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3版:热点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 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 本报记者 李争粉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如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着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全球供应链在疫后呈现内向化发展态势,有两个演变方向:一是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二是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住了重大疫情的考验,总体上平稳,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尤其是遭遇到关涉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张连起说。

  据了解,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问题,以制造业为例,“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同世界工业强国相比,我国产业基础还不够牢、地基还不够稳,特别是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方面,部分领域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教授、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赵继表示。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对于推动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保证国民经济体系安全,意义重大。”赵继表示。

  打造以“中国制造+智造”

  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张连起建议,要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打造以“中国制造+智造”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在补短板上,要把握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区域化、本地化趋势,支持领军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和集成研究,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强化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补齐关键环节的短板。

  在锻长板上,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进一步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竞争新优势。

  在固底板上,要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密切跟踪国内中低端制造业向国外转移的动态,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创新、升级能力和适度产能。同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持续优化国内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布局。

  科技创新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关键支撑。张连起表示,要促创新,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在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推动海外供应链

  与国内产业链全面联动

  全国政协委员、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表示,在新形势下,巩固和畅通中国企业的海外供应链,实现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的全面联动,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张劲说。

  张劲建议,通过制度创新,破除跨国界资源要素流通和贸易便利的机制障碍,实现海外供应链与国内产业链的更好联动。逐步打通海外供应链与国内联动的痛点和堵点,在货物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原产地规则、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尽可能地通过机制创新破除流通障碍;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产业链国内国际联动的运行效率;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为重点,最大限度释放其特殊经济功能和政策红利的溢出效应,推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自由高效流通。

  同时要摸清海外供应链“家底”,支持重点企业扩链补强。“提升中国龙头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的话语权。”张劲表示,要支持鼓励带动性强的国内龙头企业加大力度“走出去”,积极“扩链”,推动特色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形成竞争优势,并逐步具备话语权、定价权。要鼓励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理设立海外仓,缓解区域供给压力,提高全球范围内供应链协同和资源配置的能力。

2021-03-08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15.html 1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 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