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查娜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碳中和”意味着什么?国家目标、区域目标最终都要落实到区域、行业和企业身上,企业承担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绝大部分任务,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机遇。在近日举办的首届碳中和愿景与企业绿色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数位专家与百余名企业代表交流,就碳中和愿景目标下企业零碳转型路径提出建议。
企业面临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九天说:“过去谈气候变化,很多人觉得这是国际上的事情、国家的事情,跟企业没有太大关系。现在大家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以及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跟以前不一样。作为国家总体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会被分解,落实到地方、行业,相关政策会给企业带来重大影响。”
张九天表示:“目前各部委陆续出台引导性政策,未来一两年,地方政府、重点行业也将会明确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央企、国企等头部企业会对外宣布碳中和行动方案。这些政策无论是来自政府、行业协会还是大型央企,都将给企业带来操作层面上的深远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孙轶颋表示:“气候变化对于企业经营既有风险又有机遇。全球气候投融资商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废弃物、可再生能源、公交、水资源、电力、电动车、绿色建筑等领域,总额约29.4万亿美元。同时,气候友好型项目和企业日益受到国内外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青睐,融资能力不断增强。”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社长兼主编于志宏称:“碳管理的企业品牌建设,不是‘漂绿’行为,是将企业碳管理与消费端相衔接的行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三者融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不亚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企业零碳路径建议
在碳中和目标下,企业应该怎么做?张九天建议,首先需要看清企业所处位置、压力源及市场环境。他认为企业可以在四个方面采取行动。一是摸清家底,进行碳的核算与盘查,监测碳排放情况;二是战略选择,制定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明确重大减排节点,高站位推动碳转型;三是行动支撑,即落实碳减排行动,从生产链全周期分解减排要求,保障转型效果,参与碳交易,推动碳减排落实;四是品牌建设,涉及到商业性、市场化的举措。
那么企业如何制定零碳战略?张九天建议:第一,政策约束分析。不同区域政策不同,企业面临的约束也不一样。第二,行业位置分析。比如分析同行水平、上下游排放要求,了解所在区域的排放情况。第三,战略选择。要引领还是追随?处于行业不同位置的企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于志宏表示:“企业的技术创新可以在内循环中完成,但是企业的环保创新离不开社会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消费端的配合。比如,苹果公司的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其整个供应链的100%碳中和,但是如果消费者手中的产品不参与其中,苹果公司就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必须动员所有消费者参与支持,而这需要依赖品牌的力量才能实现。”
张九天提示企业:“迈向碳达峰、碳中和不能一蹴而就,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特点制定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是确定碳达峰峰值以及年份;第二阶段是部分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目标;第三阶段是100%或者部分实现供应链碳中和目标。这些分阶段目标的设定原则与之前提到的内外部形势以及企业所受到的压力都有关系。”
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包括碳排放的监测、核查、报告;二是被纳入碳市场的企业需要进行碳资产管理,包括CCER置换、综合履约方案、碳金融、配额管理等;三是能力建设,企业要构建自己的制度体系,相关工具和人才队伍建设。
各方在行动
国内许多央企已经做出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规划和工作目标。不同行业也正在编制各自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和路线图,进一步明确碳减排实施路径、实施步骤和各节点达到的目标。
比如,17家石油和化工企业、化工园区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宣言》;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建筑材料行业倡议;水泥等行业要在2023年前率先实现碳达峰;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等高碳行业也正在积极应对全国碳市场的到来,纷纷成立碳管理部门或碳资产管理公司应对其作为控排企业的碳配额履约义务。
张九天分享了苹果公司的碳中和行动:“苹果现阶段已经实现了运营阶段的碳中和。为了实现2030供应链碳中和,苹果采取了众多措施:提高材料利用率、选用低碳材料、降低产品能效;提升能源效率,包括提高能效运营和运输效率来降低碳足迹;加强可再生电力,包括100%使用可再生电力、发展储能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