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54版:创新园区 咸阳

咸阳高新区:跨越千年 不断向新

  彩虹光电通过“空中连廊”与冠捷无缝对接。

  即将建成的高新跨渭河大桥

  ▶  本报记者  戈清平  特约通讯员  黄成  吴莹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之年,咸阳高新区将以“百企进咸投资兴业”“金秋招商季”签约项目落地为抓手,抢时间、拼速度,比干劲、抓落实,延续老秦人的创新举措,发扬新咸阳人的拼劲、韧劲,全力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推动咸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定都咸阳,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帝都。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咸阳曾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辉煌。

  如今,这里的创新不止,特别是高举创新旗帜的咸阳高新区,不断向新,成为这里的“创新先锋军”,不断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科技交流,扩大经贸合作,一幅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热潮涌动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古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正在复兴。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之年,新的号角已经吹响。咸阳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止滑促升、决战收官”主题主线,落实咸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百企进咸投资兴业”“金秋招商季”签约项目落地为抓手,抢时间、拼速度,比干劲、抓落实,延续老秦人的创新举措,发扬新咸阳人的拼劲、韧劲,全力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推动咸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擎动新产业  合力向新

  2020年11月11日,咸阳高新区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陕西省2020年重点项目观摩团。在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现场,观摩团成员边走边看。看到这里从石英砂到智慧大屏只要14公里,大家连连称赞。“咸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这种‘厂中厂’的布局实现了‘一条龙’生产方式,这在国内也是少见。”

  在这条14公里的路上,一条空中连廊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世界首创的88米空中连廊,它一端连着8.6代液晶面板生产车间,另一端则是显示器制造商——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

  距离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车间3公里之外的彩虹集团,是新中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诞生之地。就是这短短的几公里,记录了咸阳电子显示产业从无到有、快速转型升级的神话。

  2012年,彩虹集团整体并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陕西省委、省政府及咸阳市委、市政府与CEC多次沟通协商,确定在咸阳建设一条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从2016年6月开工建设,到2017年12月点亮投产,再到2018年一二期分别达产,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创造了咸阳工业项目建设新速度。

  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忠国说:“我们公司已经吸引3000多名专业人才回流,带动1万余人就业,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今年将投资22.6亿元启动150K、170K技改扩建,计划今年年底建成。”

  随着8.6代线项目落地建成,吸引了冠捷显示器、虹宁玻璃、峻凌电子等35户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咸阳高新区,其中最大的配套企业是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400万台电视整机生产线项目,厂房面积6.4万平米,是8.6代线项目内的“厂中厂”。

  “咸阳高新区电子显示产业园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工艺,都为我们终端产品品质提供了优良保障,完备的产业链也为我们释放产能提供了支撑。对于外销,我们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仅需要15天就能到达欧洲波兰,大大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费用。”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定彬表示。

  电子显示产业的发展只是最近几年咸阳高新区梳理产业、精准发力的缩影。这一作法的结果就是推动了三大产业的集中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0年,咸阳高新区电子显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型合成材料三大主导产业高歌猛进:引进合同项目22个,合同引进资金506.8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5个,包括投资32亿元的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150K、170K产能扩产技改项目、投资30亿元的生益科技三期项目、投资30亿元的西部智谷三期项目等。其中,电子显示类项目8个,医药类项目7个,新型合成材料类项目2个,其他类项目5个。

  秦风遇新貌  亦古亦今

  作为中国第一帝都,在厚重的历史文化背后,这里自古便有着独特的创新基因: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咸阳教民稼穑,开创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2300多年前,秦孝公在咸阳定都建制、变法图新;开创大秦王朝后,这里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开创了郡县制管理……

  如今这里的创新连绵不断:2020年,咸阳高新区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方式由“高新制造”向“高新创造”转变,全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9户(年度目标4户),新增省级技术中心7个(年度目标市级平台4个)。

  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咸阳高新区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方式,立足“放管服”改革,围绕行政审批改革模式新需要,政务大厅增设服务窗口10个,总服务窗口达到26个,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同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目前,园区共承接275项行政审批事项,邀请进驻办理55项公共服务事项,政务服务中心各窗口累计受理、办理各类事项5121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3%。

  咸阳高新区还挂牌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制定“双包一解”大走访实施方案,先后对园区内37个重点项目、56户规上企业,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听取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意见和建议,2020年共走访企业365次,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100多个。

  在咸阳高新区一系列创新服务的引导下,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2021年2月17日,咸阳高新区企业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发布消息,该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大规格钛合金棒材全流程控温控轧生产线最后一组设备试车成功,这标志着这一航空级钛合金棒材生产线全线贯通,国产钛合金制备工艺、技术水平实现重大突破。

  据了解,这条生产线以大单重坯锭为原料,最大进料直径Φ1000mm,15分钟从锭到棒一气呵成,可生产最大长度24米,或最大直径Φ350mm的高性能钛合金棒材,满足国内航空结构件、发动机盘环件原材料急需。

  陕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生产线的贯通,是我国钛加工材制备技术迈入世界一流阵营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钛产业在世界上从跟跑到同步领先的里程碑。

  这样的创新案例每天都在咸阳高新区发生。

  2020年,占地3000平方米的筑梦·创享空间二期投入使用,这个专为咸阳创新创业服务的国家级众创空间于2017年创建。

  据介绍,咸阳高新区筑梦·创享空间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拥有独立办公室50余间,可提供办公工位700余个,设有路演区、会议室、洽谈室、健身房、冥想室等功能区域,而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比如,提供空间房租、水电费用补贴;优先支持申请国家、陕西省、咸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补助(市级10万元、省级50万元、国家级500万元);对承接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并转化成功的企业,可给予最高1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科研补助等。目前一期累计入孵团队52家,年产值约1.5亿元,带动就业200余人,二期已引进创业团队近20家。

  故土知新味 宣古宣今

  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叶荣森回到家乡咸阳,在咸阳高新区西部智谷内创办了西安拓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主要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研制与生产为主,目前已取得了20多项国家专利,与成都29所、西安39所、202所等全国各大研究所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建国70周年阅兵典礼上旋翼机的机身外壳就是出自拓飞复材。

  谈及回乡创业的初衷,叶荣森说,近年来咸阳发展迅猛,特别是咸阳高新区针对新材料产业制定了较好的政策,非常符合他们企业的发展,他感觉回乡创业发展前景会更好。

  随着西部的快速发展,寻迹秦风新味的远不止咸阳本土人。

  2020年11月19日,一场“百企进咸投资兴业”大会如期而至。会上,总投资13亿元的三维半导体载具及偏光片项目签约落地咸阳高新区。

  “咸阳高新区以CEC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为龙头,形成了拥有35家配套企业的电子显示产业集群,这是全国首创。我们公司作为CEC8.6代线的下游企业,落户于此是最好的选择。”谈到此次签约,浙江三维电子集团董事长徐齐钱说。

  浙江三维电子集团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此次签约的三维半导体载具及偏光片项目占地51亩,配套彩虹光电、冠捷科技、西安亦斯伟等半导体、偏光片项目供应面板材料及载具。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6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

  伴随着外商涌入的脚步,这里的重大项目开工消息不断。

  2021年2月18日,总投资20.03亿元的5个重点项目宣布集中开工。这些集中开工的项目包括投资4.5亿元的启点科技产业园项目,仕卓汽车零部件、宇迈航精密电子零部件、彩联精密零件生产线等3户入驻标准化厂房的产业项目以及蓝光·未来城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建设,将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基础配套,为咸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增添后劲。

  引来大项目,还要服务好企业。

  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咸阳高新区成立了咸阳高新区高科公司,该公司作为陕西省首批、咸阳市首家供应链融资核心企业已于2020年12月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完成了首笔线上业务。该项业务的开展将极大程度地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助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咸阳高新区累计完成融资70多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

  在自我创新融资的同时,咸阳高新区还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行“政银担”合作新模式,2020年以来,促成企业融资3亿多元,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激发了咸阳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澎湃动力。

  跨越新时代  再续辉煌

  在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0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咸阳高新区位列第82名,比上年再次上升一位,实现连续五年保持上升态势。这对一个西部不沿边、不靠海,没有特殊政策、人才、资源等优势的地级市而言已难能可贵。

  位次的逐年上升折射出咸阳高新区“争先进位”的强大后劲和渴望高质量发展的强烈欲望。

  2021年是“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关键一年,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咸阳高新区如何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咸阳高新区已进行了详细而又周密的部署:坚持全产业链招商。电子显示产业加快补齐产业链条,招引新项目落地。积极引进玻璃基板热端项目,推进合丰泰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及TV模组项目签约落户,推动彩虹光电W-OLED试验线生产,协助冠捷将小米70寸电视订单转移至咸阳,落实设计的400万台整机和200万台模组的产能,并积极争取冠捷将武汉销售中心挪至咸阳。医药产业加快康惠、摩美得、海天等16个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发挥国家火炬咸阳中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品牌效应,争取引进新项目5个以上,打造从研发生产到检验销售“一条龙”式产业链。新型合成材料产业坚持改旧育新并重,加速对现有橡胶企业的分类整治,全面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帮助科隆型材主板上市,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同时,积极招引航空钛材、西工大碳材料等新项目落户,努力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

  提升园区承载力。紧抓机遇抢占优势,加快建设高新渭河大桥,积极主动对接西安交大创新港,推进咸阳高新区与西安交大“十四五”一体规划、协同发展。加快中韩产业园A区、西部智谷三期、启点科技城等平台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郊野公园科技创新中心,完善功能服务保障,不断提高园区吸引力和综合承载力。

  着力提升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建孵化器1.2万平方米,培育中小型科技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主动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直通车”转化通道,与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合作共建院士专家工作室、创新实验室、研发检测平台;完善咸阳高新区人才、创业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各类奖励基金,全面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

  本版图片来源:咸阳高新区

2021-03-08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79.html 1 咸阳高新区:跨越千年 不断向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