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47版:创新园区 宜昌

聚焦“三区”新定位 乘风破浪谋新篇

宜昌高新区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2021.3.8 星期一

  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白洋工业园区

  东山园区

  宜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

  宜昌生物产业园区——城中U谷生物医药孵化器

  ▶  靳芝  袁达  周建


  “十三五”时期,宜昌高新区紧紧围绕争当宜昌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建设全国一流高新区总目标,聚焦主业,移师白洋,拓荒前行,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2021年,宜昌高新区将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盯定位、强化担当,迅速吹响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的奋进号角,用一个个新的“开门红”,从容开启“十四五”精彩序章。


  须臾五载,岁月留痕。“十三五”期间,宜昌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交出一张张骄人的“成绩单”:宜昌综保区封关运行,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宜昌人福、航天科工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先后被授予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全国第二批高端人才引领型特色载体建设单位、第三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等称号;多项创新改革成果在全国全省推介推广……

  2020年,宜昌高新区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向好、加快突破的态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宜昌市第一位;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增速居宜昌市城区第一位;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总量居宜昌市第三位;高企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均创历史新高,居宜昌市第一位,实现项目建设、创新发展、对外开放三大新突破……

  2021年,宜昌高新区将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盯定位、强化担当,迅速吹响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的奋进号角,用一个个新的“开门红”,从容开启“十四五”精彩序章。

  三大园区竞相发展

  综合实力持续攀升

  “十三五”期间,宜昌高新区综合实力持续攀升,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居于宜昌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社零总额、外贸出口、利用外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3%以上。

  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生物产业园、白洋工业园三大园区竞相发力。东山园区已成为宜昌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区、国家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强市的改革实验区,已由工业新城蜕变为城市新区。生物产业园一期开发基本完成,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宜昌综合保税区、宜昌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于此,正着力打造国家仿制药生产基地。白洋工业园白洋新城初具雏形,宜昌高新区管委会总部搬迁至此;沙湾片区正依托白洋港打造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基地;田家河化工片区规划面积13.02平方公里,人福药业原料药、江苏顺毅等一批投资过十亿元的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2020年,宜昌高新区聚焦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两个关键”,推进疫后重振和经济复苏,大力开展项目“现场拉练”和“集中招商月”全员招商行动。5月12日成功承办湖北省疫后首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0月29日成功承办宜昌市10月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园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宜昌市率先扭转回正,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高于95%,高企总数首次突破100家,达到123家,占宜昌市的比重达20%。

  当前,宜昌高新区正全力提升经济贡献度与产业集聚度,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持续开展“集中招商月”全员招商行动。全力推动商业航天动力总装基地等总投资216亿元的重点项目如期开工,确保人福药业全球总部基地、有宜TPO、长青、顺毅等重大产业项目按时投产,力争新开工、新投产重点产业项目实现历史性新突破。推进生物产业园向北拓展、向东扩规,全面打通园区“六横五纵”主干路网,着力引进生物医药及高端食品产业链上的主板上市公司、行业20强;完善白洋园区田家河片区核心要素配套,围绕“六化”着力引进5-6个龙头化工企业,加快打造全市新兴工业的重要聚集地。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创新创业全面升级

  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在宜昌高新区,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宏大篇章起笔与铺展。

  “智能丁基胶塞生产线投产之后,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年产能已达60亿只以上,公司已超额完成2020度任务目标。”2021年1月11日,谈及骄人业绩,湖北华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难掩喜悦地说。

  华强科技扎根宜昌高新区东山园区32年,2020年6月移师宜昌生物产业园,现已建成智能化的丁基胶塞等产品的生产线与研发试验平台,企业进入转型发展新时期。

  自国家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以来,宜昌人福药业已有15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2020年7月,宜昌人福药业公司自主研发的临床镇静1类新药——注射用苯磺酸瑞唑仑获批上市,打破了该领域国内外近30年无创新药上市的局面。从仿制到创新,宜昌人福药业勇攀科学高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注强大动力。

  当前,宜昌高新区已形成以生物医药及食品饮料、高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平台经济、跨境电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业态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培育了黑旋风锯业、柏斯音乐集团、人福药业、华强科技、长机科技等一批全球第一、亚洲第一和全国第一,以及47家国际国内产业细分领域“单项冠军”。

  “十三五”期间,宜昌高新区高企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均居宜昌市第一位,园区注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及挂牌企业总数分别达到8176家、123家、70家,分别是2015年的2.7倍、3.9倍、3.5倍,累计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43家、创新型企业187家。湖北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达到49家,较2015年增长48.48%,专利授权件数较2015年增长22.7%,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个,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2项。湖北省级及以上双创平台达到19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6个,并荣获湖北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获批建设全国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在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宜昌高新区奋力担当作为,全力提升创新首位度,正围绕“打造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和资源。建立“雏鹰—瞪羚—独角兽”梯度培养机制,确保净增高企2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30家。加快东山、生物园区专业孵化器建设,力推白洋园区综合孵化器破零,完善加速器布局,推进双创载体协调发展、全面升级。

  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全力提升经济外向度

  2020年12月25日,宜昌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封关验收,圆满实现“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验收”,目前已签约入驻项目30个,涉及飞机保税维修、融资租赁、再制造、保税研发、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

  随着宜昌综保区的封关运行,宜昌对外开放平台再添新势能:宜昌高新区、宜昌自贸片区、宜昌综合保税区联动发展,改革开放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活力区全面布局;空港、水港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叠加;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研发等新业态融合发展;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将更好地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宜昌自贸片区改革试验“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基本实现,已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37项,其中8项在全国、34项在湖北省复制推广。先后开通“宜汉欧”“宜新欧”国际班列,打通中部地区始发首条南向通道(宜昌—钦州—马来西亚巴西古当)。在此前发布2018-2019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中,宜昌片区居全国同等片区第3名,被《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9-2020)》专题推介。自挂牌以来,宜昌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8704家、签约项目319个,以占宜昌市0.13%的国土面积吸引了宜昌市近21%的新增企业和40%的外资企业。2019年,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培训在宜昌举办。2020年,宜昌跨境电商产业园现注册企业近百家,实现销售收入5.65亿元,进出口额突破5000万美元。全区外贸企业数、中欧班列发行量逆势增长72%和35%。

  宜昌高新区正紧扣宜昌综保区“内陆开放试验场、外向经济新平台”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三区叠加”的制度创新与产业联动优势,推动中欧返程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完善宜昌综保区口岸作业区功能,打造加工贸易承接转移集聚地,着力构建支撑宜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奋力在开放发展中担当作为,全力提升经济外向度。

  纵深推进改革攻坚

  营商环境建设走向前列

  项目的落户,靠的是市场和服务,更是依靠优良的营商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

  “十三五”期间,宜昌高新区在破解产业发展难点、痛点、堵点上持续发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走向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前列。推深做实“六多合一”改革,“多评合一+区域综合评估”改革获批示;“多验合一”“多评合一”改革经验被推介;手机版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推介;信用可视化获全国信用城市峰会提名奖……

  2020年,宜昌高新区推行的医疗器械“承诺即投产”的创新经验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推介,成为湖北自贸区当年首项在全国推广的改革经验;“船员远程计算机终端考试”入选全国自贸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企业信用档案可视化工程”入选“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发出湖北省首张承诺制“一照通”营业执照、全省首张“一事联办”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宜昌市首本“交地即发证”不动产权证书。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以内,注销公告由45天压缩到20天,社会投资工业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28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用地社会投资项目压缩至18个工作日,推动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宜昌高新区始终坚持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企业发展助力,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继续塑造重商、亲商、暖商、尊商的政务文化,全力打造“五最”营商环境。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推动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推动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宜昌高新区坚决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推进实施了一批医院、学校、老旧小区、安置房、菜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十三五”期间,宜昌高新区累计在民生领域投入48.94亿元。其中,2019年教育、城乡社区支出1.82亿元、11.2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142%、162%;卫生健康支出7941万元,较2015年增加近3倍。新建学校5所、改造老旧小区22个、新改建菜市场9家;道路建设投入74.92亿元,新建道路51条、48.07公里;安置房建设投入25亿元,新建安置房4409套。全力推进脱贫攻坚,1个贫困村已出列、806户190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创新社会治理,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宜昌市前列,恒大帝景“智能化小区”示范点获中央政法委和湖北省委政法委检查组高度肯定,在宜昌市率先探索安全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分布图创建工作,被市政府表彰为“2014-2018”年度生态环保先进集体,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2020年,宜昌高新区全面启动白洋医院、生物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村级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12月30日,宜昌高新区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共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实习实训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进一步促进高新区医疗卫生质量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争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先行区、人才强市改革实验区、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区”,奋力开创宜昌高新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四双行动”、“三在”工程,整体推进白洋镇18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5个城市社区阵地达标建设……

  探索“五联”区域化党建新模式、打造高新双创“红色高地”、商贸物流“红色驿站”、社区党建“红色家园”、征迁安置“红色楼栋”、综合执法“红色路段”等基层党建示范点……

  “社区干部考核和基层组织建设”试点、“以社区治理为主,所有社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全覆盖”试点、“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试点、试点“契约化”党建、香山锦苑“红色物业”等一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在党建引领之下,宜昌高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一些社区的大小难题正迎刃而解,一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渐试渐成,一条基层社会治理之路正越走越宽。

  “十三五”期间,宜昌高新区积极争取宜昌市委、市政府支持,进一步理顺宜昌高新区纪检监察、教育、人社(医保)、应急管理、政法等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综合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2020年,直面疫情考验,宜昌高新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工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区262个基层党组织,18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在“疫”线筑牢坚强堡垒;7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物业保供等人员组成突击队、先锋队、服务队参与疫情防控工作;122个工作组、1315名市区两级下沉干部、88名街乡领导干部、103名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380名村(社区)干部及网格员战斗在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而今,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历史起点上,宜昌高新区更为主动地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招优引强、全力推进项目开工达效,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再塑“高新”辉煌。

  “十四五”新篇章

  着力打造“六个高地”

  2021年,大变局下的新挑战扑面而来。挑战之下,更见责任担当。

  站在“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历史节点,面对“十四五”新机遇,置身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战略部署中,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如何向高质量发展主阵地继续挺进?

  对此,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正全面聚焦“打造改革开放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活力区,成为宜昌市高质量发展主阵地”新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争当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和宜昌市“双核驱动、多点支撑、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源,努力为宜昌在全省“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做出“高新”贡献。

  “十四五”时期,宜昌高新区力争园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分别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培育产值过百亿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100亿元,工业总产值翻两番,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改革开放争创一流、民生建设赶超城区、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四大目标,着力打造“六个高地”。

  着力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聚焦生物医药及食品、高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延链、稳链招商,组建重大项目招商专班,持续开展“集中招商月”全员招商行动。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加快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加快生物园区专业孵化器、白洋园区综合孵化器建设,推动孵化载体全面升级,积极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智能经济、分享经济,努力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系统推进自贸片区制度集成创新,不断完善宜昌综保区口岸功能,争创“国家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研发、冷链物流、保税文化、保税租赁及维修和再制造等新兴业态,力争到2025年宜昌综保区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进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成为鄂西渝东区域内陆开放试验场、外向经济新平台。

  着力打造产城融合高地。坚持“三生融合”,重点推进生物园区北拓扩规、白洋园区要素配套,加快白洋新城、土门集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将生物园区打造成产城融合示范区、生物医药和仿制药集聚区,将白洋园区打造成有特色、有个性、有品质的高水平园区,将田家河片区打造成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化工园。

  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平和世行评价体系,营造公开、公正、透明和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充分发挥高新区、自贸片区、综保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纵深推进以“六多合一”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确保全区营商环境建设走在宜昌市、湖北省前列。

  着力打造市域治理高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与安全,兼顾公平和正义,推进平安高新、法治高新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持以“三在工程”为统领,全面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版图片来源:宜昌高新区

2021-03-08 2021.3.8 星期一 聚焦“三区”新定位 乘风破浪谋新篇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72.html 1 宜昌高新区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主阵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