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淑华
近日,针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面临的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创新创业活力。业界人士表示,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春天来了。
破解大学生创业难题
《意见》围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支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等8个方面,提出18条指导意见。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目标明确、内容精准、操作性强。”北大科技园执行副总裁王国成表示,“这里围绕融资难、经验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对于高校、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政策执行人而言,许多指导意见操作性强。比如考核开什么课程、免费提供多大场地、组织什么比赛、贷款金额是多少,文件都十分明确。如果你想做一个大学生创业服务手册,这里也有许多可借鉴的内容。”
比如,针对融资难问题,《意见》提出推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金融政策支持等,包括将高校毕业生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20万元,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此外,在免征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基础上,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客空间等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用,面向在校大学生免费开放。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应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
而针对经验少等问题,《意见》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包括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此外,面对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意见》提出便利化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包括各地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以及科研仪器、设施等科技创新资源可以面向大学生开放共享,提供低价、优质的专业服务;支持行业企业面向大学生发布企业需求清单,引导大学生精准创新创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高校和大学生发布技术创新需求,开展“揭榜挂帅”等。
“看到这个政策,很让人振奋。该政策从创业教育、创业环境、金融支持、成果转化、双创大赛、信息服务等方面形成系统文件,让国家不同部门来承担具体工作。”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表示,“我记得2005年,我们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支持大学生创业时,社会上很多人不理解。而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我国也重视从国家层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越来越多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2020年,通过对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的创新数据与全国高校学生学籍学历数据对比显示,我国2015届-2020届大学生中,共有创业学生54.1万人。
全国推广各地的创新实践
在谢吉华看来,此次文件中有很多具体内容,是在各地、各部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集成许多地方的好做法,形成一个系统性文件,并在全国推广。
“事实上,早从2006年起,上海市政府就发起成立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多年前,围绕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业基地,科技部批准建设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教育部批准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谢吉华表示,“而现在,这些做法正在全国普及推广。”
文件中,也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且具有重要价值的提法。
王国成直言,许多大学生创业,既是为了实现梦想,也是为了生计。“此次文件提出,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可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这个政策让我眼前一亮,它减少了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大学生创业者的生活负担。”
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意见》还提出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成果转化服务。这包括研究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做好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知识产权确权、保护等工作,强化激励导向,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等。
“过去,国家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时,很少强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此次文件则首次强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谢吉华表示,“事实上,部分大学生,很多研究生、博士生本身就在科研一线,有很多先进的科技成果。而这些人主动创业,是让这些科技成果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渠道。”
营造良好的双创文化环境
近期,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昌大学举行。7年来,大赛累计吸引603万个团队、2533万名大学生参赛,涌现出“北航4号”固液动力高空高速飞行器、首创共享通道无线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技术的“油脉”系列产品等一大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实际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及研发产品的过程,是培养人才的最好方式之一。”王国成表示,“《意见》还明确提出,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一批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程。”
在王国成看来,创新创业实践是个系统科学,绝不是一个单点的事儿。大学生真正从事创新创业实践以后,就能够得到全面的素质培养,包括挑战压力、把握机遇、关注前沿科技等。他还提出,除了开展双创实践外,我国还要加强支持和部署大学生面对未来产业、前沿科技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同时,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面向国际化。
在谢吉华看来,我国大学生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时,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而这对于培养国家的未来栋梁之材也很有帮助。
谢吉华还认为,除了在资金、服务、培训等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外,还应该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创业是一种特别的人生,也是一次宝贵的财富。无论成功失败,大学生创业都会给你带来特别的人生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