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第A9版:创业孵化

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寻求突破“卡脖子”难题

从“揭榜挂帅”擂台赛看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向“新”力

  图片来源:东莞松山湖高新区

  ▶ 本报记者  张伟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的指导下,11月24日,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举行。技术解决方“揭榜挂帅”同台打擂,精彩的赛事彰显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蓬勃的向“新”力。

  “揭榜”比拼成效

  居广东之首

  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自2021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东莞松山湖赛区已举办4场需求论证及供需对接会,挖掘了来自124家企业的265项技术需求,并公开发布187项、完成对接技术需求139项、分析论证100项、征集解决方案116个,多项指标在广东省5个赛区中均位居第一,其中所征集的解决方案数量更是超过广东省总数的40%。

  在11月24日的现场赛中,经赛事甄选出的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方仓储VOCs废气治理”、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4.55V钴酸锂材料技术需求”、广东光泰防锈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环保无铬而且操作简单、具有广谱性的钝化工艺”3个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及其对应的3个解决方案方,同台打擂。

  最终,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田军团队、华南师范大学刘聪团队、华南理工大学穆松林团队获现场赛创新奖;华南理工大学黄少斌团队、东莞理工学院王涛团队、武汉科技大学吴开明院士团队获现场赛优胜奖;江苏汇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钱利君团队、江西理工大学吴子平团队、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王彦启团队获现场赛优秀奖;广东省科学院、东莞横沥镇创新驱动办、国家科技成果网获优秀合作机构奖。

  现场促成东莞市大满包装实业有限公司、广东镭泰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挑战团队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共计35项,签订意向合作金额达1.235亿元。

  力促创新资源“大合唱”

  记者了解到,大赛组委会在密集实地走访中发现,企业积极、持续追踪行业前沿技术,主动创新寻求突破“卡脖子”难题,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与此同时,更多首次参与这一赛事的专家学者、机构代表,也在需求对接与分析梳理中,对赛事收集的需求质量表示肯定,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多数专家认领多条技术需求参与挑战。

  “希望通过创新挑战赛可以接触到行业中领先的科研院所,与技术人员进行深刻交流,也希望能够吸引优质大学生进入企业,一起消化和吸收科研院所带来的成果。”东莞瑞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松琴对大赛的期待,说出了大部分企业的心声。

  “回顾这几个月的工作进程与对接成效,能欣喜地看到园区、企业、协会等创新主体积极参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踊跃对接,展现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底气,充分体现了东莞松山湖人勇于创新创造的决心和追求。”对此,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欧阳南江表示。

  欧阳南江说,希望以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为契机,积极探索科技人才“揭榜挂帅”新机制,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让各类科技人才和技术成果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为加快推动松山湖科学城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搭建科技成果转化“铁索桥”

  作为一项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难题攻关为目标的创新研发众包赛事,创新挑战赛采用“技术对接,揭榜比拼”的创新形式,旨在挖掘共性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降低创新成本。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少斌首次参与这一赛事,并与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川智慧”)的“第三方仓储VOCs废气治理”项目进行了深度技术对接。

  据介绍,该企业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发现,库区的相关区域、操作及动静设备运行,污水处理站日常运行、危废库的废气等均有可能影响厂界VOCs浓度,排放存在潜在不达标的风险,亟需治理。与此同时,该企业已开展废气治理的库区,存在工艺设计、安全风险较高,尤其是在工艺上面临较大挑战。

  黄少斌表示,宏川智慧此次提出的技术需求,涉及需处理的污染物种类较多、情况较复杂,对多种工艺的复合方案有较高要求,仅靠企业自身解决,成本会非常高,而他的团队此次带来的解决方案,可通过生物技术、加工设备等多种方式,以较低的成本高质量地解决企业不同浓度、不同种类污染排放超标问题。他说:“相信以挑战赛这样的形式,能挖掘出适配的解决方案。”

  据悉,为了更好地发挥以机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作用,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的指导下,大赛组委会还将持续跟踪供需双方对接,将创新挑战赛打造成为一个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接下来,组委会将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延续创新精神,安排专人跟进,加大后续跟踪,借助赛事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撮合+线下对接”的服务形式,促进优质重大研发成果落地转化。

  就此,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钟靖平表示,东莞将全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要素,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华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2021-11-29 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东莞松山湖)寻求突破“卡脖子”难题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131.html 1 从“揭榜挂帅”擂台赛看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向“新”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