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佳蕾
近日,在平顶山高新区高新火炬园12号厂房外,河南宾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正在悬挂“高新技术企业”标识。“这是我们在创新领域荣获的第一块‘国’字招牌,多亏园区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顺利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宾康公司负责人李金鹏激动地说。
李金鹏所说的“园区”是指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2018年年底,平顶山高新区谋划了电气装备产业园、尼龙织造产业园、创新创业服务园等六大产业园区。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创业孵化的主阵地,坚持优环境、搭平台、重帮扶、助融资,加快破解中小微科技企业成长的烦恼,为企业创新“幼苗”营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制定“首席科技服务员”制度,创新实施“一人两表三责工作法”,即为每一家科技企业配置一名首席科技服务员,首席科技服务员携带两种“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表、企业员工(人才)基本信息表,进企业收集信息、宣讲政策、答疑解惑。通过深度走访,首席科技服务员详细掌握企业人员结构、高层次人才比重、知识产权保有量、科技项目申报计划,解答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合同登记等重点科技项目申报流程、条件、注意事项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打通科技创新政策落地“最后一米”。
“在今年的科技项目培训会上,我收到了园区编制的《科技项目申报掌中宝》手册,使我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更加明晰。”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入驻企业——河南天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君涛说。
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坚持把“走进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多次组织企业赴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开展校企对接活动。入驻企业科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樊亚彬感慨道:“园区给我们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参观高校测试中心、教研室、实验室。高校可以依托企业做项目、建基地,企业可以依托高校做研发、招人才。高校和企业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体系,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今年,我们公司预计将与平顶山学院合作建设省级研发平台。”
两年多来,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建成分层分类的全链条扶持体系,对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与扶持,打造“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蹬羚—创新引领型”发展梯队。据统计,平顶山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园区目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平顶山市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机构)22个,市级以上孵化载体4个,市级以上双创平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