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7日
第A5版:创新园区

3年计划引进2万名以上高层次人才

重庆高新区加速建设“人才特区”

  研究人员在石墨烯产品开发实验室里探讨 张桦/摄

  ▶  本报记者  叶伟  特约通讯员  赵军奇

  在日前举行的2020重庆英才大会上,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布“未来三年快速聚集高层次人才2万名以上”引才公告,同时活动期间完成了300余名高端人才引进。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核心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以建设“人才特区”为目标,创新人才政策,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深耕人才沃土,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地生根,步稳蹄疾向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聚天下英才为我用

  据悉,西部(重庆)科学城着眼于建设“人才特区”的目标,面向全球发布引才公告,将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大健康、高技术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分批实施全球引才,未来三年将快速聚集高层次人才2万名以上。

  如此求贤若渴,自然斩获颇丰。借助2020英才大会东风,西部(重庆)科学城引进高端人才300余人。

  为了汇聚天下英才,引进的人才除享受重庆市统一的人才政策外,还可享受西部(重庆)科学城制定的涵盖人才支撑、创新支撑和金融支撑的扶持政策。其中,在人才政策方面,科学城设立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在站2年每人不低于48万元,并实施博士、博士后创新青年人才计划、国际学术交流计划及博士后国际培养计划。

  “第一资源”加速汇聚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西部(重庆)科学城如何聚集“第一资源”?

  当前,西部(重庆)科学城正从引、育、留、用等方面同时着力,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特区”。

  引才上,加快制定《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凰人才支持政策》,着力引进一批顶尖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研究制定专门政策推动大学城和大学生毕业后在科学城就业创业,实现高校学生“出了大学城、留在科学城”,成为科学城建设的主力军。

  育才上,加强校地联动,成立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局,与在渝及国内高校签订24个校地合作项目协议,聚集资源协同创新。实施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加大博士、博士后等人才的培养力度。携手职业院校面向市场和产业培育“大国工匠”。

  留才上,实施人才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集中建设高端人才房和人才公寓,并提供国际化的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保障,提供多种人才的住房保障形式,切实为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用才上,联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引导科技人才聚集,打破人才机制上的障碍,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搭建科技创新的绿色通道。

  集结“最强大脑”

  2020重庆英才大会期间,重庆高新区与北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

  该研究院是由北京大学和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的高端研发机构,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聚集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开展颠覆性和前沿引领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孵化科技企业,最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性的人才聚集平台、前沿研究和转化平台。

  人才汇聚离不开平台搭建。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落地西部(重庆)科学城,正是重庆高新区通过搭建平台聚集人才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聚集科学机构,采取壮大现有、合作创办、引进培育等方式,加快聚集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提升科研集中度和竞争力,10月底已集中签约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2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项目,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为更好地服务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和重庆高新区共同建设了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科学城园区。

  据介绍,科学城园区立足科学城打造“人才、科研、资本”平台的总体规划和高新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产业+事业”的统筹布局,以“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为核心定位,着力打造一个集“人力资源产业协同、高新企业培育孵化、人才资源开发配置、人力社保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园区。

  下一步,重庆高新区将继续坚定“重才爱才、聚才用才”的决心,真正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完善各项设施,不断巩固人才工作成效,为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增砖添瓦。

2020-12-07 3年计划引进2万名以上高层次人才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9744.html 1 重庆高新区加速建设“人才特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