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通讯员 杨婷
在新时代“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东风中,贵阳高新区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从疫情防控阻击战到全面复工复产,从2020年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到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升至第42位,这背后是贵阳高新区以初心照亮前行路,使命成就新作为,通过筑建起一座座战斗堡垒,树立起一面面党员旗帜,取得的成绩。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阳高新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找准党建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抓主责强担当、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带全面,将一个个红色基因注入到发展血脉,为全区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磅礴力量。
党建引领 推进新型工业化
今年一季度,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实现开门红。“这些成绩的背后,与公司强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促发展分不开。”贵阳顺络迅达电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戴正立说。
顺络迅达“一把手”就是公司党支部书记,企业实行重大事项党组织调研建议制度,提升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话语权。2018年,在顺络迅达党支部的决策下,顺络迅达搭上贵州实施“万企融合”“千企改造”的快车,不断对生产设备实施智能化改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一个智能化的厂区,并非只靠几条自动化生产线就能实现,我们不仅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还利用设备联网分析数据指挥生产。”戴正立说,企业党支部就是推动生产力的“红色引擎”,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和职工群众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攻关,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创先争优,争做业务专家、技术工匠、发展标兵,带动企业成为国家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顺络迅达通过打造党支部特色品牌,建立起了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奋斗型的“三型”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营目标,不断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党员责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公司已取得7件发明专利,4个产品行业领先,预计今年产值能达5亿元。”戴正立说。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已经让不少辖区工业企业尝到了甜头。”贵阳高新区组织与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肖雄说。
“我们公司超过3/4的科研项目、工艺攻关都由党员领衔完成,党员是创新的骨干。”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艺工程部部长陈林介绍,企业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使公司10多年来产值翻了几倍。
近年来,贵阳高新区坚持管行业与管党建相统一,创新建立“三个联动”工作模式,引领广大非公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工业企业自觉向党靠拢。将党建工作关口前移,形成工商注册联动,在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业务办理时,增加党建情况统计调查环节,同时依托疫情防控网格、楼宇商圈物业等力量开展“两新组织”全面摸排,为推进党组织精准覆盖奠定基础。把党建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拧成“一股绳”,形成招商引资联动,通过把支持党建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企业投资协议,压紧压实出资人的党建工作责任,把主动落实党建责任与抓好项目建设同部署、同安排,形成工作闭环。把企业支持党建工作的情况纳入项目评审范围,形成政策兑现联动,在政策兑现及项目扶持评审中按不低于5%比例开展党建评分,引导“两新组织”出资人增强党建工作意识,加大党建工作支持力度,做到尽责有力。
通过党建引领,贵阳高新区推动非公企业迅速发展,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如今,贵阳高新区非公企业党组织数是2018年的2.5倍,一个个“红色堡垒”正引领着非公企业攻坚克难,一股股“红色力量”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软实力 铸造科创硬功夫
在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会上,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39互联网医院搭建的“互联网+专科建设平台”项目荣获该届数博会领先科技成果“优秀项目”奖。
朗玛信息是贵阳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2013年底开始向“互联网+医疗”领域转型,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连续4年入围“中国互联网100强”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连续5年被国家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企业快速成功的背后,是我们驰而不息抓党建、坚持培根铸魂的结果。”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张健坦言,“我们立足创新、依靠创新,提出织牢党建‘四张网’的构想,希望以党建软实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张健所说的“四张网”指的是党建“无线网”、党员“骨干网”、活动“局域网”和产业“互联网”。在织牢党建“无线网”方面,朗玛信息突出“头部人群”作用,由董事会成员、高管担任党支部书记,把党建“无线网”接入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在织牢党员“骨干网”方面,大力开展“双培”工作,注重吸纳公司的优秀员工、业务骨干等人才,突出党员领衔科技创新项目、带头开展科研攻关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搭建支部活动“局域网”方面,打造“朗玛新知汇”学习园地,吸引员工主动学习党史;在建强产业“互联网”方面,依托产业优势,通过互联网医院整合全国10余万注册医师、3万多家医院资源,让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与欠发达地区有效对接。
目前,朗玛信息党员累计领衔274件发明专利、50余个重大项目,推动公司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2020抗击疫情中,该企业研发的39健康抗击NCP(新冠肺炎)问诊平台,累计为群众提供免费远程问诊服务10000余次、图文问诊60000余次。今年,朗玛信息还荣获贵州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2014年以来,贵州深挖大数据“钻石矿”,在新科技领域快速发展,拥有了中国大数据领域的多个创新和第一,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了“贵州智慧”。作为贵州省、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核心区之一,贵阳高新区以党建赋能推动互联网企业发展,做好“从严从实”“固本强基”“激励保障”“作用发挥”四篇文章,不断抓好互联网企业“两个覆盖”、抓强“书记队伍”、抓优“党员队伍”、抓实阵地载体,持续提升互联网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让党建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目前,贵阳高新区已对全区22家重点互联网企业一对一安排党建指导员指导开展党建工作,已推动互联网企业“两高一创”(即高管、高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党员任党组织书记,现有互联网企业“两高一创”党组织书记占比达70%,成功打造朗玛信息、世纪恒通等一批省级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
深化学习成效 唱响百年赞歌
“今年以来企业完成了多少产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日前,贵阳高新区工管委主要领导来到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贵州振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零距离交流,协调解决企业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向企业传递贵阳高新区全心全意优服务,尽心尽力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据悉,贵阳高新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工管委领导亲自带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零距离”服务企业,真心实意解决群众难题。
“随着我们的产能提升,企业扩容用地扩建申报,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事情。贵阳高新区领导用心用情多次来现场考察、调研分析、对接办理,以实际行动帮助我们解决扩建过程种的各种难题。”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技改部副部长庞泽宏说。
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三线、老军工航天企业,自2014年搬迁至贵阳高新区以来,在该区的亲情服务下发展迅猛,已发展成为国内精密微特电机研制与工程应用的领军企业。
“其实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之前,贵阳高新区对林泉电机的帮扶从未间断,疫情防控初期送来防疫物资,复工复产时的服务专班、网格专班都为林泉电机逆势增长起到了保障作用。”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俊说。
贵阳高新区贴心的服务,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也深有体会。2012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从深圳入驻贵阳高新区,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迅速成长,建立了全球首条类7代触摸屏智能生产线,产品主要供应传音、海尔、联迪等知名企业。
“我们是高科技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时产品生产又需大量一线工人,人才招聘、一线工人招聘和留住人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贵阳高新区得知我们企业的需求后,立即与贵州省开阳县楠木镇谷阳村沙坪组部分务工人员联系,为达沃斯招聘生产工人牵线搭桥。同时,贵阳高新区还为达沃斯的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上学等问题,为企业留住人才。”贵州达沃斯光电有限公司总经办总监王金霞说。
以群众之忧为忧,以企业之急为急。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贵阳高新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双重服务”“营商环境提升”等机制深入企业、工地和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把办实事的切入点着力点找准找实,解决一批“急难愁盼”具体问题,进一步释放活力、激发内力。
贵阳高新区结合抓经济抓开放职能定位,制定了《高新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全年部署实施“察民情访民意”专题调研、我为群众解难题、我为企业减负担、我为项目提速度4个专项行动。以调查研究作为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由工管委领导带头调研,发挥“头雁”作用,全区各部门(单位)深入企业、工地查找制约发展突出问题和群众期盼,把密切联系和服务企业群众作为实践活动的根本抓手,边调研边学习边对标对表,将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全面解决好企业和群众各类问题。
通过走访调研,贵阳高新区共收集整理出89个办实事项目,采取专员包保制,紧盯办实事时限,深入一线及时协调解决,计划在今年内全部办完,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截至目前,贵阳高新区共办结实事项目40个。其中,办结群众实事13个、办结企业实事21件、办结项目实事6个。
奋进新时代,起航新征程。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贵阳高新区将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方向、任务要求,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紧紧围绕“四新”抓“四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全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为“强省会”五年行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