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51版:创新园区 银川

银川高新区:“塞上江南”绽放创新之花

  银川高新区核心区

  银川中关村创新中心

  阅海湾中央商务区

  如意纺纱车间

  宁夏云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项目投产。

  新澳羊绒参展第22届Fashion Source引围观。

  ▶  本报记者  戈清平  特约通讯员  杨学峰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银川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蝶变,在西北的“塞上江南”,绽放出一朵别样的创新之花。2021年,银川高新区将紧扣“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目标要求,着力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年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在一系列艰难险阻、重大考验面前,银川高新区上下团结一心、迎难而上,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逆势回升、不断向好,用实干精神,写就了2020年高新答卷。

  2020年还是银川高新区加入“国家队”第十年。作为宁夏唯一的国家高新区,十年来,银川高新区紧紧按照“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蝶变,在西北的“塞上江南”,绽放出一朵别样的创新之花。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之年,银川高新区如何开好局、起好势?

  银川高新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一高三化”)目标要求,着力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以新的发展理念

  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2010年,银川高新区晋升为“国家队”,成为宁夏首家国家高新区。

  “自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十年以来,银川高新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银川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赵灵平介绍,园区先后经历了“十五”规划起步建设期、“十一五”规范成长期、“十二五”加速发展期、“十三五”结构整合期,目前已进入到“一区多园”管理模式与升级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何为“一区多园”?赵灵平介绍,这是根据2020年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关于银川高新区整合优化和改革创新总体安排,将灵武市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整体并入银川高新区,将灵武临港产业园、银川中关村科技创新创业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军民融合产业园作为产业区块纳入银川高新区统一建设管理,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赵灵平表示:“‘一区多园’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提出的‘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生动实践。”

  通过整合,银川高新区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实现了银川高新区核心区重点发展羊绒亚麻等现代纺织、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及再制造、航空港配套产业;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重点链接北京中关村新材料、生命健康、智慧信息等新兴产业;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丝路经济园)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贸易、现代服务、智慧产业等核心产业;军民融合产业园重点发展军民融合、现代纺织产业的新局面。

  整合后的银川高新区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截至2020年年底,园区有研发活动的规上企业数占规上企业总数比值达73%,近三年来,企业累计完成R&D投入2.88亿元,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4.4亿元,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76%;组织申报专利1055件,授权专利551件,园区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件,发明专利年均增长2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0.68%。

  整合后的银川高新区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截至2020年年底,火炬统计年报入统企业96家,近三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3.2亿元;技术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零突破”、达到18家。各类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14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5家。拥有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8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35个,科技活动人员数达到1438人,较整合前增加1117人,科技活动人员本科以上学历952人,硕博人数150人。

  “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为宁夏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银川高新区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以更坚定的思想、更有力的行动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银川高新区的前身是宁夏灵武羊绒产业园,曾经占据宁夏羊绒产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由贴牌产品向自主品牌、由松散型经营向产业集群发展的转变。

  “近几年,我们按照‘瘦身压产、降债造血’总思路推进羊绒产业风险化解,先后启动中银绒业破产重整,荣昌绒业破产重整等,目前已引进浙江新澳,精准对接引进江浙地区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形成新的羊绒纺织生态。”银川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雪梅说。

  对于投资宁夏中银绒业,选择落户银川高新区的原因,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解释说,之所以投资9亿元收购宁夏中银绒业资产,看重的就是这里的资源优势和营商环境。“我们入园后,不仅带动周边羊绒原料企业发展,而且使羊绒产业焕发生机。”王华表示,2020年年底羊绒产量达1200吨以上,产值超过1亿元。

  此外,王雪梅还介绍说,2020年银川高新区还推动荣昌绒业正常复工复产,积极对接意向投资人,已确定重整计划草案及重整路径;2020年嘉源绒业完成破产清算。同时,通过“绒易贷”、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为园区6家企业协调贷款3300万元,促成昱辉、鑫煌等10家企业生产无毛绒253吨。

  作为银川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另一大重头戏循环经济产业在2020年也迎来质变。

  2020年年底,记者在宁夏云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看到,工人们不顾严寒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派忙碌的火热景象。

  “我们主要回收电线、电缆、汽车铜、水箱铜,回收回来后再打成饼,用熔炼炉融化,然后放到初铜阳极板上。”宁夏云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帅介绍,该项目采用全国最先进的天然气还原技术,生产阳极板产品,填补了园区技术空白。“从2020年5月到现在产值已过10亿元。如果满负荷生产,一年产值将达30多亿元。”李帅说。

  不止是宁夏云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银川高新区实现了飞速发展,中再资源(宁夏)有限公司在园区新建的生产线也在飞快运转。

  “目前新建的200万台电子废弃物拆解技改扩建项目经过技术改造升级已投入生产。以前厂区非金属加工一年最多达10万吨,现在可以达到40万吨。”中再资源(宁夏)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铁军说,目前公司40万吨废钢生产线和2万辆报废汽车拆解生产线项目正在建设,建成后,年销售额将达13亿元左右。

  据王雪梅介绍,除了上述几个项目外,2020年银川高新区还有晨宏科技20万吨再生铅资源化利用等3个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2020年银川高新区积极探索‘园区+工业地产’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建成再生资源集散基地,35家企业进驻基地运营,年回收集散废旧资源200万吨,全年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项目15个。”

  筑牢项目建设“压舱石”,狠抓高质量发展的项目支撑一直是银川高新区的工作重点。2020年,银川高新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总抓手”,全年谋划实施项目20个、总投资32.7亿元,储备项目8个、总投资18.7亿元,其中,谋划实施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6.28亿元。

  与此同时,银川高新区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围绕产业延链、补链、强链,2020年组织“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65批次,全年签约项目11个、协议资金90.46亿元。组织实施复工招商引资项目15个、到位资金17.8亿元,同比增长18%。谋划“十四五”项目60余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以创新和营商环境为本

  开创科技创新新局面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虽然地处偏远的西北部,但以创新为使命的银川高新区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挖掘人才和科技潜能,以创新进步助推经济发展。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20年银川高新区核心区规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84亿元,R&D经费支出完成3100万元,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1%;新增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5家;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0件,年均增长2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2.88%……

  一串串数据背后是银川高新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要写照,是西北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最朴素的表达。

  为优化营商环境,银川高新区从政策制定、“放管服”改革、举办各类型活动等方面积极推动。

  2020年,银川高新区积极承接市县级经济管理权限37项,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不见面,马上办”。

  制定《银川高新区承接经济管理权限赋权目录》《银川高新区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指南》等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审批事项的具体细节、办理流程、办结期限等。

  建立银川高新区企业项目审批“一站式”代办服务制度和“一口受理、集中审查、一网审批”的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并联审批规程,逐步构建网上审批规范化、集中审批便利化、审批管理扁平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

  全面推行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化的“保姆式”服务。数据显示,2020年银川高新区共办理项目备案47个,完成项目环评批复11个,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13个,相关行政审批事项逐步步入正轨。

  提及项目审批速度,宁夏云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占峰连连点赞。“我们在银川高新区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壮举。”李占峰介绍,目前公司厂区已建成两个生产车间,并且已经投产。项目占地51.63亩,总投资2.54亿元,其中,一期6万吨粗铜及阳极板项目2、3车间建设全面完成,完成投资3500万元,投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9.5亿元。

  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全国优秀项目来银川高新区创新创业,2020年,银川高新区共举办4期智创高新·四季路演活动,吸引了100多名创业人才和52个创业项目参与,200万人次在线观看。王雪梅表示,通过这一活动,银川高新区搭建了人才、项目、资本、技术对接的平台,为银川招才引智,打造高科技产业提供支持;为发现重大突破性技术创业项目,借智海内外人才团队助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以梦为马开启新征程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力争202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2023年完成工业总值300亿元,202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向千亿级园区迈进;到2025年,科技型企业达35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3%以上……

  数字是枯燥的,但却是银川高新区面向2021年乃至“十四五”期间擘画的宏伟蓝图,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银川高新区于危机中寻新机的行动指南,是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豪言壮语。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

  如何实现,怎么实现,考验着银川高新区的智慧。

  “银川高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奋精神、务实苦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久久为功,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力抓好规划编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确定银川高新区核心区和协同区功能布局、产业导向,构建核心区羊绒产业、循环经济、临港产业“三大板块”,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中关村双创园、军民融合园“三大协同区”,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综保区、苏银产业园“三大辐射区”的“3+3+3”空间发展格局。编制银川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和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晋级升位”行动计划,力争3年内在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实现质的提升。

  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让羊绒纺织、循环经济这两个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深。坚持绿色智能发展,提挡升级再生资源产业。坚持对外区港联动发展,加快布局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蒙牛集团西北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产业集群项目,延伸建设乳制品加工、包装、物流及其他衍生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强与河南伊赛集团对接洽谈,力促10万头肉牛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建设。

  聚力重大项目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力促中再资源40万吨废钢生产线、亿能环保10万吨废旧轮胎资源综合利用等19个已开工项目建成投产。集中力量引进华劲锂电池、正威集团新材料基地、超美斯新材料芳纶产业基地等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品牌响、带动强的领军企业。

  实施科技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100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人才团队”的产业服务机制。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组建再生资源有色金属技术产业联盟,支持新澳羊绒、瑞银科技等企业围绕工业互联网、新材料、新工艺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布局组建3-5个新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实施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引入3-5家第三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力争组织申报专利总量突破400件,授权专利达到300件以上。实施科技合作提升工程,力争园区各类区级研发载体总数达到20家以上。

  本版图片来源:银川高新区

2021-03-08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76.html 1 银川高新区:“塞上江南”绽放创新之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