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小青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衡阳高新区2020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家,占衡阳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近1/3,增量居衡阳市第一。
承担着技术创新“发动机”角色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引擎企业”,不仅能实现自身快速发展,更能带动整个产业体系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加大创新投入,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带来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爆发式增长,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搭建创新平台
助力企业成长
2017年春,在外创业多年的罗晖耀经朋友推荐到衡阳高新区考察,觉得环境不错就决定留下来。他创办的衡阳瞰游铸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虽然仅有30名员工,但每年投入研发经费约1000万元,拥有十多项软件著作权,也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今年1-2月,瞰游铸剑营业收入已过亿元,全年预计突破10亿元。
湖南白绿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从2.0版衡阳高新区启迪之星孵化器“毕业”,进入3.0版科创智谷“深造”后获得高企认定;在衡阳高新区创新中心的孵化下,衡阳拓创聚合新材料有限公司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衡阳高新区4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中,大部分是通过创新平台培育而快速成长起来。
创新平台的成绩为何如此抢眼?以科创智谷为例,该孵化器运营中心积极联动外部与科创智谷全网基地资源,全年举办各类活动100余场,涵盖创业辅导、财税培训、政策解读、法务咨询等方面。去年,科创智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累计达23家。
“十三五”期间,衡阳高新区新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面积210万平方米,在湖南省园区中排名第2位。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企业技术中心17家,占衡阳市1/3。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万人拥有发明专利21.2件,是衡阳市平均水平的8倍。
目前,衡阳高新区各大创新平台全面发力,围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智慧经济“四大经济”,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加快建设,区块链产业园、智慧医疗产业园、创业中心、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等项目也将陆续投入使用,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将从中脱颖而出。
打造科创沃土
培育市场主体
每年投入400万元研发经费,专注于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软件研发和技术服务的湖南康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出现在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中。
康凯公司董事长凌云说,该公司聚焦智慧诊疗系统研发与推广,核心产品已经应用于大型医院,目前正着手在诊所中推广智能诊疗平台。“如果能够抢占这片智慧医疗的蓝海,我们将很快迎来高速增长期。”
衡阳高新区管委会及时伸出援手,推介康凯公司参加衡阳市企业发展“船山论坛”路演,现场接受“头脑风暴”。衡阳高新区相关部门也积极牵线搭桥,促使其与腾讯达成合作。康凯公司将腾讯AI辅诊助手数据导入平台,获得更大技术支撑。
2020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启动。在衡阳高新区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康凯公司一举申报成功。
正是在衡阳高新区的精心培育下,一批行业头部企业、隐形冠军脱颖而出:镭目科技的核心技术产品占据国内钢铁企业80%市场份额,泰豪通信产品多次亮相国庆阅兵,金化科技攻克了高温性能芯棒润滑剂的“卡脖子”技术并走向国际市场……
围绕“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这一目标,衡阳高新区抵御疫情的不利影响,保持蓬勃的创新创业活力,双创平台入驻了700余家创新型企业。2020年,衡阳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680家,增长23.8%,增幅居衡阳市第一。
强化政策支撑
推动量的积累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改善营商环境,建立了“1+7”政策服务体系,为园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R&D经费支出占GPD比重逐年递增;发行全国首支双创专项债,成立高新南粤基金,组建衡阳企业上市辅导中心和一点咨询公司;发挥留创园引导作用,举办了湖南省海归论坛衡阳分会、“百名博士衡阳行”等人才引进活动十余场;举办“上市培育企业研修班”等创业沙龙300余场,打造了湘南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创业沃土。
衡阳高新区始终把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专门制定了《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实施办法》。《办法》明确,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将获得相应标准的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引进的高级管理人才及技术骨干,在购房、子女入学、就医和申报国家、省、市人才享有便利。
好的生态环境,加之高效的服务举措,孕育了更多具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实现“量的积累”的同时,也带来了“质的飞跃”:2020年,衡阳高新区GDP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增幅均为衡阳市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与实力,代表一个地区的创新活跃度,与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衡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总目标,大力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打造更多带动产业发展“引擎企业”,奋力打造活力高新、魅力高新、幸福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