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文俊 本报记者 戈清平
昆明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云南省首个国家高新区。建区30年以来,昆明高新区在党建引领下,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坚持以发展为要务、以改革为灵魂、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全面加快开发建设、大力推动产业聚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壮大经济规模,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卅载高新阔步前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昆明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云南省首个国家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建区以来,昆明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坚持以发展为要务、以改革为灵魂、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全面加快开发建设、大力推动产业聚集、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壮大经济规模,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回顾30载奋斗岁月,昆明高新区取得一系列成绩,是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和驻区企业员工共同努力、艰辛奋斗的结果,更离不开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密码”。
以党建为红色引擎
驱动创新活力基因
固本强基,强化党的领导。创新是昆明高新区的活力基因,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昆明高新区始终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教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注重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把党中央、云南省委、昆明市委的决策部署与昆明高新区实际相结合,提出了“121382”工作思路(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做强两大特色产业、提升一个新兴产业集群、完善三个服务平台、实施八项重点工程、统筹两大发展片区),推动党中央、云南省委和昆明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昆明高新区落地见效。
昆明高新区以党工委会、党政联席会、专题会议等形式,对稳增长、促改革、抓发展等重要事项进行研究部署。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园区346个基层党组织完成了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统战、老干部等工作不断加强,群团作用进一步发挥。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和云南省委、昆明市委部署,在各种考验面前园区始终保持着各项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
党建聚力,创新基层党建。昆明高新区积极探索园区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形成了机关党建“率先示范”、“两新”党建“火炬创新”、国企党建“四强四优”和社区党建“一村一品”四大框架体系。
目前,昆明高新区已拥有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示范党支部1个,昆明市“五星级”党组织8个、“四星级”党组织20个,“昆明好支书”1人,昆明市优秀共产党员1人,昆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园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呈现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良好局面,并在党建驱动下园区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
2020年,昆明高新区出台《全面提升园区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123456”工作思路,即围绕实施“火炬先锋”1项党建工程,整合2个党建片区,实现3大党建目标,涵盖4大党建体系,实施5个党建+模式,打造6个党建品牌。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育30个示范党支部、50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0名优秀共产党员,进一步厚植园区红色土壤。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让组织力自下而上,成为昆明高新区不断迈进的源源动力。
聚焦“高”“新”两篇文章
奏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
锚定目标,聚焦主责主业。深刻领会国家和云南省委、昆明市委对国家高新区的定位和要求,深刻把握深化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几个贯穿其中最核心的关键词,奏响国家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主旋律。
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都为高新区的发展指路定调,这是高新区必须坚守不变的初心。
为此,围绕云南省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以及昆明市“188”重点产业,昆明高新区突出园区特色,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企业,在引进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方面取得新突破。
实践证明,只有聚焦主责主业,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环境提升为载体,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才能不断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加速产业聚集。昆明高新区始终铭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一刻不动摇,紧扣“经济建设主战场、产业增长主力军、科技创新排头兵”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科创经费、出台科创政策、做实科创载体、引培科创人才、营造科创氛围、用心写好“高”“新”文章,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昆明高新区以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稀贵金属、生物医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主要抓手,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集聚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加持,搭建了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服务重点产业的创新平台,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昆明高新区在探索中不断聚焦目标、校正方向,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园区的主业主责上来,把投资服务的重点转移企业的所需所盼上来,把主导产业聚焦到生物医药大健康、金属新材料、IT和现代服务业上来。
实践证明,正是在科创引擎的强力带动下,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昆明高新区始终保持着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
加快改革步伐
营造风清气正大环境
深化改革,打造示范样板。昆明高新区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党工委加强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围绕园区改革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出台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等60多个文件。
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4条,推行容缺后补“2.5项”审批制度,政务服务平台“一门进驻率”达100%、“最多跑一次”率达98.82%、“全程网办”率达94.08%。
建立“8+1”扁平化管理体制,推行KPI绩效考核模式,探索市场化招商引资方式。
继续完善产学研柔性平台、孵化器催化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平台。通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开展“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及“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总结和推广“2.5审批”和“容缺后补”改革的成功经验。
坚持领导驻点稳增长工作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进一步推进了机关作风转变,营造优质服务环境。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最深的底色,昆明高新区始终保持着决策高效、执行有力、服务优质的体制机制活力。
建强队伍,保持风清气正。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昆明高新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党工委书记第一责任,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立规矩、强管理,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家风教育,用身边案例教育警醒干部职工,以案促改,正本清源,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进一步筑牢。
在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造就了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懂业务,在经济工作、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面有较强能力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职工队伍。全面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和监督管理,用宽阔的视野选人用人,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用管用的办法选人用人,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建立容错防错纠错正面清单,确保容错纠错在纪律红线、法律底线运行,为干事创业者撑腰鼓劲,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的创造活力,在加快发展中识别人,在真抓实干上考验人,营造一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实践证明,正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昆明高新区始终以持续优化的政治生态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干部清正廉洁。
发扬高新精神
“高原”之上再攀“高峰”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要出发。昆明高新区30年锻造出来的“高新精神”“拓荒牛精神”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高新人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没有战火烽烟,没有枪林弹雨,但依然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着去实现,一样需要敢于“冲锋陷阵”,去攻克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未来,昆明高新区将围绕国家战略和云南省、昆明市决策部署等中心大局,根据国家、云南省、昆明市“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最新经济形势和产业动向,加强政策研究储备,为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参谋决策作用。
抓固投、推项目,促进经济指标再跃进,力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
抓产值、稳营收,引领企业效益再提升。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揽子政策,加大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加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上市、增产提效创造良好条件。
抓科创、搭平台,助推新旧动能再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稀贵金属、植物产品、烟草科技领域,主动承接省级三个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提升科创平台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抓税收、增财力,助力高新家底再夯实,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增长3.5%,力争4.5%。
抓招商、聚企业,推进项目总量再做大。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转换率,注重招商引资质量。围绕这一目标,将专注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提前谋划好外资引进工作,着力补齐外资引进短板;年内签约一批重大企业和项目。
抓党建、强队伍,实现政治生态再改善。继续深化党建模式,落实《高新区全面提升园区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要求,推动党的建设与项目、科创、招商、人才等影响园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有机融合,将党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优势转化为中心工作的发展优势,促进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昆明高新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做到时刻铭记初心和使命,将党建工作作为全局引领,与各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奔着同样的发展目标,把党建作为引领高新伟业的“红色引擎”,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引导、舆论支撑和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