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化学物理过程研究所(IPCF)和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的科研人员与挪威、德国、美国科学家联合研究,于近日在《物理学评论X》上发表了《分子极化子的耦合簇理论:变化的基态和激发态》一文,揭示了光子如何改变分子的特性。
光学腔是由两个近距离放置的反射镜所隔开的空间区域,根据反射表面之间的间隔,它只能接受某些频率的光,并具有放大相关电磁场强度的能力。这些能量限制和场强变化在腔体外部的标准条件下不存在,这导致分子行为的明显变化。在腔内,电子和光子相互作用形成称为极化子的新混合态。极化子既具有电子特性又具有光子特性,这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行为,可通过光学方式进行操纵。该小组将电动力学耦合簇理论(以其8在描述电子系统中的准确性而著称)扩展到了量子电动力学。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新方法展示了如何使用量子场来控制分子的电荷转移和光化学性质,论证了处于系统基态的系统势能面可通过圆锥形交叉点附近的空腔来修改。该研究可能对弛豫过程和分子的光化学以及材料科学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