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1日
第A2版:要闻

脱贫攻坚闪耀“高新力量”

  果农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礼乐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作。

  安康扶贫空间促进贫困群众就业。 新华社发

  ▶ 本报记者 刘琴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国家高新区坚守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扶贫用真心,帮扶用真情,通过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对口帮扶等一系列精准扶贫“妙招”,交出了一张脱贫攻坚大考的“高新答卷”,让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进了贫困群众的心坎儿,带领群众在这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

  科技照亮扶贫路

  技术开出“致富花”

  “科技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了科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系统累计在贫困地区建成1290个创新创业平台,建立7.7万个科技帮扶结对,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投入200多亿元资金,实施3.76万项各级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5万余项先进实用技术、新品种,为贫困地区转换发展动力、提高生产效能、改善群众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高地,国家高新区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点亮”脱贫攻坚战中的科技之光。

  中关村示范区推动北京字节跳动、北京快手科技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扶持内蒙古当地“主播”传播家乡的美景好物。一些贫困县的好风景在平台上得到广泛传播后,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

  3年来,中关村探索出集农业、医疗、旅游、消费、教育“五位一体”的“科技+”扶贫模式,为全国科技扶贫蹚出一条新路。截至2020年10月,中关村844家科技企业在北京对口扶贫协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1391家,投资金额851.2亿元。中关村通过“科技+”模式,解决建档立卡户就业及贫困人口增收超过百万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中关村力量。

  科技照亮扶贫路,技术开出“致富花”。国家高新区作为科技扶贫的大阵地、大平台,科技手段成为其精准扶贫的一项“秘密武器”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新引擎”。

  安康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核心战区。为此,安康高新区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大数据开启科技扶贫的新模式。

  在安康扶贫空间综合服务大厅,超大屏幕上传输了2800余万条扶贫信息,“扶贫空间+贫困村+合作社”网络视频系统可直观掌握各方需求信息和提供在线指导,开启了产品销售、劳务对接、技术培训、产业指导的高速通道。

  “十三五”期间,我国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组织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扎实推进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让技术长在泥土里、走进乡亲们的心里,有力支撑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用心用情对口帮扶

  聚力提升“造血”功能

  “当我提起笔时,深深感到小小的笔尖无法表达我们激动的心情,薄薄的纸页更无法承载我们深深的谢意,承蒙贵单位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同时,还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努力帮扶建档立卡户,让我们逐步脱贫,生活越来越好……”

  近日,珠海高新区收到了一封来自广东茂名化州市高坡大茶村村民的感谢信。这封感谢信的主人公李瑜璇,在珠海高新区的扶贫救助下,顺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

  这是珠海高新区近年来对口帮扶化州市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据悉,自2016年珠海高新区帮扶化州市4个镇11个村以来,881户贫困户,2600名贫困人口,在稳定收入、住房安全、义务教育等“八有”指标方面均已全部达标。

  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开发政策,深入在国家高新区扎根落地。

  在国家高新区,有着道不完的帮扶故事,诉不完的人间真情,上演着一个个“大手拉小手”对口帮扶谋脱贫的生动实践。

  辋川镇,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尧山间,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被层层峰峦包围。大山赋予了辋川美景,也曾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在贫困线下挣扎多年。

  2019年7月,西安高新区对辋川镇实施对口帮扶两年以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358.09元,贫困发生率降低了2.08个百分点,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打造被帮扶地区的‘造血’能力。”西安高新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资源到资金,再到人员的不断投入,为当地经济发展夯实了产业基础,让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动力。

  千里扶贫路,挡不住国家高新区千里驰援的浓浓真情。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国家高新区与贫困地区守望相助,用心用情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走出贫困“沼泽地”,迈向幸福的新生活。

  强产业促就业

  将贫困群众带上致富“快车”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产业扶贫政策,坚持规划引领,注重范例推广。在国家高新区精准扶贫实践中,产业扶贫已成为帮助贫困群众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的重要举措。

  七拱镇是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的“粮仓”,下辖的火岗村以种植七拱米出名。与许多农村类似,火岗村同样面临“谁来种地”的困扰:年轻人外出打工,种地的多是老人,村里的经济十分落后。

  于是, 广州高新区扶贫工作组引进阳山金穗华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不仅带来了机械生产及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也为火岗村带来了“七彩水稻公园”项目。

  该项目规划投资5000万元,在火岗村创建了一个集水稻品牌、优质稻生产与加工、水稻文化传播、农耕文化体验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项目,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无独有偶。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其发展的葡萄产业成为小葡萄“串”起脱贫大产业的江海扶贫新模式。

  江海区礼乐街道素有“岭南巨峰葡萄之乡”的美誉,葡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已有多年种植历史。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把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建设了礼乐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一条“甜蜜产业链”。

  目前,产业园葡萄种植面积已超千亩,拥有数十种优质葡萄品种,年产值超3000万元,让葡萄从简单的经济作物变为了果农们的“扶贫果”。

  产业发展起来,随之带动的是就业。“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也为国家高新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发展起来的葡萄产业,也“酿”出了甜蜜的好日子。区奕恒是第一批引进巨峰葡萄的果农,从自己到外地去学习技术,买进葡萄苗,到不断动心思、做改良,让巨峰葡萄成功在试验田里落地生根,3年间他种植的葡萄亩产达1500-2000千克。他由此走上了致富路。

  “产业扶贫是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最有效手段,提升了‘造血’功能,让农民掌握脱贫技能,走上脱贫致富路。”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蒋和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今,在国家高新区产业扶贫的推动下,农产品种植、旅游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贫困户的“钱袋子”变得鼓鼓的,不仅脱了贫,也奔向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2021-03-01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41668.html 1 脱贫攻坚闪耀“高新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