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第A13版:高新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8家

示范引领 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

  ▶  本报记者  叶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认定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等58家企业为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对2018年认定及通过复核的21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织开展复核评价,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207家企业通过复核评价。

  “技术创新不能单靠国家和政府投入完成,其更加依赖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力量,即交给创新活力更高的企业主导组织完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刘向东告诉记者,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及复核评价,是为了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尽快培育孵化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引导其在各自产业领域取得技术创新突破,从而提升驱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

  具有鲜明创新性特征

  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及复核评价,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增强研发能力的重要举措。

  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是在贵阳高新区发展壮大起来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被认定为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成立于2008年顺络迅达电子,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高频绕线片式电感器生产企业。

  “能够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是对企业科技工作者的鼓励,也是对公司一直以来坚持创新的肯定。”该公司总经理戴正立说,“公司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提出‘以材料为核心、元件为基础、组件为突破’的研发战略,坚持机制创新、技术创新、需求创新,加快上下游产业联动,加大产学研用结合,实现连续3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50%以上、连续3年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

  潍坊高新区企业潍柴动力顺利通过今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复核评价。“能够通过复核评价,是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潍柴动力战略规划部科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任冲冲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构建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艺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四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同时,在发动机基础上,对新能源、液压、智能驾驶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积极布局。此外,在国家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拥有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独特的建树,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高强度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等特点。”刘向东说,组织开展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及复核评价,是期望通过激励督促更多企业争先恐后地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北大科技园创新研究院产业研究总监王皓说,这些企业在技术、市场、品牌、管理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鲜明创新性特征,如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较强的应用新技术能力、创新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等。

  开展技术创新仍有困难

  尽管国家通过开展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及复核评价等方式,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但是,企业技术创新普遍存在着动力不足、回报不高、困难不少的现象。

  “从事基础技术研究,需要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沉淀。”戴正立说,目前,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是人才短缺,在贵州引进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相对比较难;第二是基础材料和装备方面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任冲冲也表示:“公司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短缺。同时,氢燃料电池等新业务的开展,目前还是依赖国家政策推动,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还有很大困难。”

  对此,相关专家也表达了同样观点。“目前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仍旧偏低,产学研用结合程度有待深入推进,主要是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遇到一些障碍。”刘向东表示,“创新人才匮乏,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比如半导体芯片行业人才供给总体不足。”

  刘向东还表示,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尚不完善,竞争环境不公平,缺乏对创新失败宽容的文化,都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生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明显,总想走捷径而不注重长期投入,这是抑制企业基业常青的关键因素;产学研缺少信息共享机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相对分散,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低效利用问题;在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的股权激励政策等方面尚有不少条条框框,如鼓励创新的投融资机制尚不完善,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措施还不到位等,都在不同程度地抑制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多措并举解难题

  如何充分发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把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引向深入?

  “我们希望国家在3个方面给予一定支持。”戴正立说,“国家产业或技术发展方向上给予引领。由于我们民营企业信息获取相对闭塞,所以我们在了解国家需求上不能及时掌握。同时,对民营企业政策扶持上,特别是融资上给予支持是最好,因为民营企业融资相对难。此外,国家需通过税收等手段加大研发投资,特别要对基础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需要‘十年磨一剑’的企业给予投入。”

  刘向东表示,国家除了对认定的企业授予“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外,还需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市场融资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政策,形成鼓励企业创新的制度机制,激励更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改造,培育自主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推动这类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利用市场力量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国家应从4个方面加大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支持。”王皓也表示,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策落实,逐步完善对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多方位支持的措施办法,细化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职责并督促政策落实;建立奖补标准,加大资金支持,设立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项支持资金,明确对示范企业的一次性奖励、税收补贴优惠、科技研发支持等细则;整合行业资源,拓展发展路径,加大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产业上下游企业资源、品牌渠道市场资源的统筹,持续深化示范企业同各领域的合作;优化政府职能,提升对企业的服务力度,不断改进政府部门行政流程和服务模式,加强对创新企业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

2021-11-29 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2021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8家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063.html 1 示范引领 加快构建企业为主体技术创新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