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戈清平
近日,教育部、重庆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提出将推进西部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支持永川区建设西部职业教育基地,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
“这是指导未来永川高新区职教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永川高新区产城职创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永川高新区将以《意见》发布为契机,积极争创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永川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朝国说。
明确新的方向
《意见》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推进西部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支持重庆市永川区建设西部职业教育基地,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
《意见》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支持永川区在职业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放管服”改革、建设用地保障、资金项目供给、职业院校规划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永川区组建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引进和培育与西部地区主导产业相契合的知名院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支持在永川区举办国家级职业技能比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等活动……
“永川的最大产业特色就是职教,这是永川高新区区别其他国家高新区的最大亮点。”此前,接受记者专访的重庆市永川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永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宋文如是说。
具备雄厚优势
据了解,永川职教是从上世纪50年代起步、90年代加速发展、2004年基本成型。目前,永川共有职教院校17所,2021年累计招生5.3万余人,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永川职教规模在重庆各区县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保持领先。
永川高新区在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方面也形成了新模式。
“永川职教‘城校互动’模式,曾被教育部誉为第四种职业教育模式。如今,我们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扬,探索出了‘以教兴城、以职促产、以创助产、产教融合’的‘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新路子。”张朝国说,“比如,我们出台了《加快建设现代职教高地激励政策24条》等20余个文件,近5年投入70余亿元,新建、迁建职业院校7所,入住学生7.6万人。”
在职业院校带动下,近3年来,永川新增城区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3.27个百分点,形成了由每1000米一个休闲广场、每1500米一所职业院校、每2000米一处湖泊景观构成的精美城市格局。
在宋文看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职教支撑,反之职教的发展也会创造一个良好氛围,吸引越来越多高质量产业纷至沓来,使产城教融合为一体。
2017年2月,永川与长城汽车结缘。2019年8月30日,长城汽车在我国南方首个整车生产基地——重庆永川工厂竣工投产。
长城汽车落户永川后,吸引了各地汽车企业纷纷前来落户。长城汽车、中交TST、庆铃专用汽车等3个汽车整车企业项目成为领头羊,初步构建起了由3个汽车整车、2个整车代工厂、多个汽车零部件企业“3+2+N”汽车产业体系。同时,江山欧派、星星冷链、帝王洁具等“大块头”企业、现代先进制造企业也接踵入驻永川。
此外,永川还引进了雅迪电动摩托车等4个百亿元级企业为代表的知名龙头企业,并以此为依托加快建设形成千亿元级汽车产业生态城等“一城七园”产业集群。
加大发展力度
张朝国表示,《意见》的发布,是对过去永川高新区职教产业发展的认可,也对永川高新区提出了具体要求,他们将以《意见》发布为契机,积极争创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我们将鼓励院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成渝地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鼓励院校招引高端人才,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创新‘引企入校、引校入企’,鼓励成立校企共同体、产学研联合体;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直接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张朝国说。
永川高新区还将探索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西部职教集团,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同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参与院校收益分配,努力形成政府、院校共赢的生动局面。
永川还将定期举办西部职业教育高峰会议、职业教育国际论坛、中德职业教育校长论坛等,并支持相关职业院校组建国际合作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一带一路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等,在国(境)外建设“鲁班工坊”。
针对未来的发展思路与定位,张朝国说,将把西部职教基地打造为成渝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区、全国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引领区、全国职业教育“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示范区,并制定具体建设目标,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职教生态。
“到2025年,预计永川将拥有20所以上职业院校和20万以上学生,职业院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1.5倍。到2035年,永川职业教育学生规模达到30万以上,职业院校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张朝国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