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就大业。10月13日,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圆满落幕。340家入围企业经过巅峰对决,最终133家参赛企业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优秀企业”奖。其中,初创组企业33家,成长组企业100家。
除比赛外,赛前培训、高峰论坛、大企业对接会、创新创业成果展……在生物医药全国赛期间,活动亮点纷呈,参赛企业积极参与其中,受益颇丰。
“经过10年发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让创新要素自由汇聚,充分流动的开放式创新平台,成为全社会支持科创企业不断涌现、茁壮成长的生态型加速平台。自2012年首届大赛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参赛企业和团队超过24万家,引导和带动银行金融、创投机构等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达数百亿元,选拔培育了一大批参赛企业登陆科创板、创业板,成为资本市场的‘创业明星’。”科技部火炬中心党委书记张卫星在开幕式致辞中说。
巅峰对决
比赛现场激荡创新火花
“与同类产品相比,你们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核心团队是怎么构成的?”“市场空间多大?”“现在盈利情况如何?”在火花四射的生物医药全国赛比赛现场,针对评委抛出的一系列问题,选手们沉着应对,一一作答。
“太紧张了,除了高考,还没有这么紧张过。”一位参赛选手说。
在成长组6组比赛现场,湖南奥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参赛选手的陈述,引起了现场评委的高度关注。
“我们公司的副董事长、技术发明人曹建中,原本是一名从业40年的骨科医生。一直以来,骨科治疗主要用钢板镙钉方式,患者手术要承受非常大的疼痛,如镙钉出现松动很容易引发感染,我们致力于骨科新型材料的研发,取得了积极成效。”
最终,奥星生物获得90.57的高分,并获得“优秀企业”奖。该公司董事长刘厚尧感慨道:“创业与创新是个非常艰辛和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医药医疗方面的创新,更是难以想象的艰难。曹建中花费一生的心血,专注于骨科新型材料的研究,并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创的新型骨科材料。我们将以此推动骨科用料及手术方式的创新和革命,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第十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达33289家,其中生物医药行业参赛企业4930家。经过层层选拔、激烈比拼,共有340家企业晋级大赛生物医药全国赛。
生物医药全国赛期间,入围企业被分为12个小组进行比赛。其中,初创组3个,成长组9个。每个小组都有5位业内专家、投资人担任评委,从技术、市场、团队、财务等方面进行专业评审。比赛采用“7+5”模式,即参赛选手陈述7分钟、评委提问5分钟,5位评委据此进行评分,并现场公布最终得分。
多位现场评委向记者表示,今年参赛项目总体质量比较高,特别是创新药项目明显增多。与往届相比,今年参赛企业对大赛的重视程度更高,参加现场答辩的选手大多数是主要创始团队成员。
作为大赛评委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机构更关注企业哪方面实力?对此,已连续多年担任大赛评委的敦行资本创始合伙人马阳光告诉记者,作为资本方,他更关注的是创业团队的创业决心、核心创始团队的教育背景及过往工作经验、在创业领域有无掌握核心技术或相关壁垒性资源、定位目标市场的市场容量、企业的核心优势等方面。
“我们以医疗器械投资为主,器械产品研发周期相对短一些,我们比较看重企业所在行业的潜力,以及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溯源性等。”博行资本合伙人陈垒说。
“从资本的角度,我们更注重企业的技术创新性、商业模式和未来成长的可持续性等方面,我们愿意为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资本助力。”已多次担任大赛评委的华耀资本董事长刘理勇说。
聚焦前沿
共话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生命健康产业在全球各国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新药创制、疫苗研发、远程医疗……疫情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而新科技也为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颠覆性变革。
与大赛同期举办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以《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为题,从癌症免疫疗法、基因测序、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研究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基础研究指导今后制药问题。
“前沿基础研究是生物医药创新的根本,而只有基础研究远远不够,基础研究必须与临床结合,必须与医药公司转化结合,基础研究、医药公司转化、临床实验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强大的创新制药的动力。”施一公说。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以《中国疫苗产业的创新发展》为题,重点介绍了全世界疫苗及中国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的思考等。
张云涛介绍说,2020年,受疫情影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大幅放量,特别是2020年年底,全球共有3款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和附条件上市,全球疫苗市场规模预计达360亿美元。中国疫苗市场迎来快速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疫苗行业将保持12%的高速增长,2025年将达到1135亿元市场规模。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12年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成长组第一名,在此次高峰论坛上,该企业董事长丁列明分享了其创业历程和感悟。
“特别感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让一大批优秀企业能脱颖而出,也能帮助这些企业快速发展。”丁列明说,参加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时,他创业已有近10个年头,创业第一个项目是小分子靶向抗癌药。
“在初创阶级,我们碰到了财务困难,2008年我满世界找钱,当时金融危机,大家对生物医药了解不深,那一年我没有找到钱。2009年启动临床研究,但作临床研究需要购买进口药进行对照,需要花费2600多万元,当时没有钱,若是不买进口药做对照,之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特别感谢地方政府给予我们一定的资金支持。”丁列明说。
据列明介绍,2011年,贝达药业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在中国上市,2012年销售额不足5亿元,通过不断拓展市场,今年该产品已上市10年,累计销售额超过100亿元。“2016年,贝达药业成功地在深圳创业板上市。”
高峰论坛上,招商银行总行小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林景丹介绍了招行创新创业企业综合服务方案。从2012年大赛开始,招商银行一直是双创大赛最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已累计服务参赛企业2万余家,授信支持超过500亿元。会上,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副总监李侃彬,分别以《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展望》《科创板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为题作主题报告。
搭建平台
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搭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而举行的“明星活动”。在10月12日举行的大企业创新需求发布会上,泰格医药、阿斯利康、美年健康、欧莱雅、京东集团等相继释放创新需求,随后与参与对接活动的近百家企业进行了“一对一”深度对接。
“能够直接与大企业的项目需求进行面对面对接,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新疆天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江说,天缘生物是一家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对无花果进行深加工的企业,此次与欧莱雅公司就无花果在护肤方面的研发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企业对接活动得到了参与企业的普遍认可,“零距离”“有效沟通”“精准对接”成为参与企业最切身的感受。
美年健康集团采购部副总监李天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与相关企业交流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些企业对此次机会十分珍惜,对活动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也很高。
“通过对接活动,达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例如,一家企业医疗产品原来的定位是终端,也就是对疾病的解决方案,而美年健康是针对疾病提供早筛服务,进行交流后,该企业就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产品进行调整。”李天琪说。
除了大企业需求对接会,在生物医药全国赛期间,还同期举办了创新创业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赛区入围参赛企业的相关项目。大赛期间,成果展区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参赛企业、投资机构在现场进行项目交流。
“对参赛企业来说,这样的集中展示不仅是一次很好的推介和宣传,而且扫一扫项目展板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很方便联系到企业相关负责人,更加方便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一位参赛企业负责人说。
据了解,浙江省自2013年作为独立赛区承办大赛以来,已累计有10008家企业报名参赛,其中生物医药企业1267家,获得全国赛优秀奖以上企业304家,连续多年蝉联生物医药行业全国赛冠军,全国赛获奖企业数在全国37个赛区中名列前茅,通过大赛发掘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高成长企业。
在成果展区,集中展示了往届大赛浙江地区的优秀获奖企业。例如,杭州索元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荣获2020年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成长组一等奖。该企业是一家以高效的精准医疗技术开发多款面向全球市场首创新药的生物医药公司。“去年能够获奖,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和认可,给予了我们继续往前走的动力。”索元生物执行总监钱一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双创大赛,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交流机会,也得到资本方更多的关注,为企业更快发展添动力。
共享荣耀
助力生物医药产业腾飞
10月13日,生物医药全国赛为获得“优秀企业”奖的企业现场颁发证书。
“参加这次大赛,感受到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能够获得优秀企业奖,我们感到非常惊喜。获奖不是最终的目标,我相信我国的新药研发和制药业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实现腾飞,我们很荣幸能成为该浪潮中的一分子,并将努力做出我们的贡献。”凯复(苏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岩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凯复医药成立于2020年5月,聚焦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研发,核心团队成员均为主要来自国外顶尖药企的资深科学家。
科望(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生物医药公司。其参赛项目“靶向SIRPɑ的肿瘤免疫创新药物的开发和产业化”的创新性得到评委的高度认可,在成长3组以第一名的佳绩突围。
“现在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研发最好的时代,借助资本的力量做有意义的事,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我们一定可以站在世界生物医药创新的最前沿。”科望医药研发部总监牛晓峰说。
广州麓鹏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芬来表示:“通过此次参赛,更加坚定了我们在生物医药创新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立足全球市场,为饱受癌魔折磨的广大患者研发出能够拯救生命且用得起的好药,把麓鹏制药打造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跨国药企,为我国医药行业实现国际化添砖加瓦,为广大患者谋福祉。”
上海驷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运用半导体芯片技术服务生命科学和大健康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联合创始人刘博说:“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大赛并获得优秀企业奖。大赛聚集了很多优秀的海外归国创业团队和优秀项目,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交流、互相支持、合作共赢的平台。我们也将继续努力,让芯片融合生命科学。”
本届大赛初创企业组的一位评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是第六次担任评委,今年参赛企业及项目的质量明显强于往届。主要体现在:肿瘤靶向药、先进诊疗检验方法等基本上进入世界水平第一梯队序列;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的应用顺应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如南京迈诺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抗产后抑郁症的药品研发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该评委也坦言“遗憾的是本届比赛甚少有中医药及诊疗方法的企业入围”。他认为,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额度大、研发周期长,但可以打破国外垄断,收益也比较高,必须坚持下去。“中医药方面的投资也不能忽视,同样数额的投资或许在中医领域取得的效益及投资收益会更高。”
“大赛从创立以来越来越务实,对资本和企业的吸引力明显变强,最大的感受是现在国内的生物医药跟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在有些领域已经处在世界领先的位置。”大赛评委、邦勤资本合伙人骆飞说。
据了解,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和全国工商联指导,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等承办,生物医药全国赛由浙江省科技厅承办,杭州高新区管委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