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5日
第A37版:双创建设 徐州

以产业聚人才 以人才强发展

徐州高新区:汇聚人才“强磁场” 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

  徐工汽车机器人焊接

  中国安全谷

  徐州高新区大学生创业园

  徐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路演活动

  徐州高新区高层次人才技术对接会(西安专场)

  “中国·徐州国际英才创业大赛”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初赛

  生物医药产业园里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研发实验

  ▶ 本报记者 刘琴


  自2012年获批建设国家高新区以来,徐州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构建了以安全(应急)产业为特色,以高端装备、汽车制造为主导,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为培育方向的“一特两主四新”产业发展体系。

  以产业聚人才,以人才强发展。徐州高新区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创新成果、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人才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徐州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创新驱动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以安全科技、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产业人才为重点,着力在招才引智上下功夫,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

  如今,人才政策、人才服务已经成为徐州高新区人才工作的亮丽名片,为园区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将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不动摇,以广纳天下英才的胸怀、广开进贤之路的气度,奋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积极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全力加快‘四高地一福地’和‘国家一流高新区’建设。”徐州市铜山区委书记、徐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龚维芳说。

  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

  高端人才纷至沓来

  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作为徐州市科技创新的“最强大脑”,徐州高新区立足产业需求,多种方式全力引进高端人才。

  以政策引人,人才定心。徐州高新区先后出台、落实《徐州市铜山区(徐州高新区)开展高层次产业人才政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徐州市铜山区(徐州高新区)进一步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对于顶尖人才(团队)不设上限,一事一议给予资助,对于领军人才(团队)最高2000万元资助。

  2018年,徐州高新区开始启动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资助计划(简称“双创计划”)后,这一政策为园区吸引人才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冯博士,2019年在徐州高新区成立睿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海洋工程领域创新产品研发与推广。2020年,他入选徐州高新区“双创计划”,获得创业资助资金500万元。

  获得徐州高新区资金支持后,冯博士和他的团队专注于“海底管线远程实时安全监测诊断预警系统”项目的研发,解决了海底油气管线泄漏监测与定位的世界级难题。北大医学秦雷博士在园区创办的雷森生物,致力于动物疫病快速检测产品,其团队研发的马病快速诊断产品可替代国际巨头美国IDEXX公司的酶联垄断产品。目前,雷森生物的动物疫病快检细分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位。

  冯博士、秦雷博士只是徐州高新区引进高端人才的一个缩影。截至 2020年年底,徐州高新区共拨付人才引进资助资金1.29亿元,引进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65名,包括院士、杰青等高端人才48名。获批江苏省双创人才29名、双创团队8项,获批徐州市双创人才8人、双创团队1项,争取江苏省、徐州市人才资助资金5295万元。

  徐州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徐州高新区突出校地合作,创新运用校地“双招双引”法宝,以高校为“蓄水池”,以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和创业团队为“养鱼池”,高校学科建设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地方新兴产业反哺高校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和地方、产业和人才深度融合。

  目前,徐州高新区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合作引才,增强人才的粘着性,形成“双招双引”联动机制。

  全方位发掘本地高校“富矿”,也成为徐州高新区打造淮海经济区人才创新高地的又一实施路径。2020年,徐州高新区与徐州医科大学合作引进张潇教授,其申报精准激光消融手术系统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第八名,张潇教授也被聘为徐州医科大学医信学院院长。这也成为“双招双引”模式落地的成功案例之一。

  除了发掘本地资源,徐州高新区还将招才引智的目光瞄准更高的平台:积极建设徐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路演推广中心、教授聚创园、大学创业园;与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20余家高校建立合作平台。

  立足产业需求

  建立产才融合发展机制

  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徐州高新区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将人才工作与产业情况、发展规划相结合,立足“一特二主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与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安全科技、生物医药、新材料、金融、高端服务等领域的人才。

  一方面,徐州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与产业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平台搭建和招才引智力度,打造了徐州科技创新谷、徐州产业研究院、国家安科园等三大创新载体,建设各类创新平台28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9个,江苏省级研发平台104个;新型研发机构17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

  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徐州高新区引导汽车电源控制器龙头企业云意电气拓展汽车风扇电机领域,引进了天津大学谢辉团队攻关汽车风扇电机关键难题,目前已送大众乘用车、宇通客车测试,预计5年内该项目将带来10亿元销售收入。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徐州高新区帮助江苏天沃重工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贾均红团队,攻克机制砂生产线核心部件苛刻工况下耐磨延寿技术难题,推动国产制砂机的换代升级,填补了国内高端机制砂装备耐磨延寿技术空白,引领机制砂行业发展,帮助天沃重工站稳机制砂行业的头把交椅。

  徐州高新区还先后为安全应急、汽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云意电气、五洋停车、天沃重工、蓝天众成、万达回转等引进天津、吉林、武汉、大连等多地高校教授70余人,解决关键技术124项。徐州高新区企业蓝天众成环保通过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人才团队合作,首创国内“机械生物法预处理+热盘炉协同处置”工艺,实现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集约化”处理。

  另一方面,徐州高新区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重点着眼企业需求,实现精准引才,目前已累计调研企业1360多家,汇总技术和人才需求500多项,制定企业“引才清单”,掌握企业人才方面的迫切需求,制定鼓励企业引才用才激励政策,推动用人单位按需靶向引才,实现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无缝对接。

  “目前,徐州高新区已累计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115人,建有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16个,引进院士、杰青等领军人才44人。”徐州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强化人才服务

  人才引得来还要留得住

  人才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往。为此,徐州高新区创新人才服务新模式,探索开展定制式服务,用心留人,既增人数,更得人心,用服务保障的加法换取人才集聚的乘法,让人才更有归属感。

  在企业注册落地期间,徐州高新区及时跟进企业手续情况,对接行政审批局,加快人才项目落地,帮助企业提交材料,让企业少跑腿。项目落地后,办公、住房等方面人才需求及时响应、及时解决,为多名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人才公寓补贴,为振峰新材料、天行医药等具备产业化条件的人才项目租赁厂房。

  在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申报期间,徐州高新区科技局利用周末期间组织辅导10余次,帮助每家企业修改材料30余次,以周到服务让人才更加安心。

  为破解人才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难题,徐州高新区创新人才项目融资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天使基金作用,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投融资体系——提供项目资助、创业扶持、薪酬补贴、安家补贴等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此外,制定了人才政策兑现细则,让相关政策更接地气,能兑现、快兑现、便兑现。

  目前,徐州高新区已初步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资体系,设立总额8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1.5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人才创业项目的投融资支持力度,不断促进创新要素、资源和高端人才集聚。仅2019年,就投入产业基金14亿元。

  徐州高新区为解决人才项目“融资最后一公里”,满足高端人才项目对政府资金扶持的额度需求,创新工作方法,参考“苏科贷”模式,向银行存入一定数额存款,再由银行放大4倍形成资金池,对人才项目进行定向支持,通过财政资金撬动银行资本,成功引进奥斯力特晶体、智畅机器人、中海油石油管线探测器等一批顶尖人才引领项目。

  徐州高新区坚持党管人才突出红色引领。建设红色人才社区服务品牌,在徐州科技创新谷、安科园等重点科技人才社区成立党总支,定期开展培训、交流、文体娱乐等活动,为企业人才招工、住房等提供便利平台。

  徐州高新区实施“网格+人才企业”包挂模式,为每一家新落地企业配备1名服务专员,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提供相应的子女教育、人才公寓、厂房租赁等扶持政策,当好人才项目“店小二”。加快人才街区、青年人才驿站等创新综合体的建设,按照产业人才、研发成果和项目落地“三个拎包即住”的要求,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以人兴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

  搭建国际平台

  产学研合作促共赢发展

  近日,由徐州市委组织部、徐州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中国·徐州国际英才创业大赛”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初赛,吸引了括获得德国IF和红点两项工业设计大奖并获得欧盟CE认证的基于靶向神经调节技术的家用医疗设备、替代国外进口的玻璃检测设备、多栖旋转翼无人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科研团队的27个优质项目参加。

  此项活动为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来徐州创新创业、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人才高地提供了重要平台。其中,获得初赛一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将直通徐州高新区“双创计划”。

  近年来,徐州高新区的人才政策不断提挡升级,其中开展国际合作、举办国际科技对接活动成为其吸引招纳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式。

  今年5月,徐州高新区举办了2021中俄国际技术转移项目线上对接活动,邀请了以俄罗斯科学院名誉主席福尔谢、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维克多(育种学说创始人、荣获多国院士头衔)为代表的7名院士和多位专家学者参与。

  据了解,维克多的农业作物育种繁育技术项目正在与徐州派乐滋企业对接合作,该项目已证实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解决其在生产运营中的相关技术需求,该难题可通过共建育种培育中心实现。此外,石墨烯类材料大电流电子发射新一代脉冲X射线便携设备项目国际领先性高、技术成熟,已有3家医疗行业和安全产业的企业正在与科研团队负责人积极沟通对接中。

  目前,徐州高新区已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德国马格德堡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大学建设中加、中德、中俄技术转移中心,成功引进俄罗斯雅罗斯拉夫院士固体保水树脂产业化项目、孙宇博士聚乙烯醇栓塞微球介导的靶向药物研发项目等。

  据了解,徐州高新区已连续举办滑铁卢大学国际项目对接会、中德创新创业大赛、中德技术转移活动等,形成立体化、大纵深、多层次、国际化的招才引智长效机制。先后引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家璜、David  wizart、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奇瓦隆·尼古拉耶维奇,雅罗斯拉夫,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双院士Rose Amal等外籍专家前来创新创业,保水树脂材料、新型半导体等13个项目落户徐州高新区。

  以汇聚人才,照亮产业升级路。如今,在一系列人才政策和人才服务的有效举措下,徐州高新区形成了人才“强磁场”,释放强大的创新创业动能。

  “下一步,徐州高新区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服务措施,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用好比较优势,加快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步伐,推动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为徐州高新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动力。”徐州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本版图片来源:徐州高新区

2021-10-25 以产业聚人才 以人才强发展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4618.html 1 徐州高新区:汇聚人才“强磁场” 争创国家一流高新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