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8日
第A9版:访谈

学用结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访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苏虎

  ▶  贾法泉 本报记者 罗晓燕

  珠海高新区2020年在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排名跃居至第19位,“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上升至3475亿元……持续刷新的排名、不断变化的数字,见证了珠海高新区成功迈入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珠海高新区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又是如何在学党史、悟思想过程中办实事、开新局的?本报记者近日对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苏虎进行了专访。

  记者:作为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您如何理解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

  苏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对于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建设更加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意义和时代价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从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蕴含着我党丰富的治党治国治军经验和智慧,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初心使命、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信仰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大意义,阐明了信仰信念与“四个自信”的关系,深刻指出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最重要的是坚定“四个自信”,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定力,在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我们党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在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广大党员在开启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保持赶考的清醒,增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检视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问题,不断开展常态化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共产党人的生机活力。

  作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中的高新区,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坚定“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坚决担起“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的历史重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大力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依托深珠合作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央创智区(CID),加快跻身全国一流高新区,推动珠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记者:珠海高新区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中,如何结合区域特色、保障学习落地生效?

  苏虎:珠海高新区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一项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把党史学习教育抓紧抓实抓到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珠海高新区紧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一体推进“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常态化、多元化、实践化等“三化”路径上持续发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效。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珠海高新区成立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覆盖区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领导架构,印发《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为全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珠海高新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四史”等纳入区党工委会重点学习内容。发挥党员干部带头领学作用,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带头讲“学党史 强信念 守初心”专题党课,129个党组织书记完成专题党课宣讲,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委员先学一步,带头领学党史指定书目重点章节,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学的良好学风。

  二是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多元化。珠海高新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南芒湾滨海沙滩公园、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抗英古炮台、白石街、淇澳红树林湿地生态公园等景点串珠成链,打造全长8.2公里的淇澳红色滨海之旅;在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万山群岛烈士纪念碑等地开展“建党百年忆峥嵘,品读红色铭初心”等活动,将红色资源打造成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打造红色影视“高新”品牌,充分挖掘珠海高新区革命先辈苏兆征成长故事,拍摄《共和国英烈——苏兆征》等红色影视作品,创作红色粤剧《苏兆征》、沉浸式诗剧《追寻苏兆征》等原创作品,将一批具有珠海高新区特色的红色文艺作品转变成党史学习教育可视化教材,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三是突出用心用情,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化。珠海高新区始终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力开展“民生微实事”,通过建立领导干部驻点社区、网格化巡查机制和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联络点,切实解决辖区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珠海高新区投入1550万元扎实开展“民生微实事”,截至6月15日已向社会各界共征集民生微实事项目268个,确定开展项目89个,目前已完成47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0%以上,所有事项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以“两新一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重点,建成5G基站738座,配售共有产权房1034套、配租人才公寓4232套,“五横六纵”交通网络7条主干道路、3条次干道路全面畅通,产城融合滨海新城加速形成;出台实施促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系列新政,通过制定政企面对面协商工作机制等形式,精准有力服务企业,把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进取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推动珠海高新区“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的业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接下来,珠海高新区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紧密结合,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在前列,不断从百年党史中赓续精神血脉,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记者: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珠海高新区将如何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苏虎:奋进“十四五”,筑梦新时代。珠海高新区将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加快创建中央创智区(CID),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是聚焦“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构建区域协作新格局。珠海高新区发扬特区创建之初热血沸腾、敢闯敢试的精神,以创建广东省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以“一区多园”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在推进“四个深化”改革开放中勇当尖兵。我们将深化“一区多园”体制改革——推动《珠海经济特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出台实施,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一区多园”高质量发展,用足用好每年2亿元的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各园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高效能治理模式、高质量发展体系;深化深珠创新合作——细化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探索构建独具特色的深圳、珠海、澳门(高校)三方合作机制,畅通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中的国家高新区创新对接、产业链接、园区衔接,全力打造国家高新区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深化与港澳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科研携手攻关,全力支持澳科大研究生院筹建和香港大学海洋学院落地珠海高新区,持续扩大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金规模,优化“一个核心基地、多个众创空间、若干协同支点”创新创业生态圈;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携手横琴全力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借助我国澳门地区独特优势,以葡语系、西语系国家为重点积极构建经贸交流平台和机制,打开国际市场新空间。

  二是聚焦打造自主创新高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我们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积极争取引进“大平台、大装置、大载体”,以“三个加强”加快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实施战略性科研计划和研发工程,争取港澳国家实验室在珠海高新区设置分部,依托“天琴计划”、南方海洋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平台建设,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形成更多从“0”到“1”的突破;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立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成果孵化平台,建强建优UIC产学研基地、云洲智能协同创新中心,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实现更多从“1”到“N”的应用转化;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业联盟以及特色化、专业化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

  三是聚焦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产业新动能。我们将培育壮大“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拉长长板、找准新板,以“三个提升”推动新兴产业协同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提升“3+X”特色产业集聚效应,做大做强软件和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主导产业,在海洋经济、数字经济、智慧视觉等细分产业领域构筑“龙头企业+”创新生态,携手华为鲲鹏开展深度合作,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基础配套和金融、知识产权等服务机制,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航母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培育壮大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形成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区域性产业链集群;提升高品质产业空间,出台园区产业载体“提质增效”方案,探索建立“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4.0版现代化、智慧化园区,全面开展低效、闲置土地专项整治和老旧厂房“提容改建”,以“成长期配租、壮大期配售、成熟期供地”方式保障产业载体需求。

  四是聚焦“四型”环境建设,打造民生幸福新标杆。我们将全方位营造人才友好型、青年友好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包容型发展环境,以“三个优化”不断提升高端人才和辖区群众认同感、归属感、满意度;优化人才友好型城市和青年友好型城市规划建设,创造更多优质创业就业机会,完善“高新人才”成为“高新居民”的保障服务,建设更多产业人才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打造最具柔性的青年人才创业家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落实好“放管服”改革任务,完善“掌上办”“一次办”“一站办”智慧政务服务,以企业办事便利为核心推行企业开办全流程电子化、营商环境监管评价机制,畅通科技决策、政策落实等政企双向沟通渠道;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超前谋划建设标杆幼儿园、品牌基础教育学校,打造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形成与珠海高新区未来定位和发展相匹配的公共服务格局。

  五是聚焦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展现干事创业新气象。我们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持续深化“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推动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两个专项整治”取得实质性突破;启动新一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社区“头雁工程”,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锻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最高、作风最实的干部队伍。

2021-06-28 ——访珠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苏虎 6 6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123173.html 1 学用结合 打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