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琦 车楠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焦作高新区不忘初心,以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大力弘扬焦作“特别能战斗”精神,说了干,定了算,再大困难也不变,用“25311”描绘新时代新画卷,在中原科创名城建设中当先锋,在品质焦作建设中树标杆,在焦作城乡融合中作典范,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新区新征程,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焦作,一座红色的城市。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焦作煤矿爆发了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帝大罢工,11000名煤矿工人坚持罢工斗争8个多月并取得胜利。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认为:“他们特别能战斗。”从此,“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就成为焦作人民的精神财富,成为焦作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
焦作,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解放战争的大反攻阶段,焦作好儿女积极参军,1947年8月15日(农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焦作市的寨卜昌村诞生,举行南征誓师大会,秦基伟为司令员,黄镇为政委,这支英雄部队后来成为上甘岭战役的英雄部队,闻名海内外。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雄精神。焦作高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25311”目标定位,聚精会神、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乘势而上,奋力开创“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不忘初心,22年风雨砥砺,
焦作城市之南崛起新城区
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从1999年一路走来的焦作高新区,风雨兼程,春华秋实,已经走过22个年轮。
22年来,经过一批又一批高新区建设者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焦作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昔日的田野鱼塘变成了今天特色鲜明、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新城区,在焦作城市之南又崛起一座新兴城区。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焦作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又高又新”上取得突出成绩。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焦作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了质量效益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8.2%提升到了2020年的9.7%。主体税种从2016年的2.6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4.3亿元,年均增速达12.6%。蒙牛百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百亿产业集群、明仁50亿大健康产业集群、膜材料50亿产业集群等4个主导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36.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4.4亿元,年均增速15.3%,形成了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康养等生活性服务业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创新动力日趋强劲。“十三五”期间,焦作高新区在全国国家高新区的综合排名从146位提升至130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0家增长至2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5家增长至82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从18个增长至67个,省级以上孵化载体从1个增长至6个,孵化面积从4万平方米增长至30万平方米,分别比“十三五”初增长了180%、447%、272%、500%和650%,呈现科技型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平台持续增加、创新生态日趋完善的好态势。
城乡面貌愈变愈美。焦作高新区加快城市建设,新增城市道路里程50公里、管网184公里、绿化面积380公顷,推动了核心区的扩容提质。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从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切入,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现了乡村面貌旧貌换新颜。特别是大沙河城区核心段生态治理工程建成完工,形成了长12公里、面积达334公顷生态水面,打造了水城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焦作高新区近5年民生支出达到53.6亿元。城镇就业人口规模扩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初中的高品质一贯制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党建工作不断加强。焦作高新区把加强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转变作风抓落实、优化环境促发展”活动,聚焦主责主业,坚持选贤任能,夯实基层基础,推动改革创新,形成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焦作高新区建区22年的创业历程和发展成绩充分证明: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策略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证明国家建设高新区的决策部署完全正确,充分证明辖区群众通过高新区建设实实在在获得了红利、分享了实惠。
建区22年的实践证明:高新区必须坚持发展定位不动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必须坚持开放带动;必须坚持项目推动;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两个大局”的交互激荡,焦作高新区应如何加快创新发展?如何让高新区在焦作市、河南省、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在新一轮发展中作表率、当示范、树标杆?
牢记使命,“十四五”开局,
“25311”擘画精彩新篇章
初夏微风轻拂下的焦作母亲河大沙河,阳光明媚,波光粼粼,百鸟欢唱,花团锦簇,游人如织,焦作母亲河的气质、情调、品位,尽显“焦作范儿”。
走在大沙河两岸,尤其是10公里长的核心段、2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同样有一种“焦作范儿”,令人心潮澎湃,激情涌动。
这里正在建设焦作城市核心板块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愈变愈美,公共服务不断升级,综合承载能力和要素吸引力持续增强,水润绿城,人水和谐,成为人们休闲康养的好去处。
这里正在建设科创名城创新引领区。国家火炬统计工作连续5年受到科技部火炬中心表彰,成功创建国家“双创”特色载体,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两年前移14个位次。
这里正在建设产业名城集聚发展区。蒙牛百亿产业集群、装备制造百亿产业集群、明仁大健康产业集群、膜材料产业集群等特色产业集群动力强劲;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
这里正在建设文旅名城休闲康养区。依托大沙河这个焦作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心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康养产业,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地标、秀丽水城的“会客厅”、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这里正在建设城乡融合示范样板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城镇就业人口规模扩大;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长足发展。
这里就是焦作高新区的“范儿”——“25311”,“两个坚持、五个定位、三级目标”。
“两个坚持”即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坚持以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引领加速发展。
“五个定位”即到2035年,把焦作高新区基本建成焦作城市的核心板块区、科创名城的创新引领区、产业名城的集聚发展区、文旅名城的休闲康养区和城乡融合的示范样板区。
“三级目标”即到2035年,焦作高新区分别在焦作市、河南省、全国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在焦作市,焦作高新区要成为科创名城的先锋、品质焦作的标杆、城乡融合的典范;在河南省,焦作高新区要有重要位置;在全国,国家高新区建设要有重要影响。
为加快实现“25311”远景目标,焦作高新区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焦作市、好于周边、领跑县域,到2025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持续创新,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高新区全国综合排名进入前100强,力争步入创新型特色园区行列。
迈好第一步,开局最关键。奋进“25311”,焦作高新区今年重点聚焦八个方面工作:
聚焦稳增长防风险,巩固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深入实施高质量项目攻坚年行动,围绕今年计划实施的282个区重点项目,确保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等。
聚焦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抓好新上、续建的43个工业项目,总投资98亿元,2021年力争完成投资50亿元。发力新基建新经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持之以恒“引金入区”。
聚焦创新驱动,激活发展“第一动力”。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总部新城、创基智谷、中德科技园6个科技综合体建设,全年力争新增孵化面积3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0家以上。
聚焦品质提升,推进城市发展高质量。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内涵式发展;启动科创名城总体设计,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聚焦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建高标准良田400公顷;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园区。
聚焦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完善招商机制。
聚焦群众期盼,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聚焦党建引领,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贯穿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练就过硬本领,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接续奋斗,党旗猎猎领航,
“特别能战斗”铸就新辉煌
开启新征程,焦作高新区感受到“力挺”力量。3月15日,焦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沛率队到北京科技部火炬中心学习交流。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对焦作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对切实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平台建设表示赞赏,对焦作高新区积极融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充满期待。科技部火炬中心要求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焦作高新区)加快与郑州大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鲜明地方特色优势;切实抓好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国家高新区活力和创造力;大力实施人才兴区战略,以更多高科技人才支撑国家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区域整体规划编制,尤其是空间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高新区建设主体责任,提升重点工作水平,统筹、集聚、协调焦作市创新资源支持焦作高新区发展。
开启新征程,焦作高新区展现“投资磁场”魅力。走出去。焦作高新区到北京、上海、苏州、南通对接、考察、招商,取得了“三个三”成效,即捕获了“三条信息”、深化了“三个合作”、收获了“三个成果”。
迎进来。近两个月,东方今典集团、中国农业银行焦作分行、华润电力、河南大学、中科投资、汉唐集团、中国铁建中原区域总部、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先后到示范区考察、投资,创新模式,洽谈合作,实现共赢。
今年年初,在焦作市两会闭幕的第三天,焦作高新区举行了2021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7个项目总投资130.23亿元,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春光无限好,工业气势强。今年第一季度,焦作高新区重点监测的40家重点工业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7.1%和64.2%,实现首季“开门红”,工业经济开启冲刺模式。
开启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3月13日,焦作高新区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部署大会;高新区党工委组织党员干部走进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和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区领导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举行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暨企业家商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4月23日至25日,高新区党工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专题研修班第一期在大别山腹地——新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开启新征程,办实事、开新局,关键在落实。3月26日,焦作高新区召开转作风、勇担当、抓落实工作动员会,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改进作风、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今年工作任务。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焦作高新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焦作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用好焦作母亲河大沙河宝贵资源,按照黄浦江之于上海的定位和理念,重点打造民主路南到中原路、大沙河两岸10公里核心带,高标准开展城市设计,把美建筑、好项目“摆”到河两岸。
抓招商、上项目、稳投资、促发展,项目建设呈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特点。今年,焦作高新区确定项目建设282个,总投资1098亿元,焦作市领先,其中83个项目被纳入河南省2021年补短板“982”工程项目库,总投资681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亿元项目以上61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86亿元,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一季度完成投资108亿元,达到年度投资目标的40%,7个省重点项目、14个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4月9日,焦作市召开深入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优化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焦作高新区作典型发言,介绍了以“四个用心”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政策落地、强化企业服务,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即转变政府职能,用心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聚焦企业关切,用心打造活力充盈的市场环境; 勇于探索实践,用心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狠抓作风建设,用心打造风清气正的创业环境,展现了焦作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焦作高新区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坚持以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引领各项事业加速发展,紧盯‘十四五’目标,紧盯重大任务,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全面提速、提质、提效,加快实现‘25311’远景目标,为百年建党华诞献礼。”吕沛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