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8日
第A11版:特稿

构建双创新生态 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山大地纬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创业苗圃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创业服务中心

  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创业18MALL

  海创汇

  东超科技研制改装出一款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中小企业融通赛京东专场

  ▶ 本报记者 罗晓燕

  在北京,约20万家创业服务企业、近2万名天使投资人、670多家创投机构形成“要素聚合、主体协同、文化融合、环境友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在广东,2020年以来各项减税降费和援企稳岗政策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230万户,市场主体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在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业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300余支创业团队与企业在这里成长,带动千余名学生就业;

  ……

  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1.2万户增长至2020年前三季度的2.2万户;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突破20万家;首个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奋斗者”号实现万米深潜、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等一项项创新成果令世界瞩目;华为等一批民营企业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从大国重器到民生日常,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快速涌现发展的背后,是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如火如荼,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初步形成,双创活力进一步迸发。

  孵化载体蓬勃发展

  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

  “当前,创业孵化载体已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处长陈晴表示。

  在广州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能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几个大字,阳光下熠熠发光。目前,广州高新区聚集了民营及中小企业超过2万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西安高新区瞪羚谷创业社区,智能化停车管理项目、万物互联的智能家居项目、VR智能教育项目……这里活跃着许多年轻创客,闪耀着创意与智慧的光芒。

  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中国创业孵化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创业孵化载体数量达到13206家,其中孵化器5206家、众创空间8000家。共有国家备案的创业孵化载体3065家,国家备案的专业化众创空间73家。

  “推动承担各类国家、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的相关机构,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超10万个。挖掘高新区创业孵化机构、创业企业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已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97万人。”这是2020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科技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行动专场”活动上公布的一组数字。

  孵化器为稳就业促就业提供了新动能。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创业孵化机构从业人员达到16.8万人,包括孵化器从业人员7.3万人,众创空间从业人员9.5万人;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共吸纳就业450.3万人,同比增长22.8%,其中,孵化器在孵企业吸纳就业294.9万人,包括应届毕业大学生26.5万人;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和团队吸纳就业155.0万人,包括应届毕业大学生19.9万人。

  孵化器成为培育科创板企业的摇篮。通过对12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研究发现,孵化器培育出49家科创板企业,占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近40%,包括第一股华兴源创、量子通信、天智航手术机器人、澜起科技、寒武纪、赛诺医疗等企业。

  此外,全国众创空间产生一批优秀创业项目,也获得了金融资本的青睐。2019 年,1.87万个服务团队和企业获得投资总额873.1亿元。其中,获得社会资本投资779.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9.3%,获得众创空间自身投资约70.4亿元,占投资总额的8.1%,全国众创空间孵化的上市(挂牌)企业达663家,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发展新动能的活力源头。

  “大手拉小手”

  大中小企业融通共发展

  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2018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旨在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生态,鼓励大中小企业创新组织模式、重构创新模式、变革生产模式、优化商业模式,进一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山东省胶州市一家生产童装的企业——青岛环球服装,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没有订单。通过海尔卡奥斯平台赋能,该企业快速转产防护服,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艺均通过卡奥斯平台获取,其生产的防疫物资很快供给到市场,而且供不应求。2020年2月份,在周围很多企业不能开工甚至开工没有销路的情况下,环球服装订单爆满,实现了“三级跳”。

  这仅仅是大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通过孵化器深度链接大企业资源。2019年,杨凌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根据在孵企业所在领域分专题组织大企业专项对接,帮助中草药种植创业企业对接陕西步长制药、东科麦迪森等大型制药企业,帮扶智能制造企业对接陕西法士特、陕汽等,解决其市场开拓和应用问题。2019年,北京Plug&Playuy孵化器累计帮助149家初创企业与默克、联合利华、中化资本等达成合作意向或合作协议,助推小企业实现“借力”发展。厦门创新创业园打造“领军企业+” 协同创新模式,帮助在孵企业鑫联信电子公司借助大企业弘信电子的技术和资金快速成长,年营业收入达3700万元。

  中小微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企业也通过双创汇聚各方资源加速升级。大企业面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整合产业链资源和业务协作为核心,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的创新体系。

  海尔集团打造的加速器平台——海创汇截至2020年10月已成功孵化出3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企业、23家瞪羚企业,平台创业成功率超过5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投身孵化器建设,以此为突破口,推动自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如,吉林修正药业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打造大健康双创平台,聚集产业链上下游600多家企业,在细分领域对其形成有力延伸和补充,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融通发展。上海宝武钢铁集团专门成立吴淞口创业园,依托宝武集团构建“平台层一孵化层一应用层”三位一体的孵化体系,累计孵化企业83家,助力宝武高质量钢铁生态圈建设。

  此外,2019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共举办7场大中小企业融通赛事,包括华为、百度、华润、京东等大企业搭建平台,参赛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

  创新引领创业

  新业态新动能频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

  济南高新区企业山大地纬原本是一家行业软件提供商。2015年,山大地纬开始涉足区块链产业,先后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在多个层面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彻底摆脱对国外开源软件的依赖,真正实现源头创新、自主可控。2020年7月17日,山大地纬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山大地纬已逐步发展成为山东省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领军企业,服务3.5亿人口、10万家医疗机构, 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4.89亿元。

  像这样的鲜活案例在国家高新区层出不穷。

  近年来,龙芯中科国内首款通用CPU、科兴中维新冠灭活疫苗、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抗癌新药、天智航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京东方柔性显示等一大批国际原创和国内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在中关村相继涌现。

  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无接触配送、在线办公……2020年,受疫情影响,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加速普及,一批新业态驶入发展快车道,赋能双创转型升级。

  在国家高新区,新经济、新模式更是风起云涌。

  2016年8月,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区成立,主营可互动空中成像技术开发,即“空气成像技术”。成立之初,在公司因“钱紧”面临破产时,合肥高新区旗下种子基金给其投下8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2020年战“疫”期间,东超科技“火了”:依托“空中成像”技术,其研发的多款“无接触”产品成为“爆款”,并远销海外,公司市场估值达数亿元。

  为给新经济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成长“摇篮”,成都高新区针对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给予梯度培育、金融支撑、人才赋能、专业服务等政策措施,设立每年2亿元应用场景专项资金,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在全国率先探索“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基金,为新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助力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15年1.42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2.21万亿元,2019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第29位跃升至第14位。

  服务再升级

  双创生态日臻优化

  “上午设计图纸,下午就能从加工厂拿到设计的样品。深圳的高效深深吸引了我。”2015年,从事机械臂研发的刘培超在深圳创办了越疆科技。他说,深圳拥有完善的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扶持也让深圳的创业环境更加完善。越疆科技从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目前300多人规模,获得机器人领域自主知识产权567项。

  刘培超的经历,是无数扎根深圳的创业者的缩影。而一直走在全国创新前列的深圳,昭示着中国双创的未来。

  在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西电链融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了区块链测评领域的多项突破,推动了区块链技术产业化。2021年1月,成立两年多的链融科技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深耕区块链+数据安全产品体系的自主创新,推动科研及生产经营再上新台阶!”链融科技相关负责人说。

  像链融科技这样得益于各类重点研发项目支持而成长起来的企业,在陕西省还有很多。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陕西省建立了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形成机制。2021年,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70%以上的重大重点项目由企业牵头,比2020年提高33个百分点。

  为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中关村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实施“创业中国”中关村引领工程,推出科技成果转化“火花”活动。截至目前,中关村“火花”活动已经举办73场,410个优质科技成果及早期转化项目得到推介。中关村还成立了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将成果源头、技术转移机构、孵化器、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等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要素进行整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创业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持续扩大,“一网通办”在全国加速落地,企业开办时间进一步压减……“十三五”以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845万户,同比增长3.3%;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6.7万户,日均净增3.9万户。本版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2021-03-08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708.html 1 构建双创新生态 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