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8日
第A2版:要闻

北京6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本报讯 (记者 张伟) 在11月3日召开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北京地区单位主持完成的6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61项,占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0.3%,稳居全国首位。获奖成果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北京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竞争力、引领力和辐射力。

  北京支持开展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自主探索,基础研究持续取得重要进展。2020年度,北京15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在基础数学理论、人工智能算力与算法、半导体材料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

  其中,两位“80后”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奖,展现青年科学家创新活力。北京大学教授刘若川主持完成的“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云霁主持完成的“深度学习处理器体系结构新范式”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同时,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单位主持完成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达40余项,在重大科学发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精尖产业培育等方面全面发力,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转化、辐射发展等创新环节有机衔接,创新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小龙主持完成的“基于结构基元的新电磁材料和新效应的发现”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解决了从结构基元出发、高效探索新材料和新效应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北京大学高文院士、马思伟教授等人完成的“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发明了超高清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突破了传统视频编码和计算框架,形成了完全自主的编解码技术体系;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主持完成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围绕工业烟气深度治理难题,在核心功能材料、关键装备、先进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和突破。

  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数字经济全面提速。2020年度获奖成果中,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同产业深度融合,“新基建”加速落地,新模式加速涌现,新业态加速成长。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海峰主持完成的“知识增强的跨模态语义理解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构建了大规模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关联跨模态信息,运用语言描述不同模态信息的语义,让机器实现图像和语言、语音和语言的一体化理解,拓展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主持完成的“国家超级计算基础设施支撑软件系统”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研制了国家超级计算基础设施支撑软件系统,建成了国家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和工业仿真等领域应用平台,极大促进了高性能计算普惠化;清华大学教授唐杰主持完成的“智能型科技情报挖掘和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及其规模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突破了一系列以精知识、深关联、大规模知识服务为中心的关键技术,研制了智能型科技情报挖掘系统AMiner,形成了智慧人才信息、趋势分析等系列产品。

2021-11-08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4836.html 1 北京6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