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
第A6版:创新园区

比学赶超 奋勇争先

惠州仲恺高新区:全力争创一流国家高新区

  惠州仲恺港澳青创基地

  惠州仲恺高新区科融创业大厦

  惠州仲恺高新区中韩产业园起步区

  德赛西威的生产车间

  华星光电厂区

  亿纬锂能

  ▶ 赖彩凤  本报记者  刘琴


  风劲好扬帆,潮涌催人进。迈入“十四五”,惠州仲恺高新区积极锐意进取,以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力争“十四五”末期,全区GDP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强,奋力迈入国家一流高新区行列。为实现目标,惠州仲恺高新区牢固树立“比学赶超”意识,今年以来,经科学论证,拟选取苏州高新区作为学习与赶超对象,换挡提速、迎头赶上,推动高新区在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征途上更进一步。


  “十三五”期间,惠州仲恺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区多园”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发展5G、超高清视频、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等现代产业,并将此作为惠州市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在创新动力、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

  接续奋斗再出发。惠州仲恺高新区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期,全区GDP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强,进入国家一流高新区行列。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惠州仲恺高新区有着怎样的大动作、大作为?惠州仲恺高新区委书记吴献民表示,今年以来,高新区牢固树立“比学赶超”意识,经科学论证,拟选取苏州高新区作为赶超对象,全面开展各项工作,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向上向好发展。“奋力跑进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早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比学赶超

  加快学习并追赶苏州高新区

  全区GDP同比增长27.2%,增幅居惠州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3.7%,增幅居惠州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9%,增幅居惠州市第一……

  这是惠州仲恺高新区今年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高新区全面开展“比学赶超”的成果之一。

  据悉,今年以来,惠州仲恺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惠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第一时间谋划启动“比学赶超”工作。

  实施“比学赶超”,选取一个“赶超”的对标对象是第一步。

  4月12日和5月11日,惠州仲恺高新区主要领导分别带队,赴苏州高新区、常州高新区调研,就高端产业集群建设、自主创新主体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城融合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在选取“比学赶超”目标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比较分析研判,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区管委会选择了苏州高新区作为“比学赶超”的标杆。

  选择苏州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是经过细致考量的:惠州仲恺高新区在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评比中,综合排名为第35名,从全国高新区发展梯队来看,目前处于中上游水平,既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和追赶潜力,也面临着“标兵日强,追兵日近”的紧迫形势。

  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加速器。惠州仲恺高新区经过近30年的深耕细作,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制造业已经成为全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两大领域都具有深厚的实体经济根基、充分的终端产品支撑、广阔的消费市场空间。

  对于惠州仲恺高新区而言,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推动资源向两大领域集中,寻找在这两个领域走在前列且综合实力靠前的高新区作为对标对象,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建成国内一流高新区。

  苏州高新区产业发展聚焦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截至2020年12月,苏州高新区已累计引进近100家国字号院所平台,集聚近7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独角兽培育企业和21家上市企业,拥有各类领军人才1600余人次。可以说,苏州高新区在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领域走在前列,已经先一步走过了惠州仲恺高新区所处的转型阶段,对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定位而言,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又具备很强的引领性。

  与此同时,同为1992年批准设立的非省会城市国家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区位优势相似、发展历程相近、产业类型相通,一个在长三角,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都位于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对标苏州高新区,无疑是一个最为恰当的选择。在开展“比学赶超”的过程中,惠州仲恺高新区对标学习苏州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和集约利用土地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创新举措,聚焦数字经济和智慧仲恺两个重要抓手,发力打造“产业仲恺”“创新仲恺”和“活力仲恺”。

  为激励和引导全区广大干部开展好“比学赶超”工作,惠州仲恺高新区委、区管委会制定了《惠州仲恺高新区比学赶超行动方案》,提出“1321”工作总目标。“1”,即一个战略目标,通过比学赶超行动推动该区从全国高新区中上游水平上升到上游水平,排名从第35位前进到前30位;“3”,即打造“产业仲恺”“创新仲恺”和“活力仲恺”;“21”,即建立“10+5+6”重点指标考核体系,通过“比学赶超”行动激发干事创业激情,释放创新驱动效能,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不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比什么、学什么,怎么赶、如何超?惠州仲恺高新区客观分析自身与苏州高新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活力等方面的差距,瞄准国家一流高新区奋斗目标,如火如荼开展“比学赶超”,找准发力点,锻长板、补短板、抓创新,进一步强化产业立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打造产城人高度融合的高品质产业新城。

  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激发强劲内生动力

  创新是惠州仲恺高新区强大的基因,也是最靓丽的底色。学习借鉴苏州高新区的先进经验,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

  通过与苏州高新区数据对比,在2020年度全国高新区评价4个一级指标之一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中,苏州高新区在全国排名第42位,惠州仲恺高新区则排第44位,略低于苏州高新区。在R&D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基本指标上,虽然惠州仲恺高新区高于苏州高新区,但在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科研机构等体现研发水平的“质”和“量”两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在科技创新方面,惠州仲恺高新区以苏州高新区为标杆,将继续推动创新资源整合,激活创新引擎,释放人才“虹吸效应”,构筑集聚发展新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今年9月,惠州仲恺高新区对标苏州等高新区先进经验做法,集中发布了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的“3+1”人才新政,为构建一流的企业、人才发展环境保驾护航。

  为破解企业急需紧缺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引留难问题,惠州仲恺高新区创新推出了《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才津补贴申领办法(试行)》。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了《惠州仲恺高新区首席技师、优秀技师评选管理办法》,每年评选20名首席技师和100名优秀技师,分别奖励每人5万元、5000元。

  与此同时,惠州仲恺高新区还创新出台了《惠州仲恺高新区引才留才星级示范企业评选办法(试行)》。从2022年起,每年在该区注册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引才留才星级示范企业评选活动,每次评选名额20个,其中5星级示范企业1个、4星级3个、3星级16个,对应分别奖励100万元、每个50万元和每个20万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们将学习对标苏州高新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能力,积极构建创新主体培育体系,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惠州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仲恺高新区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倍增行动”及“技术改造行动计划”等,着力打造“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等科技企业成长梯队,形成具有仲恺特色的创新企业群落,力争完成年度新增3家产值百亿元企业,推动形成产值50亿元、10亿元骨干企业梯次发展格局,力争2023年高企数量倍增,达到1000家。

  作为科技型企业培育、壮大的重要平台,孵化器在为区域发展提供新动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惠州仲恺高新区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9家(国家级5家)、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8家),累计孵化载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高企191家,在孵企业617家,孵化面积78万平方米,加速器联盟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成功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亿纬锂能是从惠州仲恺高新区孵化器“毕业”的典型企业,该企业已成为全球锂电池行业的佼佼者,是业内少数几家可以提供动力电池全面解决方案的电池生产企业之一。此外,瑞时智控、雨林科技、戴尔蒙德等一批科技企业入孵后,均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据了解,惠州仲恺高新区将着力打造更加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力争到2023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

  推动企业上市,是破解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今年3月23日,广东九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惠州市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

  近年来,惠州仲恺高新区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上市。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境内上市企业共7家,占惠州市15家上市企业数量近“半壁江山”;挂牌企业22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3家、广东省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9家。

  “通过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惠州仲恺高新区经济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惠州仲恺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惠州仲恺高新区正大力实施《惠州仲恺高新区打造科技金融集聚区三年行动计划》,通过3年努力,力争实现引进私募股权创业投资资金30只且基金规模达到300亿元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开路

  轰响万亿级产业集群引擎

  走进惠州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灯火通明,这里24小时不停机,源源不断地向全国乃至世界输出高端液晶面板。登上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榴岭公园,只见路网通畅、塔吊林立,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产业园雏形已现。在德赛西威厂区,最新研发的智能驾驶座舱、车联网等产品,让自动驾驶梦想走进现实……

  从1992年成立至今,惠州仲恺高新区产业茁壮成长、不断壮大,LG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TCL、德赛、华阳、亿纬锂能、龙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汇聚。引进培育了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516家。

  从办实业、打基础起步,经过近30年的深耕细作,惠州仲恺高新区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而该基地也是惠州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引擎。

  2020年,惠州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惠州市的48.5%,托起了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半壁江山”。在坚持发展电子信息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惠州仲恺高新区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聚力打造“3+6”现代产业集群,即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和激光、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医疗器械与大健康、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六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是区域发展的实力支撑。在开展“比学赶超”的过程中,惠州仲恺高新区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推动资源向这两大领域集中,发力打造“产业仲恺”。

  “数字赋能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惠州仲恺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重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数据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比学赶超”,争创一流国家高新区,惠州仲恺高新区的突破口和爆发点均在电子信息产业上,这也是仲恺未来发展的最大产业优势。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密集动工多个工业项目,掀起了一波项目建设的热潮。其中,海弘5G智能终端产业园、博实结高精度“北斗定位+物联网”终端产业园、仲恺群益智能制造产业项目(一期)和创维惠州仲恺数字产业基地等一系列先进的产业项目相继动工或竣工投产。这是惠州仲恺高新区发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在数据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方面,惠州仲恺高新区主要以园区内龙头企业引领为主,通过技术创新,进行数字化转型,结合工业互联网、5G+应用示范,重点打造标杆示范效应,打通供应链的上中下游,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超高清视频产业领域,惠州仲恺高新区是全国配套最齐全的具有“基板—面板—模组—整机”的全产业链地区。在上游基板面板方面,拥有全球最大玻璃制品公司之一——旭硝子显示玻璃;在中游面板-模组,拥有TCL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29亿元,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项目;在下游整机方面,拥有TCL王牌、茂佳电子等终端龙头企业。目前,惠州仲恺高新区拥有超高清视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52家,2020年产值约653亿元。

  另外,惠州仲恺高新区因其智能终端、车载终端电子产品等特色明显,现已成为全国移动智能终端重要生产基地和配套产业集聚区;并拥有全国最大手机方案设计商龙旗电子、全国最大无线通信智能终端天线企业硕贝德、多媒体导航产品在汽车原厂前装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的德赛西威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借势承接深圳、东莞等地产业溢出,继续引进一批高精尖特和行业领军企业项目,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惠州仲恺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将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借助“比学赶超”契机,坚持产业强区,在聚焦高新技术产业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奋斗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惟有乘势而上方能竞逐一流。当前,惠州仲恺高新区已吹响奋进的号角。“我们将加大改革创新,建立更适应企业落户、生产的体制机制,持续完善要素保障、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奋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更加富裕、更加美丽、更加平安、更加幸福的国家一流高新区。”吴献民说。

  本版图片来源:惠州仲恺高新区

2021-11-22 比学赶超 奋勇争先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5003.html 1 惠州仲恺高新区:全力争创一流国家高新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