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健 本报记者 戈清平
这个在沙漠上建起的科技绿洲、塞上兴业智城的国家高新区,希望在未来5年,建成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跻身国家高新区前50名,成为榆林建设现代化的资源型领航者、陕西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引擎,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榆林,蕴藏着丰富的地下地上资源,每平方公里埋藏10亿元地下财富。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榆林,有五千年的仰韶、龙山文化,三千年的边塞文化,黄河与长城交汇,大漠草原与黄土高原交界,游牧文化与中原文明交融,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
过去数年,榆林这座城市主要依靠资源驱动经济发展。1999年,陕西省政府批准成立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林高新区的前身),为这座城市经济发展增加了一座新引擎。2012年,国务院批准榆林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加快了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步伐。从此,这个全国唯一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开启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多方合作、强化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的高质量之路。
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近十年来,榆林高新区的发展成效如何?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9年榆林高新区实现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三连进”,连续两年进位幅度保持全国第二,陕西省第一。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位居全国第二、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位居全国第二、园区产业增加值率位居全国第四。
除了最直观的名次提升,榆林高新区近年来还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火炬煤化工特色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成效十足。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这个在沙漠上建起的科技绿洲、塞上兴业智城的国家高新区,希望在未来5年,建成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力争跻身国家高新区前50名,成为榆林建设现代化的资源型领航者、陕西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引擎,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用党建引领
贯穿发展全过程
一个资源能源型国家高新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快速发展,关键是依靠党的正确领导。榆林高新区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要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榆林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发展成果。
2018年以来,榆林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地区总产值保持两位数攀升,火炬统计营业收入迈上千亿级台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加速增长,研发投入水平显著提升,“高”和“新”两篇文章成色十足。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启动三次创业以来,榆林高新区的定位更加清晰,创新创业环境日趋优化,传统产业集群向科技创新集群转型加速推进,行政服务效能显著提升,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榆林高新区将党建引领贯穿整个发展规划中。总体思路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全面践行榆林市委、市政府“五大高地”的建设要求,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实施“12345,领跑增长极”战略,即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总目标,聚焦“中国能源科技城,现代产业新高地”两大定位,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一体两翼”三大产业,突出四个率先(率先建设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核心承载区,率先推动新材料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率先建设人才创新创业重要首选地,率先实现体制机制改革示范引领),统筹创新、产业、人才、开放、城市五大战略任务,落实“打造十大专业园区,构建十大产业链条,实施十大专项行动”3个十工程。
用新发展理念
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榆林高新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重要一年。
榆林高新区清醒地认识到,高新区的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以清醒的政治自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用高质量发展的成绩扛起使命、开辟未来;必须以更大的魄力,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畅通内外双循环上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正是这样新的发展理念赋予了榆林高新区党建工作的深刻内涵。
榆林高新区党建工作突出全面从严、崇实创新、真抓实干的要求,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担当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展现新气象。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一手抓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深入。
具体实施路径是:聚力追赶超越,强化党的领导,扎实践行“两个维护”,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切实提升抓发展能力;推进思想建设,提升理论武装,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润心铸魂,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坚持选育管用,抓好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抓好作风建设;聚焦全面过硬,夯实党建基础,优化党组织体系,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突出作用发挥;聚焦正风肃纪,抓好廉政建设,夯实“两个责任”,强化党纪教育和监督执纪。
用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并再次强调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底线,是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人与经济、自然、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战略部署。
国家高新区建设30多年来,通过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新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政策,积极推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绿色发展成效日益突出。但是,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国家高新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型国家高新区还存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绿色产业竞争力较弱、部分国家高新区重工业和高能耗产业比重偏大等问题,亟需进一步解决。”
如何破题?榆林高新区将依托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招引煤化工+氢耦合、碳捕集和封存利用、光催化制氢等碳中和示范和应用项目;瞄准碳中和百亿级产业投资空间,布局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贯彻落实《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园区绿色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建设,精细化管控现有企业生产过程资源消耗和碳排放量,推进华秦氢能产业园、凝远装配式建筑等一批绿色产业项目的实施。
不仅绿色高质量发展有所为,榆林高新区还在谋划举办全国能源资源型国家高新区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论坛,以此推动国家高新区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强绿色技术供给、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提升绿色生态环境、健全绿色发展机制,探索一条绿色生态与科技创新、经济繁荣相协调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榆林高新区希望,以论坛为契机,促进全国能源型国家高新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增强高新区间的学习交流、资源共享,进而推动榆林高新区在新时期实现创新驱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扩大、提升榆林高新区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用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开启新征程
我国已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榆林高新区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
牵好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推动创新发展迈向新高度。全力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以国家火炬煤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统领,依托国家级孵化器,提升整合现有创新平台载体,出台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意见,完善创新扶持政策,持续推进“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链条建设,加速汇聚区域优势创新创业资源,个性化定制支撑氢能、铝镁合金材料、能化装备制造、智能无人、纺织等产业创新发展“样板间”,打造区域最佳、西部一流的创业栖息地。
全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西部富油煤绿色低碳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榆林智能自动化与智慧能源联合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战略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引导大院大所与未来能源、中煤榆林等龙头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努力在工业固废利用、氢气储运、能化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建设引领榆林市、影响全国的一流创新策源地。
全力构建新型金融支撑体系。深化与深圳前海、世纪证券等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上海联储证券、国开行陕西分行等企业入驻,建设区域金融资本中心。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科创基金”作用,构建起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科技银行,推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能源金融资本集聚区。
挑起产业发展“重担子”,全力跑出项目建设新速度。锚定碳中和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延链补链强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狠抓招商引资,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好发展环境“新院子”,提升宜居宜业城市新温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好改革“新方子”,展现攻坚克难新力度。以提升高新区治理效能为目标,加快管委会职能转变,加快形成市场化的创新服务体系。
从“弱鸟”到“雏鹰”,从城郊黄沙滩到塞上科技城,从依赖能源到依靠能源,榆林高新区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蹚出了一条新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人们期待,一颗拥有“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靓丽名片的科创之星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处冉冉升起,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能源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