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态势良好,企业产销两旺、效益提升,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步,为满足下游行业需求的增长,为促进国民经济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铁、粗钢及钢材产量分别为4.56亿吨、5.63亿吨和6.9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4.0%、11.8%和13.9%;预计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5.37亿吨,同比增长10.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沈彬介绍,随着海外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国际市场需求恢复,钢铁产品进出口量同比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钢材3738万吨,同比增长30.2%;进口钢材735万吨,同比增长0.1%。其中,5、6月份钢材出口量较3、4月份的峰值水平有所回落,反映了自5月1日起国家实施的取消部分钢材退税政策的效果。上半年折合粗钢净出口量2584万吨,同比增长55.1%;进口铁矿石5.61亿吨,同比增长2.6%。
“值得注意的是,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宝武、鞍钢集团、河钢集团、包钢集团、中信特钢等率先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大批钢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低碳冶金新工艺示范项目并已经有所突破。”沈彬说,钢铁企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上半年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4.19%、4.12%、6.60%和15.15%;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目前全国共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占全国粗钢产能的61%左右。
在智能制造方面,据沈彬介绍,钢铁企业已发布30项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目前,已有中国宝武、沙钢、南钢等企业建立了“黑灯工厂”和智能车间,实现24小时运转无需多人值守。
沈彬表示,下半年,全行业要巩固提升钢铁去产能成果,重点推进“降成本、防风险、提质量、稳效益”等各项工作,协同推进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铁矿资源保障工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度,推动数字产业与钢铁产业深度融合,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