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35版:创新园区 襄阳

襄阳高新区:锚定“五区”发展定位 勇当高质量发展“火车头”

  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

  位于襄阳高新区的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襄阳保税物流中心

  ◀ 襄阳高新区勇当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火车头”动员大会

  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襄阳东风康明斯生产发动机

  神龙汽车公司襄阳工厂

  襄阳高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

  ▶  李俊  辜昌玉  王程程  本报记者  邓淑华


  2020年交出的不平凡答卷,使襄阳高新区“十三五”规划稳中向好、圆满收官。“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税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共拥有34张“国牌”、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项国家、湖北省、襄阳市荣誉称号,核心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期,襄阳高新区将紧紧围绕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汉江流域“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导区”的要求部署,当好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努力建设成为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社会治理和谐区,在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争先锋、打头阵、挑重担。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2020年国家高新区评价通报,襄阳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上升2位,至全国第29名。从2011年的第36位升至如今的第29位,襄阳高新区综合排名稳步上升,创历史最好成绩,顺利迈入全国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

  这也是对襄阳高新区在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企业运营能力、国际人才集聚和培育等方面给予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襄阳高新区围绕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链条;大力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校地合作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搭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深入实施“车城英才计划”,引进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海外高端人才;以智能化改造、减量化增长、链条化培育、精准化引进、绿色化发展为抓手,奋力提升“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能级;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贸片区建设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这还是襄阳高新区2020年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双胜利”的客观显现。

  2020年,襄阳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2020年,襄阳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全口径)10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0亿元(全口径);外贸出口4.3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这更是对襄阳高新区“十三五”期间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势头的良好见证。

  “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税收首次突破百亿元。“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共拥有34张“国牌”、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项国家、湖北省、襄阳市荣誉称号,核心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

  “未来5年,高新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以什么样的姿态实现发展,是我们每一名高新人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邓卓海表示,“在‘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期,襄阳高新区要紧紧围绕襄阳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汉江流域‘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导区’的要求部署,当好襄阳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努力建设成为襄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社会治理和谐区,在襄阳‘一极两中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争先锋、打头阵、挑重担。”

  实干笃行  2020年成绩斐然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极其不易、极为难忘的一年。“一个‘极’字道出艰难险阻之不易,也饱含非凡成就之难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妥善应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战大考。”邓卓海表示。

  这一年,襄阳高新区众志成城战疫情。自2020年1月21日接到襄阳市疫情防控命令后,襄阳高新区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襄阳高新区党工委全体班子成员分片分块包保,组建51个临时党支部、60个党员应急小分队、4个督查组,1.5万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全面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4家大型商超实行“团购+配送”模式正常营业,211家商户开展网上配送,保障群众生活所需。襄阳高新区先后三次为每名特殊困难群众送去1200元的现金及物资;为襄阳高新区每名企业员工给予50元的防护物资补贴。

  这一年,襄阳高新区万众一心稳经济。襄阳高新区率先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九条措施,该区288名科级及以上干部包保300多家重点企业,落实11项工作职责,突出防疫安全与生产安全两道底线,驻企办公,当好防控知识和惠企政策的宣传员、企业开展疫情防控的指导员、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督察员。按照“停不得”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等顺序,分类分批推进复工复产。工业经济一季度全面停滞,除8家“停不得”企业、25家“四必需”企业外,其余全部停产;二季度加快恢复,2020年3月10日正式启动,一周内所有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三季度逐渐回暖,7月份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当月转正;四季度稳步提升。

  这一年,襄阳高新区拼尽全力保实体。襄阳高新区主动压减部门开支5亿元,为企业减税降费9.2亿元,兑现惠企政策10.5亿元,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同时,襄阳高新区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发行债券5.3亿元,争取国家、湖北省、襄阳市支持资金7.1亿元,中央预算基建投资资金4000多万元;为5691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租金补贴1596万元,拨付贷款贴息375万元,为701家企业发放区级防疫物资补贴315万元。东风股份、东风康明斯、葵花药业、新日电动车、超卓航空等一大批企业逆势增长,为襄阳高新区经济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

  这一年,襄阳高新区逆势奋进扩投资。疫情期间,襄阳高新区招商引资改“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开展“网络云视频”项目洽谈活动近50次,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98.5亿元。疫情缓解后,襄阳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及区直各单位先后赴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外出招商100余次,伊顿—康明斯自动变速箱、中兴通讯、百度大脑创新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2020年,襄阳高新区新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441.3亿元;投资过亿元以上的项目70个,投资过5亿元以上项目22个。

  这一年,襄阳高新区凝心聚力抓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24家规上企业成立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开展共性技术攻关。石墨烯中试及产业研究院、泽融国家复合材料及制品监督检测中心已建成投入运营;北航襄阳航空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签约落地;英诺迪克北欧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实现路演常态化。襄阳高新区大力实施“车城英才计划”,出台17项配套实施办法,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引进专家团队37个,高层次人才402名;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开展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组织申报2020年“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项目60个。襄阳高新区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填补该领域近3年空白;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42家,数量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69.5%;遴选218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新增入孵企业148家;率先在襄阳市启动瞪羚企业培育。

  这一年,襄阳高新区攻坚克难搞改革。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改革步伐加快,8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36项在湖北省推广;政府职能转变指数在全国第三批15个片区中连续三年排名前三。“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襄阳高新区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政务外网实现“五级联通”,“一张网”办件完成率达到100%。在湖北省率先实现小餐饮、小食杂经营备案制,实现即办即走;“拿地即开工”“容缺审批”“两无一免”等改革创新成果加快应用,最大化减少项目落地前置审批时限。保税物流中心从封关运营至今,累计报关近9000单,货运量约33万吨,货值约70亿元;9条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累计发运7000多个标准箱,货值4.7亿美元。

  这一年,襄阳高新区用情用力惠民生。政府民生实事加快推进,2020年投资2.2亿元,新建及改扩建3所学校、2所幼儿园,新增学位2350个;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及5个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新建及改建18座城区公厕。襄阳高新区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71场次,城镇新增就业856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4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27人;统筹农业农村发展,22个村(社区)分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村村通水泥路、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守望相助的感动,生动展现了新时代襄阳高新人的最美英姿。

  稳中向好  “十三五”圆满收官

  不惧风雨应变局,砥砺奋进开新局。2020年交出的不平凡答卷,使襄阳高新区“十三五”规划稳中向好、圆满收官。

  “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坚持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龙头产业汽车产业规模稳步提高的同时,襄阳高新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机控制产业链条雏形已形成,无人机、大数据、消费电子等领域进入发展快车道,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高分子材料等新兴领域实现提前布局。服务业增加值占襄阳高新区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6.2%提升至2020年的14.1%。服务业市场主体呈现井喷式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位于襄阳市第一。小微企业加速涌现、优质企业快速成长、领军企业不断壮大。

  “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重中之重,高新人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精心为项目的引进和建设保驾护航,合力跑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5年里,襄阳高新区累计新引进项目581个,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88个,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54个,格乐玛、泽融、双林轴承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成、投产,成为拉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十三五”期间,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聚焦制度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速释放“自贸红利”,累计总结形成305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襄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60%以上,科技研发投入占襄阳市总投入的50%以上,每万人拥有专利数量突破40件,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29亿元,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6项。

  “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污染防治不断取得新成效,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治理,严格落实“8个100%”的扬尘防治措施,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清理整治,抓好65家涉VOCs企业的治理工作。加强小清河、连山湖、车城湖水体环境治理,大力开展“小园区”“厂中厂”整治行动,建立区、街、村(社区)三级工作体系,河道治理达标率、Ⅲ类水达标率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襄阳高新区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发展,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不断提档升级。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夯实,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三大攻坚战成果丰硕,全面完成精准脱贫。早在2018年年底,襄阳高新区扶贫户208户536人已全部脱贫。

  砥砺奋进  “十四五”全面擘画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当前,襄阳高新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多年积蓄的综合优势没有改变,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改变,仍然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政策红利释放期、发展格局构建期、积蓄势能迸发期。”邓卓海指出。

  襄阳高新区将坚持“两翼”齐飞,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新引擎;坚持“两轮”驱动,强产业、强功能,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两链”融合,补齐产业链短板、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厚植发展新根基;坚持“两补”固本强基,着力补短板、补弱项,做实发展新支撑;坚持“两优”保障,持续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能力,彰显发展新成效。力争到二〇三五年,襄阳高新区在襄阳市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力向全国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

  “襄阳高新区党工委在广泛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集中研讨,确定了襄阳高新区‘十四五’时期发展定位和具体路径。”邓卓海介绍,一方面,基于对标科技部新的综合考评体系和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奋力跻身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前30名,进入第一方阵,并不断争先进位,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取向;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对高新区的功能定位、自贸片区的职责使命及襄阳市委全会对襄阳高新区的发展定位等因素的考量,提出了打造襄阳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营商环境样板区、社会治理和谐区”等“五区”发展定位,在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多贡献、当标兵、打头阵。

  加快构筑现代经济体系,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襄阳高新区将构建多点支撑更牢更稳的产业发展格局;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持续深化技改提质行动,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企业成长培优工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延续招商引资的良好态势;强化项目服务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创新。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着力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襄阳高新区将引进和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主体,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瞪羚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引育等“三大工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抓好招校引院工作;强化科技政策支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技能提升工程;完善“双创”平台功能;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加大对商标、专利的保护力度。

  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着力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襄阳高新区将加快推进自贸片区“四港一区”建设;提高综保区建设水平;发挥自贸片区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自贸区平台建设;深入探索开展国际园区合作;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强金融创新;推进市场化改革。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区。襄阳高新区将全面落实湖北省“营商环境30条”;认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做好要素保障;营造重信践诺的法治环境;强化改革牵引。

  高水平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着力打造社会治理和谐区。襄阳高新区将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细做实“1+8”社区治理改革;持续改善民生;强化人居环境提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全域治理;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襄阳高新区将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坚持要素集成、人才集聚、产业集中,发挥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形成发展胜势,确保主要经济指标高于襄阳市平均发展水平以及全国国家高新区平均水平。”邓卓海表示,“力争到2025年,实现襄阳高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新提升、创新创业释放新活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社会治理效得到新提高。”



  襄阳高新区:下足功夫打造营商环境样板区

  ▶  李俊  辜昌玉  王程程

  2020年,襄阳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襄阳高新区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全口径)10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10亿元;外贸出口4.3亿美元……

  一个个喜人的数据背后,是襄阳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央、湖北省、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以高品质营商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强化对标提功能

  刀刃向内找问题

  “最近的公交站离公司有1.4公里,步行需要20分钟。希望公交线路有所延伸、增加班次”“市政污水管网还未铺设到公司所在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希望能够尽快铺设”“希望帮助解决外地管理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为企、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全力打造“创新高地、政策高地、成本洼地”的营商环境品牌,2020年襄阳高新区开展了企业发展及民生问题调研活动。

  调研主要围绕襄阳高新区服务企业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兑现、企业生产经营、人才培养引进等企业发展难点和城乡建设、教育落地、城市综合发展及人力资源保障等民生问题展开,累计搜集企业意见和建议11类共77条、群众意见和建议8类共39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自2018年起,襄阳高新区每季度都会面向市场主体组织一次“刀刃向内找问题、倾听心声谋发展”主题活动,主动查摆、累计收集梳理企业子女上学难、员工招聘难、交通出行难、补贴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共13类300余项,并通过媒体公开晒问题、晒结果,接受市场主体及群众的监督,赢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2020年7月,为进一步落实《高新区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方案》工作安排,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攻坚工作,确保问题大排查工作取得实效,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创新工作形式,组织区直部门、市直派驻单位和各镇(办)共34家单位开展了营商环境体验式评估活动。

  营商环境体验式评估活动由襄阳高新区区直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窗口工作人员以企业法人身份或办事群众身份在政务服务中心,从“一网通办、一事联办”事项目录清单、政务服务大厅高频办理事项中选取事项,进行交叉式体验办理。活动为期一周,体验高频事项10个,收集整理问题3大类75条。

  通过营商环境体验式评估,领导干部站在企业和群众的角度切身体验政务服务,从办事流程、所需资料、办理时限等方面,深入剖析为企便民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反馈的问题主要包括实名认领繁琐、服务流程和服务环节的设置有待优化、信息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网办体验感需进一步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通过加强信息网络建设,襄阳高新区实现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省市区镇村五级联通,切实夯实“互联网+政务服务”基础。优化服务环节流程,打造人性化的效能体验场景,积极推广“一事联办”审批服务,实现多事项合一、多流程合一,进而真正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

  目前,襄阳高新区已上线“我要申请公租房”和“我要开药店”2个“一事联办”事项,其它6个“一事联办”事项也将陆续上线,方便群众办事。

  简化流程快审批

  “放管服”改革添动力

  “公司注册、征地等手续得以快速办理,要感谢襄阳高新区招商局及行政审批局的主动帮助和关心。”2020年3月16日,深圳市中基自动化有限公司收到了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发来的内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清单。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审批人员耐心指导审批流程,加快了企业落地投产的进度。

  近年来,襄阳高新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运用“容缺审批”“两无一免”“拿地即开工”等改革创新成果,最大化减少项目落地前置审批时限。在湖北省率先实行“多证合一”,企业登记注册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审批、秒批秒办”。这些改革措施直击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改善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是襄阳高新区用心呵护企业成长的生动实践。

  精简申请材料简化办事流程,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通过强化电子证照归集应用,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推广办事人身份强认证。襄阳高新区各级政务服务人员引导办事群众和企业通过湖北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进行注册,通过银行卡高级认证后,将实现个人或法人名下所有证照直接显示在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的证照库中,群众或企业只需要点击从证照库获取相应证照即可完成证照材料的提交。未来,襄阳高新区将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证照一律不得要求群众提供”的目标。

  提升“一网通办”提升办事效率,襄阳高新区多次组织开展“一网通办”操作培训会,解决基层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同时,襄阳高新区加大政务外网改造力度,目前已完成两镇四办及辖区的60个村(社区)政务外网的改造工作,实现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联网运行,统一接入湖北省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政务服务模式。在2020年6月襄阳各县市区“网办件”考核中,襄阳高新区网办件数量2932件,其中区直部门1914件,乡村两级1018件,办件数量与人口占比1.54%,在专项考核中位列襄阳市第1名。

  依托“一网同办”平台,襄阳高新区推行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社保登记在线上一表填报申请办理,在线下实现开办企业事项1天内办结,企业登记发照时间也被压缩到4个小时以内;率先在湖北省上线“智慧办”企业开办平台,实现了企业开办信息登记自助提交,营业执照秒批秒办服务。

  同时,襄阳高新区推行全程不见面审批模式,开发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线上远程踏勘程序,以视频连线远程勘查代替传统的现场踏勘,将审批业务办理时长压缩80%;通过优化科室间内部审批流程,把原来承诺办结时限20个工作日的事项,缩短到了5个工作日。

  为有效破解行政审批、行政监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承诺兑现、政策落实等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襄阳高新区设立“襄阳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平台”,统一受理相关问题线索;及时受理处置、跟踪反馈“12345”热线中企业诉求工单,严格执行“1个工作日签收、一般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疑难问题15个工作日办结”的工作机制。

  送策惠企聚合力

  复工复产有助力

  “疫情期间,高新区管委会切实解决我公司在特殊时期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我公司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谨以此信传递衷心的感谢!”复工复产后,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风神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贺永志代表总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第一时间给襄阳高新区管委会送来一封感谢信。

  据了解,襄阳高新区管委会以点对点的形式,将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及下属子公司91名滞留湖北的员工及时送至广州返岗,并支援风神公司热成像仪,协助购买防疫物资,发放返岗人员补贴。同时,襄阳高新区还积极协调67家配套供应商复工审批等,为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不少企业都面临经营困难。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襄阳高新区出台多项帮扶举措,与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早在2020年2月初,襄阳高新区组织专班进行研究,按照“停不得”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等顺序,分类分批推进复工复产。襄阳高新区落实各项减税降费6.94亿元,办理各项政策性退税(不含出口退税)1.3亿元。

  襄阳高新区在襄阳市率先开展“科级以上干部包保复工复产重点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活动,21名党工委管委会负责人第一时间带领工作专班深入联系包保企业调查研究,并带动襄阳高新区29个包保部门286名科级以上干部进驻300多家重点企业。

  包保干部扎根企业,全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了解到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急需向海外交付订单产品,襄阳高新区第一时间协调酒店,解决该公司员工住宿的问题,在安全防疫的同时加快公司复工复产进度;襄阳恩梯恩裕隆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出现用工缺口后,襄阳高新区及时协调对该公司30名本地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排查,并组织公司人员将办公室改成临时单间宿舍,保障人员安全上岗。

  据了解,已有130余家企业通过感谢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向襄阳高新区管委会表达感谢。疫情期间,襄阳高新区与企业紧密沟通、共克时艰,派出包保干部“一对一”驻企全程服务、同吃同劳动,指导督办疫情防控,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并出台多项帮扶及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同时也为密切政企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招才引智强保障

  当好企业“店小二”

  2020年10月28日,襄阳高新区首届“车城英才”评选结果揭晓,当选的九种类型500名人才被纳入区级人才服务范畴。

  襄阳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央、湖北省、襄阳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围绕涉企服务、简化审批流程、人才引进培养等领域下功夫,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襄阳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优化服务强化保障,才能筑得金巢引凤来。据了解,襄阳高新区着力打造“1+N”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了《襄阳高新区(自贸片区)实施“车城英才计划”,打造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试行)》配套实施办法17项。

  同时,襄阳高新区邀请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8人次来区洽谈,打造“团队+技术+资本”创新“双招双引”模式;对入选2019年“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且在推动自贸区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强大内生动力的项目,在襄阳市市级奖励资助的基础上进行1:1配套资助,合计奖励1800万元。

  此外,襄阳高新区还投入1184万元专项开展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培训员工达3276人。

  筑巢引凤的同时,不忘固巢养凤。完善要素配置强服务,才能让引进来的人才留下来。襄阳高新区着力打造再贴现示范区,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再贴现数额已达8.5亿元;成立襄阳自贸片区知识产权维权和技术转移工作站,湖北省首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襄阳)基地”在片区挂牌;成立自贸片区公共法律服务港,设立新型法律服务综合超市,组建法律服务团,为自贸片区市场主体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

  2020年,襄阳高新区先后出台了《高新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九条措施》《高新区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分解方案》《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方案》《高新区加快打造“开放、公平、高效、便利”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截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已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个,资金7468万元;争取到湖北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个,资金400万元。释放政策红利,襄阳高新区共减免水电气费用773.4万元;16家银行机构共为区内359家企业投放贷款22.95亿元。

  同时,襄阳高新区持续落实干部包保制度,争当金牌“店小二”,为企业提供贴心“保姆式”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襄阳高新区坚持“带着感情去、带着问题回,带着办法去、带着效果回”,在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一直到问题解决。截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先后摸排发现问题320件,已解决或向企业做好解释的问题292件,正在推进落实28件。

  本版图片摄影:李俊  辜昌玉  王程程

2021-03-08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60.html 1 襄阳高新区:锚定“五区”发展定位 勇当高质量发展“火车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