,成功应用到卫浴马桶、家用电器、电子电器、物流分拣领域的生产管理、物料分拣、仓储环节。汇兴智造也将这项技术应用在现实场景中,为美的集团、ABB集团等多家公司提供物联网软件系统产品,直接或间接产生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认准科研走下去
钟辉认为,作为企业家的他有两件重要的事:第一,应对不确定性;第二,推动社会的整厂自动化生产线行业的领先者创新。“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需求也在随时变化,唯有不断地创新才能让企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钟辉说,正是这种认识,汇兴智造先后完成了5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成果转化。
汇兴智造有一面荣誉墙,墙上的各项数据显示其创新力量,企业科研投入占7%,获批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参与7项国家标准制定,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3项、软件著作权15项、商标16项。
实际上,创新的基因已深深地植根于汇兴智造发展战略中。2016年12月30日,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的汇兴智造工业4.0体验馆建成开馆。这是东莞市首个集智能装备制造智能化、信息化、集成化于一体的系统展示智能装备智造成果的大型体验馆,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展馆成为展示东莞智能制造的窗口,让更多的东莞企业看到了智能制造的潜力。
“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这条路,再辛苦也要坚持跑下去。”钟辉在入选高层次人才项目后感慨地说:“做实业都是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做出来的。科研道路就像创业的过程,不管是做科研还是做企业都很苦,但熬过这份苦,就只剩下甜。”
丰厚的技术储备为汇兴智造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在其获得的整厂自动化生产线的订单中,最大的单项订单已超过4000万元,持续不断增加的大单让汇兴智造发展底气更足。“一旦找到合适的用地,企业将增资扩产,打造汇兴智造产业园,增强企业发展动能。”钟辉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深入新能源蓝海
钟辉说:“创新动力方面,必须是一把手工程;人才资源方面,补短板,扩智引智招智。”作为中国经济的主战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利用新能源、新基建、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数字制造转型升级;向管理要效益,增强制造业的组织能力建设。
汇兴智造深谙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把握“智能创新”“科技增效”“节能减排”等政策措施。为此,钟辉带领汇兴智造重拳出击新能源行业,迎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体系重构大趋势,抓住新能源行业发展机遇。
“目前,汇兴智造新能源板块合作客户主要有比亚迪、利元亨、大族激光、海目星等数十家企业,加之近年新能源项目占比较高,公司营收将有望实现倍增。”钟辉表示,汇兴智造把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轻量化及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充分融入,将持续推动产业智能化、系统集成化的创新发展,为企业机械制造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