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戈清平 特约通讯员 田珊
作为国务院首批集中批复的26家国家高新区之一,济南高新区30年来砥砺奋进,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开拓创新,在一片滩涂之上建起了一座常住人口超过47万人、总面积达318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高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济南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高新区30年。作为济南创新驱动最强劲、产业发展最集聚、市场主体最活跃的现代化城区,济南高新区正高举党建大旗,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努力当好济南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的领头羊。
实施“三专”服务体系
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30年来,济南高新区跻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自贸区“三区叠加”战略发展区域,成为济南市科技、经济发展核心区,聚集了山东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超2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14家,上市(挂牌)企业118家;拥有国家级瞪羚企业38家、山东省级瞪羚企业84家,均居山东省首位,培育出独角兽企业3家、准独角兽企业10余家;拥有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成为引领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30年来,济南高新区取得辉煌成绩的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济南高新区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阶段,牢固树立“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观念,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高质量党建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济南高新区创新实施“三专”服务体系,推进党的组织覆盖率和党建工作水平提质增效扩面。据了解,“三专”服务体系具体为强化专属管理,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专业服务,破解治理难题;强化专门保障,筑牢组织堡垒。
“三专”服务体系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和党建工作水平。截至目前,济南高新区共有两新组织党组织932个,发展党员12675名,分别占园区党组织和党员总数的62.8%、48.6%。培树济南市级党建示范点5个、党建示范点培育对象81个、“五星级”党组织160个,其中韩都衣舍集团党委的“四维”党建工作法荣获“全国最佳实践奖”。
为适应新形势、新业态、新群体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济南高新区创新“1345”党建工作法,出台《关于推动济南高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促进“三专”服务体系提质升级。
《意见》共23条,从制度体系、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培育平台、组织保障等方面谋划了济南高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发展蓝图。
“1345”党建工作法中的“1”指建立一套制度。完善专属管理体制,探索党组织设置模式及有效运行制度。不断完善“1+6+N”园区党建体系,持续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复合建、孵化建等组建方式,推动“四不像”机构、新就业群体等党的组织和工作全面有效覆盖,建立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和工作体系。
“3”是建强三支队伍,高位选配各级党(工)委书记、持续培育优秀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以“社会招聘、内部培育、组织选派”方式,建设一支精通党务、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优化党员结构、严格党员管理,以两新组织党员素质能力提升3年行动推动两新组织党员强党性、提能力、转作风,以高素质的两新组织党员队伍示范引领广大两新职工与党组织思想同频共振、行动同向发力。
“4”是增强四项功能,围绕工作实际,不断提升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服务功能和发展功能,使两新党组织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向的能力不断提升,引领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作用不断提升,凝聚两新组织职工合力的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资源、发展优势,让党的建设成为两新组织发展的根本优势、内生动力、最大潜力。
“5”是打造五个创新平台,探索打造智慧党建、教育培训、政治激励、党建赋能增信和党群服务5个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党建工作模式推动党建效能转化,以专业、系统、高效的两新组织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育强两新组织党员,以强有力的政治激励,引导企业出资人和协会负责人、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中的优秀人员发挥作用,以“党建—信用”挂钩评价模式,为两新组织纾忧解困,以三级党群服务阵地矩阵,延伸服务半径与服务深度,推动两新组织高质量发展。
四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
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10年一大步,30年一跨越。
30年,济南高新区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与建区20周年(2011年)相比,从发展空间看,2011年,济南高新区拥有三大片区,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2021年,辖拥有五大片区、面积达318平方公里。
从生产总值看,2010年园区完成276.8亿元,2020年完成1291.5亿元,是2010年的4.66倍。其中,二产增加值是2010年的3.2倍;三产增加值是2010年的7.8倍。
从限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看,2010年园区完成595亿元,2020年完成1399.6亿元,是2010年的2.35倍。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2010年园区完成32.3亿元,2020年完成351.7亿元,是2010年的10.9倍。
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看,2010年园区完成13.1亿元,2020年完成130.2亿元,是2010年的10倍……
迅猛发展的背后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2020年,济南高新区荣获2020年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新旧动能转换等四项重点工作专项考核第一名,实现国家高新区和山东省开发区考核排名“双进位”,区域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今年一季度,济南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43.23亿元,增长26.3%,增速居济南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同比较快增长,高质量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坚持“三大引领”
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2020年,济南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十三五”圆满收官。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再次快速增长,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回顾发展历程,济南高新区矢志不渝地坚持“三大引领”,不断推动重点产业提质提升,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坚持改革引领。济南高新区的发展是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激发活力的过程。2016年,针对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加剧、激励机制欠缺、队伍活力不足等问题,济南高新区在全国率先实施体制机制改革。2020年,按照山东省开发区改革要求,济南高新区实施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改革,部门业务更加集成、干部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工作机制更加顺畅,进一步激发了干劲和动能。
坚持创新引领。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的优势,济南高新区定政策、建平台、优环境,切实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这套“组合拳”让济南高新区各项成果均居山东省开发区首位。
例如,济南高新区集聚了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量子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载体平台,拥有山东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逾250家,占济南市的比重超过1/3,居山东省开发区首位;
在山东省率先建成并启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网络平台,高企总数达1214家,占济南市比重超过40%,居山东省开发区首位;
组织实施的15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获得批复,占山东省批复项目总数近1/6,占济南市批复项目总数近60%,居山东省各区县及功能区首位……
坚持开放引领。瞄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以国际化的标准,济南高新区先后引进思科、博马科技、费斯托气动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其中,浪潮服务器全球占有量保持世界第三位,齐鲁高速、山东黄金等重点企业实现香港H股IPO,打开参与国际分工的渠道和空间。
此外,济南高新区还举办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推动大会永久落户;连续举办六届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交流大会,获批建设中德(济南)中小企业合作区;建立海外招商机构,协助中国重汽、博科控股等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针对科技优势、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的创新优势和济南综保区的政策优势,济南高新区创新性打造“链上自贸”数字化贸易服务平台。此外,“链上自贸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海关系统设立的首个项目实验室。在一系列开放创新模式的助力下,2020年,济南综保区一线进出口额95.4亿元,同比增长140%,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排名中提升15个位次,在山东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绩效评估排名中提升2个位次。
教育医疗事业取得历史性突破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济南高新区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园区就业形势稳定,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1.1万人和15.6万人;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清零”。
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济南高新区学前教育普惠率提升至93.4%,义务教育进入优质均衡新阶段,高中阶段教育特色鲜明,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齐头并进,国际教育独树一帜,教育总体水平进入济南市前列。
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体医疗资源实现倍增从2015年至今,济南高新区医疗机构数从118所增至280所,住院床位从60张增至1539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日益优化。济南高新区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明显改善,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村民清洁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2021年,济南高新区投入60.3亿元,反哺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倾力打造宜居宜业的魅力高新。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高标准实施小清河济南港主城港区建设,加快遥墙、临港安置房周边15条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夯实区域发展承载力,助力城市次中心加速崛起。
在民生事业方面,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利用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线上专家资源和便民优势,为市民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优质诊疗服务。
在社会治理方面,优化调整社区范围,新增基层社区14个、调整社区范围11个,充实131名社区工作者,提升基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5G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慧服务系统和平台,提升政务、交通等领域数字化水平,实现城市全时域治理,打造具有济南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样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30年来,济南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为济南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昂起山东省会龙头作出卓越贡献。未来,济南高新区将锚定“进一流、夺第一”的总体目标,突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园区产业布局,聚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扩大开放,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济南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