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郑州高新区获批国家高新区30周年。30年峥嵘岁月,郑州高新区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创建党建+模式,打造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一项项党建创新激励着郑州高新人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郑州高新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郑州高新区确立了“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和“聚焦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的主攻方向;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以物联网、电子信息、北斗应用、新材料为主导的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金梧桐1+6+N”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双创孵化培育模式日益健全;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探索出了企业家接待日、首席服务官、政策提示函、金融工作站、“暖心十条”等企业服务新模式;在高质量党建引领下,率先提出“智慧高新”建设计划,率先成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一个个定格在历史进程的瞬间,勾勒出郑州高新人追梦的生动图景。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郑州高新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解放思想为动力,自主创新为核心,正迈步走向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正如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红军所说:“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信心如磐,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承诺如金,战鼓催征。郑州高新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政治担当,发扬实干精神,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踏上了新的征程。
学史明理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学史明理就是要在深学细研中,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最基本内涵。明确了这样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郑州高新人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灾后复工复产;创造了连续两年实现“三级跳”、名列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第17位,跻身国家高新区前20强的骄人成就。
张红军表示,推进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最根本的一条是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其中组织建设至关重要。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初始,恰逢郑州高新区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之时。5月7日,在郑州高新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上,在给新任村(社区)书记讲授党课时,张红军结合多年的学习思考、工作实践以及对党史的理解,从什么是新形势下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的主要任务,如何当好新时期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有关的工作纪律与期望要求等3个方面,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上了一堂见解独到的专题党课。他表示,要全面提升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政治素质、任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动员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整行装再出发。
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发扬“上马即奔跑、上任就实干”的精神风貌,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全力推进郑州高新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例如,欢河村“两委”将党史学习教育学习成果转化成工作成果,带领群众克难攻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多项重点工程顺利落地;2452套安置房一次性整体回迁,群众急难愁盼的难点不断解决;修路绿化移土山,改善环境谋发展;组建各类文艺社团,打造“快乐星期天”。群众笑得更甜美,党旗飘得更鲜艳。
一场危机见证了郑州高新区的使命担当,也考验着基层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自觉。今年7月20日,郑州市遭遇特大暴雨,当天,郑州高新区党工委迅速印发《关于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主心骨作用的通知》,号召全区基层党组织提高站位,坚决贯彻防汛工作“金标准”,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理念,绷紧防汛保民生这根弦。
在郑州高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解决辖区因汛情导致的各类民生问题。郑州高新区投控集团协同智慧运营集团的党员职工,与沟赵办事处工作人员和沿途避险的司机一起激战6个小时,成功救出了被困在洪水里的17名绿化工人;梧桐办事处和红城社区党支部党员干部发动社区志愿者筑牢守护生命的“红色堤坝”;“梧桐办事处防汛抢险应急队员”红袖箍们筑起了防汛抗洪的警戒线……
守土有责,基层党组织当好“主心骨”,“层层守牢”。“主心骨”意识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守牢”的是“国之大者”情怀,以坚定的政治执行力,有力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之问。
学史增信
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汛情和疫情的双重叠加,郑州高新区共产党员的信仰、信念、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闻令而动,听令而行。“7.20”暴雨发生后,郑州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树牢“生命至上”理念,书写出感人至深的时代华章。石佛中学党支部书记陈国民身先士卒,组织成立并带领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洪水现场,在汹涌的洪水中救下1位遇险者,用奋不顾身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8月11日,已经“连轴转”20多天的郑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刑侦大队负责人黄雷,因劳累过度住进了ICU。“大家既要争分夺秒,又要保质保量,确保防疫信息真实可靠详细,不能在我这道防线上出篓子。”朴实的话语彰显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
“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这是抗洪抢险突击队员抒发的豪情壮志;“要与时间赛跑,快一分钟,被困群众就多一分安全”,这是“党员突击队”发自心底的庄严承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抗疫逆行者立下的铿锵誓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正是因为有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郑州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发挥出了“硬核”作用,树立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堤坝”“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光辉形象,绘就了郑州高新区新征程上的时代画卷。
9月28日,在郑州市防汛救灾“身边好人”通报表扬中,郑州高新区8人上榜,张伟锋、王竞、王谦、宋恒蕊、董哲、张丹丹、尹杰……这些“身边好人”的名字光耀中原大地。9月30日,国庆节的前一天,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上午8时,郑州高新区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以升国旗、唱国歌、歌唱祖国的方式,缅怀先烈功绩,弘扬革命精神。张红军表示,对革命先辈的最好纪念,就是传承他们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我们更要将这份对英烈的敬仰和怀念,化作勇于担当、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历史,总会在某个特殊节点驻足回望来时的路。
怎能忘记,那奋战在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疲惫面庞;
怎能忘记,那浸泡在洪水中抢险队员的挺拔背影;
怎能忘记,那奔波在风雨中志愿者的温暖笑容……
鲜红的党旗、“志愿红”“巾帼英雄”“上阵父子兵”、抗疫夫妻档……正是这些信仰的坚守和信念的执着,汇聚成了郑州高新区的必胜力量。
学史崇德
赓续共产党人忠诚敬业奉献精神血脉
郑州高新区从“一片玉米地”拔地而起,刷新了“智美新城”的高度,从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拓展到99万平方公里,辖区群众作出了巨大贡献。昨天的艰苦创业、今天的创新成果、未来的开创辉煌,都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什么是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难点?怎样解决好民生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如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这些事情,始终萦绕在郑州高新区各级领导的心头。
信访稳定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活动开展以来,郑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信访工作第一优先位置,将攻坚化解列入园区重点工作。党工委层面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推进,反复研究、反复要求、反复部署;各专班和属地办事处双向发力,紧密配合,严格落实好“三到位一处理”原则,换位思考,取得共情,切实把化解工作做到群众心里,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张红军表示:“攻坚化解活动也是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环节,全区上下要认真反思,真正站稳群众立场,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通过攻坚化解工作,切实化解一批、解决一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每月一次的“信访接待日”既是“把心贴近人民”,也是“恪守为民之责”。张红军雷打不动,准时到场,耐心听取群众的呼声,及时解答反馈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安排解决。
在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的带动垂范下,沟赵办事处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社区书记工作室”模式,建立“问题发现—受理—化解—确认—反馈”机制,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办实事解难题的第一步,发动社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物业等主体,倾听群众心声、汲取群众智慧,切实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沟赵办事处5个社区党支部坚持从问题出发,围绕居民需求制定“服务清单”,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打通“堵点”,补齐“短板”,办一件成一件,确保居民群众的心声得到及时反馈和妥善解决。梧桐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示范带动各村、社区及辖区各有关单位,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把城市环境提升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做上,确保了创卫工作措施有力、务实高效、扎实推进。
郑州高新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落地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打造的“宜创宜业宜居宜游”智慧高新、美丽高新,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学史力行
厚植“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情怀
8月30日,张红军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所在的政务服务中心党支部第一党小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他表示:“党员干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应进一步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主动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更加坚定政治立场,不论是防汛还是抗疫,始终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大事。”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郑州高新区深化三级基层动态分析制度,针对调研过程中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日常分析,有效进行分级研判、联动解决。
8月26日,一场聚焦问题、精准发力的“万人助万企”活动在郑州高新区举行。由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带队,各相关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企业服务团”率先走进梧桐园区,通过现场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持续加大对辖区企业的帮扶力度。该活动开展以来,“企业服务团”累计走访企业457家,召开座谈会216个,解决问题290个,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创造活力。为回应企业关切,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力度,科技金融广场举办了新一期“万人助万企”银政企对接会,分别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专门开发了防汛抗疫融资产品。9月6日,郑州高新区迎来第18家上市公司——千味央厨登陆深交所主板,成为郑州市第32家、河南省第92家上市公司。
11月22日,郑州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通报了郑州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截至目前共梳理77个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联办一件“事”,303个涉企便民事项也已经在“郑好办”APP上线办理,实现了“掌上办”;将企业开办时间控制在1个工作日以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业务1小时办结,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登记及转移登记业务1个工作日办结;实现“交房即发证”,共计完成首次登记3408件,发证523本;贯彻落实各级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上市挂牌、科技金融等若干政策奖励,为科技型企业争取研发费用后补助专项资金2.23亿元,发放企业稳工稳产补贴1.07亿元;发放企业研发费用补助专项费用1.01亿元,争取优秀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企业奖励7391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各类创新创业主体的创新活力。
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30年高新正青春年少。新的发展阶段,郑州高新区用党的历史照亮新征程,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奏响响彻中原大地的时代强音。
“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全区上下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一个重大政治任务,首先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想问题、做工作,把握时代大势、融入发展大局,努力在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中走前列、作示范。锚定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产业大脑和数智治理两个平台,推进五链耦合,实施九大专项行动,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张红军对于郑州高新区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有向历史寻经验,向历史求规律,向历史探未来,才能认识高新区的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高新实践,不断书写亮丽的“郑州高新答卷”。
郑州高新区,三十而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