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06日
第A8版:创新园区

清远高新区:汇高新力量 建科创高地

  豪美新材生产车间

  华南863科技创新园

  嘉博制药实验室

  聚航新材料研究院

  富盈电子公司生产车间

  华南理工大学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清远高新区管委会

  清远科技创新园

  ▶  莫卓俊  区婉芳  本报记者  叶伟


  作为清远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清远高新区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要目标,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宜创宜业宜居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成为粤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清远高新区正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设立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积极营造浓厚双创氛围,努力提升宜创宜业宜居水平,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给予高企培育补助、给予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积补贴、给予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补助……近日,《清远高新区加快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对外发布,进一步激发高新区发展活力动力,推动加快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清远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清远高新区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要目标,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宜居、宜创、宜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成为粤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

  在清远高新区企业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挂满“国家稀散金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牌匾的荣誉墙。航空航天、激光制导等领域的稀散材料许多都出自这里,公司产品从清远高新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同样,广东聚石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于改性塑料行业,拥有无卤阻燃剂化学合成与复配应用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专利129件,其中中国境内授权发明专利72件、实用新型专利52件;境外授权发明专利5件。此外,2021年1月25日,聚石化学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成功上市。该企业是清远市在科创板上市的首家企业,也是清远高新区本土培育的第二家上市公司。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清远高新区,像先导稀材、聚石化学这样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还有很多。

  近年来,清远高新区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定位,建立高企培育库,通过对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布局、重点培育、精准服务等举措,持续加大力度开展高企培育工作,高企培育实现质与量双提升。今年上半年,清远高新区共有9家企业申报第一批高企认定,135家企业通过2021年(1-5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定。

  同时,清远高新区深入落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走进企业和机关单位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等系列活动,营造知识产权宣传氛围,有效提升区内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实现专利质量提升。今年1-6月,全区发明专利授权90件,同比增长73.08%。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主体培育,《若干措施》提出,对初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对重新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补助;对引进落地在清远高新区内的工业类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补助;对在清远高新区内登记注册的科技类中介服务机构,每辅导一家清远高新区内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含重新认定)的,给予中介服务机构1万元奖励。

  科技创新是清远高新区的灵魂和内在基因。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若干措施》明确,清远高新区内企业承担(或参与)国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按照企业所获得的中央、广东省财政资金10%的比例给予配套补助;配套补助资金参照上级财政资金拨付进度予以拨付。每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每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50万元。

  此外,前不久出台的《清远高新区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提出,区内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给予一次性奖励:中国专利金奖每件20万元、中国专利银奖每件15万元、中国专利优秀奖每件10万元、中国外观设计金奖每件10万元、中国外观设计银奖每件8万元、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每件5万元;获得广东省专利奖,给予一次性奖励:金奖每件10万元、银奖每件8万元、优秀奖每件5万元。

  夯实创业载体建设

  《若干措施》提出,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孵化器,分别给予一次性80万元、50万元、10万元奖励;经科技部火炬中心备案的众创空间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

  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是支撑。近年来,清远高新区围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聚集双创要素,厚植双创沃土,加快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类创业载体发展,强化华炬孵化器、天安智汇众创空间、天安智谷科技企业孵化器、华大电商孵化园等双创孵化载体建设,构筑全链条创业孵化生态圈,推动创新创业服务功能不断升级。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小微双创基地2个。

  清远高新区不仅升级创业载体“硬件”,还在创业服务“软件”上下功夫。近年来,清远高新区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同时,以各类双创大赛作为切入点,搭建专家、企业双向合作交流平台,整合政府、科技企业、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多方资源,举办“华炬杯”粤东西北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调动了各类双创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区域创新热度,推动双创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若干措施》明确,对参加省级(含外省市)政府部门组织的创新创业大赛并晋级复赛的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参赛企业获奖名次按照一二三等奖、优秀奖(或优胜奖)4个等级,每家企业再分别给予12万元、8万元、5万元、2万元奖励;对入围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含行业总决赛)的企业,再给予2万元奖励,参赛企业获奖名次再按照一二三等奖、优秀奖(或优胜奖)4个等级,每家企业再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高校做研究的人员来说,没有一个好的平台,科研成果就很难落地见效。”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光子学研究院院长、师大瑞利光电科技(清远)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陈同生借助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这一平台,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款FRET光学纳米显微镜。据悉,这台FRET显微镜现在国产化的程度已经达到90%,主要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医学方面的研究。

  陈同生说:“研究院给了项目组很多帮助,首先是场地,其次额外配了一些研究生,还提供了200万元的启动研究经费。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在制度上将学校各个部门、各种层面,包括技术转化层面都一一打通,这对研究项目落地是非常有好处的。”

  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是由清远市政府、华南师范大学、清远高新区三方共建,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积极推动清远产学研合作发展。目前,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已入驻项目18个,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成效。

  深耕产学研“沃土”,育得一片科创“苗圃”。近年来,清远高新区联姻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知名高校,探索校地合作共建模式,让更多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清远高新区落地开花。目前,清远高新区已引进了中山大学清远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远高新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华南师范大学(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清远广大协同创新研究院、聚航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

  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提出,清远高新区管委会设立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对经过专家评审入选的人才创业项目落地实施产业化后,可获得最高500万元资金补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清远高新区正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高质量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工作,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设立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积极营造浓厚双创氛围,努力提升宜创宜业宜居水平,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版图片来源:清远高新区

2021-09-06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4062.html 1 清远高新区:汇高新力量 建科创高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