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21版:创新园区 成都

一年内诞生5家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 新增超600家高新技术企业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春潮涌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菁蓉汇

  交子公园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

  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发布现场

  ▶  本报记者  李争粉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十三五”时期,成都高新区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经济总量再攀新高、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成为四川省首个经济规模迈上2000亿元台阶的高科技园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以8.3%经济增长率领跑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晋升,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作为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内陆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载着国家使命。而成都高新区正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一极,未来更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下,“十三五”时期,成都高新区发展方式全方位变革、经济总量再攀新高、城市品质大幅提升,成为四川省首个经济规模迈上2000亿元台阶的高科技园区。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0亿元,以8.3%经济增长率领跑全国,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晋升,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独角兽企业培育实现“零”的突破达到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2705家、较“十二五”末增长271%。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30家,较“十二五”末净增31家。

  产业结构由工业“一枝独秀”转变为工业、营利性服务业等“多极支撑”。规上电子信息工业企业数量较“十二五”末增长40%,形成从芯片、显示屏、智能终端到网络通信的完整产业生态圈。新经济企业达10万家,涌现出“王者荣耀”“哪吒”等现象级产品,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3倍增长。生物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连续4年保持20%增速,生物医药园区排名跃升至全国第3。未来科技城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高位起步、蓄势待发,培育“两区一城”新的动力源。

  作为我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内陆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载着国家使命。而成都高新区正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要一极,未来更是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强链补链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近期,总投资达277亿元的14个项目在成都高新区签约。这些项目涉及数字生态、芯片设计封装、装备研发制造、医药研发、智能诊疗、5G通信、高端光学等领域,运营投产后将进一步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提升产业能级和产业吸引力,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CEO邓飚是参加此次集中签约的企业代表之一,他表示,鼎桥通信将与中国信通院及成都高新区一道,促进5G行业终端与应用的生态建设,“我们将立足成都,以‘5G×X’为中长期发展战略,发展面向全球的5G产业生态。”

  鼎桥通信为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新活力。而另一签约企业海创药业则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添加创新能级。据了解,海创药业是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研究及产业化的本土企业,现有八大自主创新品种,其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类新药是西南地区首个进行全球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的品种。该公司拟投资10亿元建设海创药业研发生产基地,将专注于癌症、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研发及产业化。

  这些签约项目仅仅是成都高新区强链补链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近年来,成都高新区以创新驱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瞄准培育新千亿产业集群的目标,全力以赴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5年来,生物城累计落户项目150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包含国药中生、绿叶生命等一批重磅产业化项目,赛默飞共享实验平台、川大生物医学材料创新中心等一批多领域功能项目。

  成都高新西区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重要承载区,正加快建设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聚焦“芯屏端网”四个细分领域,构建完善的现代化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目前,成都高新区拥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148家,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2020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产值3776.89亿元,同比增长13.56%;实现工业增加值735.44亿元,同比增长16.02%。

  成都高新区新经济更是动力十足,新经济企业数量、获得风险投资等新经济活力各项指标均居成都首位。截至2020年年底,成都高新区聚集学院派、蓉归派、海归派、创客派“四派”人才企业200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超过1万家,累计培育瞪羚企业383家、独角兽(潜在)企业8家、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3家。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涵盖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的“3+2”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

  揽才“金熊猫”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进入2021年,成都高新区大动作频频,发布“岷山行动”、金熊猫榜单,招引全球“金熊猫”,助力国内外顶尖创新资源加速涌入。

  1月25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启动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岷山行动”计划,明确未来5年将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激发区域创新创造活力。

  随后,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发布,涉及功率半导体、光电集成、太赫兹、细胞工程、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领域。揭榜团队最高可获得1亿元产业扶持资金,重大新型研发机构无支持上限。

  据悉,成都高新区力争到2025年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聚集产业领军等各类人才10000人以上,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6000人以上,建设公共技术平台50家以上,孵化引进科技创新企业300家以上,其中估值不低于1亿元企业50家以上,探索解决科学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难题。

  “我们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进行张榜发布,创新领域的各类科研团队、大学机构,谁有本事完成目标,谁就来揭这个榜。”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前,成都高新区正以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希望能充分调动更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手和产业尖兵,助力区域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新型研发机构正成为成都高新区创新的“强引擎”。

  2月5日,2021年成都高新区首批金熊猫人才需求榜单发布,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

  “119个年薪50万元以上高能级岗位、最高年薪300万元”,这既是成都高新区给广大创新创业人才的诚意,也表明了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决心。

  “‘金熊猫’是对成都高新区广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定义。长期以来,成都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围绕人才全生命成长周期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扩宽人才发展路径,提供专业化人才服务,让广大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乐生活。”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人才60万人以上,柔性引进诺贝尔奖得主6名,院士19名,国家级人才411名。2020年全年新增高层次“四派人才”企业362家、创新团队超1000个。

  揽才金熊猫,也让成都高新区尝到了人才带来的甜头。2月10日上午,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A股资本市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国内“无人机第一股”。这也是成都高新区2021年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纵横股份董事长、总经理任斌表示,从在成都高新区创业到如今登陆科创板,11年间公司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500多人,尤其是2016年入驻“菁蓉汇”后,获得了成都高新区给予的场地、人才、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如今更是成为“菁蓉汇”培育的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作为中西部最具代表的“双创升级新空间”,截至2020年年底,“菁蓉汇”已入驻众创空间、孵化器25家,入驻企业总计1775家。2020年新增种子期雏鹰企业45家,新增估值过亿企业2家,培育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10家。

  创业在蓉城,体验“爆棚”的幸福感,成为众多蓉城创业者的心声。成都侠客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宏波就是其中一员。

  谈起在蓉创业的感受,王宏波表示幸福感“爆棚”。“成都高新区从载体到人才、从科技成果到产业投资、再到科创贷等科技金融方面给予支持,成都创业团队的稳定性远远大于国内其他创业城市。”不久前,隶属于侠客岛集团的菁蓉岛孵化器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精准服务

  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新年伊始,资本市场再度传来好消息,成都欧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上市首发申请获通过,成为成都高新区今年首家首发上市过会企业。

  刚刚过去的2020年,成都高新区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总数达8家,创历史新高,领先中西部地区国家高新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上市及过会公司总数超40家,约占成都市的三分之一、四川省的四分之一。

  不难发现,成都高新区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分布在生物医药、智能科技等新兴领域。这些科创企业实属产业细分领域龙头:成都先导,DEL技术扎根全球第一梯队阵营,是新药研发创新环节的细分“独角兽”;苑东生物,走出高端仿制药到创新药的进阶之路;纵横自动化,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的头部企业;极米科技,智能家居投影领域的龙头……

  科技企业相继成功登陆科创板,其背后正是成都高新区聚焦科技创新“硬科技”、以金融活水激发区内“科创”活力的生动写照。

  “十三五”以来,成都高新区探索出一条金融与科技创新、金融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的创新机制,使金融活水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更好服务企业上市,成都高新区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具体而言,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制,建设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和分类服务体系。

  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为目标,成都高新区打造以“盈创动力”为代表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已构建起覆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2017年,“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国务院在全国推广的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经验之一。

  此外,成都高新区运用政府风险资金池,形成包括“统借统还”“成长贷”“壮大贷”“新创贷”在内的融资产品,完善了政策性债权融资产品链,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产品创新上,成都高新区不仅全国首创BIO品种贷和血液制品保险两款生物产业特色金融产品,还深化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工作,开发推出知识产权融资专项产品——“高知贷”,以高投小贷、锦鸿科贷等成都高新区金融机构为主体,推动区内高价值专利密集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转化,变“知本”为“资本”。

  如今,成都高新区正围绕科技金融大厦打造一平方公里的“新金融街区”和500米“科技金融大街”,与交子公园金融总部商务区有机融合,实现金融资源聚集和服务能级提升,一个中国西部的科技金融聚集高地正在崛起,区域科技金融产业迎来发展新态势。

  科技赋能

  唱好成渝双城记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作为国家战略,要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成渝双城经济圈首次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成为重要“一极”。

  一年时间,唱好“双城记”,建设经济圈,成渝越走越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

  唱好“双城记”,科技争先。以实施成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为契机,成都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共建西部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共同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围绕建设协同创新示范区,将以“两区一城”为核心,推动区域协同创新、联动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作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重要一极,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建设的未来科技城位于成渝发展主轴,紧邻天府国际机场,将建成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创新性大学聚集区。

  去年以来,未来科技城动作频频。2020年11月13日,成都高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投资合作协议,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正式落户成都未来科技城。

  在这之前,未来科技城已落户了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民航二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产投集团智造基地、富凯维修基地与飞机加改装设计研发中心、联东U谷未来科技产业园、三峡集团四川能源投资总部等项目。同时,未来科技城已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谋划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并推动实施大科学装置项目。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已落地项目超1000亿元。

  面向“十四五”,成都高新区明确“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增长极、中西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四个发展目标,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面统揽和系统谋划各项工作,为建党一百年贡献科技创新厚礼,为在民族复兴中助力成都大城崛起增添力量。本版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区

2021-03-08 一年内诞生5家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 新增超600家高新技术企业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50.html 1 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春潮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