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叶伟
11月30日至12月1日,以“数智驱动 芯创未来”为主题的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峰会上,院士专家探讨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前沿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形成产业发展新思路,为助力粤港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峰会期间,大湾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座谈会、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院(所)长论坛、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成果对接会、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战略咨询座谈会、院士专家湾区校园行等活动同步举行。
11月30日至12月1日,2021粤港澳院士峰会暨松山湖科学会议及第七届广东院士联合会学术年会在东莞松山湖举行。此次峰会以“数智驱动 芯创未来”为主题,聚焦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领域,全力助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副省长王曦,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合会创会会长邬贺铨,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等参加活动并致辞。
“近年来,东莞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以制造业立市,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预计今年底将迈过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这其中最重要的支撑在于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层次人才不断汇聚。”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亚非表示,立足“双万”新起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始终是东莞把握风口、稳中求进、安身立命的必然选择,东莞将加快培育新动能,加快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进一步优化全链条科技创新生态,更好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成为大湾区源头创新重要策源地和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高地。“希望众多院士专家深入了解东莞、关注东莞、助力东莞,推动东莞创新发展迈向新台阶。”
成果转化
为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今年,是院士峰会在东莞举办的第四年,也是在松山湖科学城举办的第二年。截至目前,院士峰会已累计邀请了223位院士专家参会,推动了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在东莞集聚落地,已成为东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东莞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窗口,以及学术交流、技术对接、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如果大家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感兴趣,可以在会后进一步交流,也希望该项目能得到粤港澳大湾区投资人的青睐”“非常欢迎大家能够加入我们的项目,共同更快地把项目推向产业化”……
这是11月30日举行的院士峰会专题活动“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成果对接会”上,各项目路演代表纷纷向在场的企业家、投资人发出邀请的生动场景。会上,10个院士专家团队发布创新成果并进行路演,这些成果有的关注生物医药类,有的关注锂电池技术突破,有的则聚焦航空发动机等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
同日,院士峰会专题活动“大湾区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座谈会”举行。主题座谈环节,10余位院士专家与中镓半导体、天域半导体等东莞本土单位、企业家代表进行探讨,共谋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高鸿钧表示,期待通过本次峰会,大家共同探讨半导体、集成电路、新材料、前沿技术及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形成产业发展新思路,为助力粤港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方面,推动院士团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支撑企事业单位创新发展,这是广东院士联合会的重要工作,也是松山湖乃至东莞的需求。自2018年成为院士峰会的举办地以来,东莞为院士成果落地提供空间,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受益,双向赋能效应将延伸到大湾区其他城市。
具体看,过去3年在东莞举办的院士峰会,共发布、推介了姚新生院士团队的接骨木活性部位抗骨质疏松新药及相关产品开发、侯立安院士团队的云式无菌空气净化器等30多项院士专家最新、最具代表性的创新成果,促进了有明确产业化前景和产业化资源需求的成果、项目与大湾区及东莞当地投融资机构的深入接洽。与此同时,3年来广东院士联合会仅在东莞即累计梳理超过150家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推动了超过30家企业与院士团队的合作。
此次院士峰会内容进一步丰富,设置了七大板块14个专项活动。随着院地合作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到东莞开展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这将为东莞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邬贺铨表示,面向广东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院士联合会将启动“伙伴100”计划,搭建起科学家与企业家直接对话交流合作平台,协助院士团队重大科技成果对接产业资源和资金,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粤港澳大湾区。
决策咨询
凝聚智慧推动科学城建设
从2015年第一届院士峰会开始,“问计院士”咨询会便是峰会必选动作,也是峰会的“第一品牌”活动。
2020年7月,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面向全球、代表国家深度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与合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用好顶尖智囊机构“第一品牌”活动,成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路上的强大支撑。
2020年,院士峰会期间,“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路径选择”为主题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战略咨询座谈会举行。18位院士专家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平台建设、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为松山湖科学城的规划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及时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东莞今年组建了科学城科学顾问团,聘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高温超导奠基人赵忠贤院士等18位战略科学家出任顾问,以此凝聚智慧力量,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
2021年12月1日,又一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战略咨询座谈会举行,“最强大脑”持续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提供一流智力支持。座谈会现场,14位院士专家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出谋划策。其中,人才话题成为焦点,多位院士建言通过创新政策、组织保障、财政支持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技能型人才。
此外,院士专家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建言献策,分析美国硅谷等发展历程,启迪松山湖科学城规划建设,以此推动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扎实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除了高层次的咨询会,2018-2020年,东莞累计组织市、园区、部门等负责人,向超过100名前来参会院士和知名企业家进行“一对一”拜访。通过“院士对话东莞”等特色活动,收获了推动东莞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300余条,将“最强大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据悉,院士峰会落地东莞举行,其意义在于会议产生的放大效应,在于其院士资源。一批科研成果在松山湖落地生根的同时,松山湖借助“最强大脑”为本土产业赋能,实现产业链攀升,进而辐射大湾区,引领科技创新。
学术交流
为创新发展强力支撑
近年来,松山湖、东莞与广东院士联合会的合作不断深化,在办好办实院士峰会、推动院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探索高端智库与园区双向需求与赋能的全新模式。
12月1日,院士峰会上,广东院士联合会与东莞市政府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市会合作 共同打造湾区创新高地合作协议》。同时,双方共同打造的松山湖科学会议正式启动。
松山湖科学会议,是在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的背景下启动的,将通过充分发挥广东院士联合会密切联络两院院士及发达国家院士的优势,进一步打造科学探索与成果转化高端会议品牌。同时,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人才加速向松山湖科学城集聚,为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提供重要支撑。松山湖科学会议将为园区企业了解科学发展前沿、践行发展新理念提供平台支撑,院士也将通过科学会议助力东莞创新驱动发展,为企业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松山湖科学会议,由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领衔,面向全球范围邀请专家学者,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探讨科学突破性进展、把握交叉学科发展新态势,搭建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对接平台。
今年是松山湖科学会议的“创会”之年,王迎军、汪卫华、唐本忠等院士作为会议召集人,邀请科学界和产业界代表来莞就材料领域发展开展专题研讨。
坚持“科学”兼顾“产业”的理念,该会议未来还将配套举行松山湖科学会议产业发展论坛,采取顶尖科学家与产业界知名企业家“双主席”模式,聚焦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工程化应用。
王曦表示,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加强交流合作,共商科技发展大局,深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松山湖科学会议高端学术论坛,聚焦前沿科学领域,有助于吸引集聚一批院士科学家,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全链条和全要素,营造科学发展的创新土壤。当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宏图已铺开,东莞举办松山湖科学会议目之所向,是打造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科学论坛,为城市科技创新战略提供全新的战略支撑。
本版图片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