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实验,验证了塔尔博特效应在可见光频谱区域可体现为光学蜗旋。此发现对通信、成像和微型物体控制等技术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相关信息发布在《Scientific Reports》国际学术期刊上。
塔尔博特效应是已知的光学现象,究其实质,当光穿过周期性光栅时会发生光波的连续衍射和干涉,其结果在光栅后一定距离处形成类似于光栅图像的光强度分布。为在可见光频谱内观察到这个效应,科研团队在透明石英片上涂覆不透明银膜,并在涂层上打出规则的圆孔阵列,由此获得的带有圆孔阵列的不透明涂层可作为观察塔尔博特效应的衍射光栅。科研团队采用所制作的这种二维光栅试验研究了光学蜗旋衍射现象,首次观察到了不同拓扑电荷值的可见光塔尔博特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