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第A9版:创业服务

资本赋能 打造硬科技创新生态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  本报记者  罗晓燕

  “金融是血液,虚拟经济是脂肪,实体经济是肌肉,硬科技是骨头。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强筋壮骨,让肌肉和骨头强大。”在近日举行的2020硬科技生态战略发展大会暨硬科技金融实验室成立仪式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用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硬科技的重要性。

  会上,围绕“资本如何助力硬科技发展”这一话题,专家认为,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重点要持续聚焦硬科技发展,同时由于前期投入大、技术壁垒高等特点,硬科技项目需要更多有耐心的资本来支撑。

  用金融之水

  浇灌“硬科技树”

  “硬科技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在中科创星另一位创始合伙人李浩看来,硬科技企业有自身特点,前期是打基础和高投入阶段,后面才是指数级增长的阶段。

  金融资本如何才能识别好的硬科技项目?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平表示:“我们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判断有一套自己的标准。首先技术要是可持续性研发的高精尖技术,其次是技术要能够解决社会某一需求。在进行技术产业化的前期,我们会从样品阶段开始进入,先将样品转化为产品,再将产品转化为商品,进而推向市场。”

  “原始创新是成果转化的第一阶段,大多为国家投入;而把专利变成可复制的产品、再从产品到商品是成果转化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在这两个阶段,投资机构都可以参与其中。”朱平进一步表示。

  但朱平还提醒:“投资最忌讳的是哪个热闹投哪个。因为热闹往往是短暂的,两三年后原先热闹的项目可能就会失去成长性,收益低了再找投资就会变得困难。”

  对此,中国技术交易所总经理郭书贵看法类似。“任何单一的技术不太可能支撑某一个产品,更不太可能支撑某一个行业。硬科技发展需要创新资源聚集,从而打通产业上下游。”郭书贵说。

  针对哪些投资领域值得关注,郭书贵认为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与国家政策导向相匹配,二是与市场的需求相匹配,三是与机构本身的专业能力相匹配,四是与投资人关心的领域相匹配。

  资本市场在助力硬科技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最为典型的就是科创板的推出。此前中国证监会更是明确提出,坚守科创板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

  招商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炳全透露,招商证券准备启动“羚跃计划”,助推初创企业尽快成长,进入资本市场,目标是每年培育100家“羚跃计划”企业,争取3-5年培养500家。“我们还是希望把一批企业推上科创板,让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

  构建硬科技生态体系

  在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掌舵人、中科院创投董事长吴乐斌看来,科技生态体系就是打造知识海洋到资本海洋的体系,在这一体系里要把“三种人”(科技人、企业经营人和投资者或者银行家)和“四种钱”(政府的科研经费、企业资本、保险和贷款)放在一起,让“三种人”和“四种钱”发力,帮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产业。

  作为早期创业者之一,郭书贵对“四种钱”颇有感触:“除了银行和投资人的钱,创业者还应该好好利用财政支持,以及创新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郭书贵举例说,一家注册资金为3000万元的新材料企业,融资了3000万元,该企业在注册成立一年半后,通过相关政府部门,获得了各项财政资金支持多达3500万元。

  针对如何构建和完善硬科技领域科技生态体系,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董事长刘克峰建议,首先是要继承好创新内容。因为硬科技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创新越来越细分,同时也需要更有效地集成。其次是要协同产业链建设与发展,解决产业内部共性的、基础的技术问题,也是硬科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三是要融通各类创投资本。

  “硬科技的发展壮大不是一朝一夕的,可能需要坐多年的‘冷板凳’才能攻克。”刘克峰表示,硬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要迈过“死亡之谷”,不管是母基金还是创投资本,要做耐心资本,陪硬科技创业者一起走。

2020-11-30 1 1 高新科技导报 content_39676.html 1 资本赋能 打造硬科技创新生态 /enpproperty-->